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

2020-12-22 澎湃新聞

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

2020-12-20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9日,慶賀太極拳申遺活動成功在「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持續升溫,當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焦作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以「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為主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在太極文化的重要傳承區、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隆重開幕。

開幕式結束後,來自我省

焦作、洛陽、登封、溫縣的演職人員

與太極拳相關流派的傳承人

進行了太極拳節目展演

展演分

《序:太極拳·賀·四海同賀》

《上篇:太極拳·合·天人合一》

《下篇:太極拳·和·和諧共生》

三部分

來自全國太極拳七大社區

關心、支持太極拳發展的重要嘉賓

和傳承人代表也參加了此次盛會

大會期間,將舉辦

太極拳保護傳承發展座談會

全國太極拳七大社區匯演

為期一個月的太極拳傳承公益培訓月

全球演練視頻送祝福互動等系列活動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柏生/文 翟鵬程 王夢夢/圖

總監製:李建陽

監 制:劉晞暄 王 言

統 籌:楊 傑 張乙晨

主 編:王 言 責 編:王 鵬

校 審:王盈燕 編 輯:皇甫勝彬

原標題:《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驚豔炫目,古樸厚重中更添氣勢恢宏。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活動在這裡舉行。屆時,融「四海同賀」「天人合一」「和諧共生」三個篇章、結合聲光電等現代舞美打造的太極拳的視聽盛宴將在陳家溝上演。太極拳祖祠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據悉,太極拳是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據介紹,明朝末年,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優秀武術精華,結合導引吐納,中醫經絡等學說,創編了一套既能用於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型拳種——「太極拳」。 而在陳氏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的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到4億,陳家溝也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太極第一村」。
  • 溝通世界,世界的拳!美麗陳家溝!中國太極拳的故鄉!
    溝通世界,世界的拳!美麗陳家溝!中國太極拳的故鄉!宜居秀美的自然環境,崇德尚武的淳樸民風,安康幸福的民生常態,畫意詩情帶笑意,說的就是陳家溝。陳家溝是溫縣的,也是世界的。這裡不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裡更有神奇的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市領導劉濤、宮松奇、王付舉,縣領導毛文明、李培華、李備戰、胡義勝、鄭愛珍、朱保平、陳寧、孫啟衛、王詠生、任紅星、史玉龍等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一起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的舉行恰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項會議正式公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時。
  • 陳家溝點燃世界「贊」火 全國大屏接力共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太極拳的申遺成功,頓時在全國上下掀起了慶祝的熱潮。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哈爾濱、成都、重慶、西安、天津、鄭州、焦作等十餘座城市聯動響應,發起了「點亮全國多城地標」大屏接力行動。
  • 太極拳申遺成功,作為發源地的河南陳家溝,一夜之間便全世界聞名
    但其中一項入選的項目是「中+馬來西亞」聯合申報,因此這次被收錄的純正本土非遺,還要數「太極拳」「太極拳」發源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自明代末由陳氏創立以來,至今已有十幾代傳人,練習者遍及全球,是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在海外傳播中十分成功的一個典型例子,學習太極拳的人遍及世界一大半國家,其中蘊涵的思想文化,不僅能使練習者修身養身,強身健體,更能豐富人們對自然能量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七大門派齊聚——陳家溝
    太極聖地陳家溝隆重舉行了「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慶祝活動,太極拳六大門派齊聚「光明頂」——陳家溝。太極拳聖地——陳家溝陳家溝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趙堡鎮,距離溫縣5公裡。300多年前,陳紹傑的先輩、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了太極拳,太極拳自陳王廷首創之後,在陳家溝世代相傳,到現在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如今有著太極拳學校3個、家庭拳館40多個和拳師800多名。
  • 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遺產項目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人人都知道,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張蔚珍,陳家溝在任時間最長的村支書,說起陳家溝往事,神採奕奕,聲音格外洪亮。
  • 太極拳向世界邁出「武步」!
    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窗口。 世界的遺產,人類的財富。如今,太極拳正不斷向世界邁出「武步」,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彰顯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 太極拳向世界邁出「武步」——寫在太極拳「申遺」成功之際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窗口。世界的遺產,人類的財富。如今,太極拳正不斷向世界邁出「武步」,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彰顯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自此成為世界的太極拳,真「中」!
    這是在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我省聯合全國太極拳七大社區傳承人通力合作結出的碩果。  太極拳是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於17世紀中葉,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而創編。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和式、吳式、孫式等多家流派。
  • 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 題: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  摘下聽診器,脫去白大褂,只見陳紹傑轉身走出門診室,來到村衛生室門口的空地上,起勢、拗步、雲手、蹬腳……一招一式,似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太極拳的剛柔並濟盡顯其中。  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人。
  • 探訪太極拳發源地河南陳家溝:人人都能「露兩手」
    圖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八大天王」之一的張福旺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 闞力 攝圖為在陳家溝楊露禪學拳處,太極拳習練者在認真練拳。 闞力 攝圖為陳家溝村街頭,兩名路邊玩耍的小學生展示太極拳。 闞力 攝  圖為陳家溝一廣場上,60多歲的環衛工黃春英展示太極拳。她說,她從12歲起就拜師習練太極拳。 闞力 攝圖為在陳家溝,一名下班回家路上的保安大哥應邀向記者「露兩手」。 闞力 攝圖為陳家溝一餃子館的後院裡,當地村民教食客習拳。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陳王廷銅像 徐宏星 攝源遠流長內家拳有人說,陳家溝的歷史,就是中國太極拳半部發展史。在陳家溝,太極拳的每一步發展都清晰可見。小村走向大世界民國時期,匪患猖獗,民眾為求自保,爭相學拳,陳氏太極拳逐漸走出陳家溝。陳照丕是這一時期對外傳播太極拳的重要拳師之一。民國初年,他在陝甘冀和直隸等地傳拳。
  • 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平凡高手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摘下聽診器,脫去白大褂,只見陳紹傑轉身走出門診室,來到村衛生室門口的空地上,起勢、拗步、雲手、蹬腳……一招一式,似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太極拳的剛柔並濟盡顯其中。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人。
  • 武術教練親自演練陳家溝式太極拳教學!
    武術教練親自演練陳家溝式太極拳教學! 來源:今生遇見你是我之幸也 原標題:武術教練親自演練陳家溝式太極拳教學
  • 在陳家溝,看見美好
    在陳家溝,看見美好 2020-12-21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家溝僅存的一張畫像,隱藏著太極拳發展歷史怎樣的一段秘密?
    照片右上角,陳小旺毛筆寫著「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明末清初太極拳師陳王廷(坐)暨其長工蔣發遺像」。夾雜繁簡文體共28個漢字,蔣發持大刀靠在右邊,與三國關雲長、周倉相似。陳家溝僅存的一幅陳王廷和蔣發畫像,陳小旺題字陳家溝陳正雷編著《陳氏太極拳械》。上卷第一頁也刊登了這幅畫像。畫像右上角陳正雷題有「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公與友蔣發遺像」。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在武漢陳炳太極院,主教練劉玄玄說,「希望太極拳能讓更多人強身健體!」武漢陳炳太極院於8月中旬開院,是陳家溝太極拳名師陳炳創建的陳家溝國際太極院分院,現有500多名學員。在「全力打造享譽世界的太極拳聖地」的道路上,溫縣與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合作建設了國內第一所專業太極拳本科院校——河南太極拳學院;成立中國太極拳職業教育中心,構建系統化、標準化、規模化的太極拳武術培訓產業體系;實施「大師回歸」工程,統一規劃、供地,鼓勵在外發展的太極拳名家回鄉辦學;制訂裁判員、教練員和運動員培養制度和培訓計劃,鼓勵更多拳師推廣普及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