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太極學院,從娃娃抓起」 太極拳七大社區同聚傳承發展大會

2020-12-22 光明網

  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 闞力 攝

  中新網焦作12月20日電 (李明明)「實現太極拳人才標準化,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太極拳師資隊伍是太極拳未來發展的關鍵。」在19日下午舉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陳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說,建太極學院能為太極拳更加系統規範化做出努力。

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 闞力 攝

  當日,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人聲鼎沸、精彩紛呈。為進一步擴大太極拳影響力,弘揚太極拳文化,傳播太極拳運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焦作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座談會和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陳家溝相繼舉行。

12月19日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精彩的展演。 闞力 攝

  座談會期間,我國太極拳七大社區陳氏、和氏、楊氏、吳氏、武氏、李氏、王其和等主要代表性傳承人分別進行了發言,並通過座談研究探索了太極拳在傳統文化、辯證哲學、中醫康養等方面所蘊含的科學價值。

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 闞力 攝

  「如何培育出標準化的太極拳教學人才是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陳正雷表示,一個合格標準的教練走上崗位之前,需要學習理論知識,這就需要一套經得起檢驗的標準化教材,這些都需依託於專業學院。

12月19日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精彩的展演。 闞力 攝

  溫縣縣長李培華介紹,目前,溫縣擁有太極拳師3500餘人,太極拳輔導員7000餘人;陳正雷書院已建成投用,陳小旺、王西安、朱天才等非遺傳承館項目正在順利推進;還將成立中國太極拳職業教育中心,開工建設河南太極拳學院等。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楊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王少君在座談會期間談論的主要觀點。她呼籲太極拳界應時刻警惕,採取措施來保護太極拳優秀文化遺產,尤其是在青少年一代的傳承發展。

  太極拳靜中有動,柔中帶剛,能起到調理氣血、穩定情緒、健康身心的作用。「從小師傅就教導我們太極乃至所有的拳術,其宗旨就在強自身之筋骨,助國家之精神。」王少君說,學習太極要從娃娃抓起,不僅僅是傳承和弘揚,對孩子也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隨著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影響傳播力更加深遠,那麼保護傳承責任就更加重大。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表示,太極拳在中國得到廣泛的認知和實踐,在促進人身心健康和諧共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承發展太極拳,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日晚間開幕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也令人大飽眼福,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向與會觀眾進行了太極拳展示。「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我們作為當地人更要好好練拳,努力讓太極文化走向世界。」陳家溝居民王先生說。(完)

[ 責編:王宏澤 ]

相關焦點

  • 建太極學院 從娃娃抓起
    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闞力 攝  中新網焦作12月20日電 (李明明)「實現太極拳人才標準化,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太極拳師資隊伍是太極拳未來發展的關鍵。」
  • 太極拳劃時代保護傳承的激情「碰撞」!太極拳研究專家、七大社區...
    太極拳研究專家、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以及文化和旅遊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焦作市有關領導共聚一堂,以座談會的形式,就太極拳保護和發展現狀以及如何傳承、弘揚太極拳文化發表真知灼見,凝聚智慧,共同探討。各位專家、七大社區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在太極拳的發源地,共同研究太極拳的科學價值等,對進一步拓展太極拳的理論體系、文化內涵、社會價值,提升太極拳文化影響力和產業價值,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新發展,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促進人類優秀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
  • 擊缶而歌頌太極!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燃!燃!燃!
    擊缶而歌頌太極!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燃!燃!燃!,上千名太極拳研習者、愛好者匯聚一堂,「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共慶太極拳成功申遺,共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計。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市領導劉濤、宮松奇、王付舉,縣領導毛文明、李培華、李備戰、胡義勝、鄭愛珍、朱保平、陳寧、孫啟衛、王詠生、任紅星、史玉龍等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一起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的舉行恰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項會議正式公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時。
  • 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各領風騷,共「武」太極!
    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各領風騷,共「武」太極!,12月18日起,太極拳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開展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太極拳法。
  • 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
    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持續升溫,當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焦作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以「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為主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在太極文化的重要傳承區、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隆重開幕。
  • 12年長跑太極拳申遺成功,將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全新IP
    一場主題為「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陳氏、楊氏等國內七大社區「太極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太極拳自2008年第一次申遺失敗之後,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在2020年12月17日申遺成功。前後共經歷了12年時間。
  • 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流」太極拳
    12月1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太極拳申遺和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具體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圖片由焦作市提供)花車巡演、七大流派傳承人言傳身教、全球演練視頻祝福等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精彩活動帶你領略太極神韻本次大會以群眾性活動為主,將更加突出廣泛性、群眾性、參與性、國際化,主要活動有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12月18日,河南商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河南已謀劃組織了以「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為主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將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免費培訓太極拳】藉助太極拳申遺成功的重大機遇,焦作市、省文旅廳也將舉辦多項活動。焦作市政府副市長王付舉介紹,12月19日下午將在溫縣陳家溝舉行太極拳保護傳承發展座談會。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溫縣正在建設河南太極拳學院 將培育傳拳人才新京報:溫縣被稱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昨晚宣布申遺成功後,當地的反響怎麼樣?嚴雙軍:大家都非常高興,覺得實至名歸。昨晚我們這裡有鑼鼓喧天、載歌載舞的歡慶活動。今天上午七大社區的展演也拉開了帷幕,大家在這裡進行文化交流。
  • 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獲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12月11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大師被授予此次大會中國非遺傳承最高獎項「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這是繼首屆評選以來第二位代表武術界獲此殊榮的世界級著名武術大家,也是本次大會受功勳人物推薦並獲評此獎項的唯一一位武術宗門代表人物。本屆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圍繞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開討論,並頒發了三類獎項:「非遺傳承新銳人物獎」、「非遺傳承先鋒模範人物獎」、「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
  • 源於太極,傳承23載,今天「他們」牽手了!
    源於太極,傳承23載。立足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兩家以太極文化為基因和本色的企業同時於1997年誕生。行業龍頭紅棉集團深耕太極鞋等產品實業,太極網領銜太極文化網絡傳播推廣及產業生態建設23載,雙方皆因太極拳而生,因太極拳而成長。
  • 武式太極拳傳承概況
    郝為真之子郝月如、孫郝少如均為武式太極名宿。郝氏傳系以郝家祖孫三代為主幹,招賢納英,形成一個宏大且富有活力的傳承體系,為武式太極拳的傳播和發展作出卓越貢獻。1928年,隨著中央國術館的成立,各地紛紛建立國術支館,以「強國強種」,抗禦外侮。郝氏傳系眾弟子,順應時代潮流推廣武式太極拳。
  • 太極拳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
    趙林峰 攝太極拳是基於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自17世紀中葉在溫縣陳家溝村由陳王廷創編以來,世代傳承,並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現有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其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得到不斷豐富,見證了人類的創造力。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正在建設河南太極拳學院培育傳拳人才  新京報:溫縣被稱為太極拳的發源地,宣布申遺成功後,當地的反響怎麼樣?  嚴雙軍:大家都非常高興,覺得實至名歸。大家組織的歡慶活動。  新京報:此次申遺成功,你覺得會給溫縣帶來什麼變化?  嚴雙軍:最明顯的是能促進文旅業發展。
  • 瞭望丨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
    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不斷傳承創新,發展出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等多個流派。    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太極拳開啟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路,這一走,便是12年。    「由於我國文化遺產眾多、競爭激烈、申報數量限制等種種現實情況,太極拳申遺之路費時不短。但我們的申遺工作從未止步。」
  • 「山東漢子 中國驕傲」 世界太極拳大會三項冠軍侯友勝
    侯友勝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羅莊,自幼習武,多次獲得省市及全國武術比賽冠軍,2001年獲得首屆世界太極拳大會三項冠軍。 2006年在深圳成立友勝國際太極功夫俱樂部,學員來自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他還多次應邀赴歐洲和東南亞等國教學訪問。
  • 太極拳申遺成功!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活動在這裡舉行。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據介紹,系列活動將持續到25日,包括太極拳七彩花車巡演活動,太極拳傳承發展新聞發布會,陳氏太極拳展演暨開幕式,和氏太極拳展演,楊氏太極拳展演,武氏、吳氏太極拳展演,太極拳保護傳承發展座談會,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李氏太極拳、王其和太極拳展演,太極拳「六進」活動開幕式,太極拳「六進」活動頒獎儀式等。
  • 《瞭望》刊發文章: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即將於1月11日出版的2021年第2期《瞭望》新聞周刊刊發了記者桂娟、袁月明採寫的文章《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摘要如下: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光彩加身。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太極拳亂象頻出暴露了行業面臨的發展之困。  流派紛繁複雜,和而不統。
  • 太極「入遺」,世界矚目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教授路雲亭認為—— 中國傳統武術有其獨特性,其中包括傳統武術人在中國文化中身份的特殊性。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能看出個中門道: 2006年5月20日,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