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從進城到進縣城:"缺錢"問題待解 縣城城鎮化難在哪?

2020-12-06 網易新聞

在上一輪城鎮化中,被大中城市「甩」在身後的縣城,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縣城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城市群地區的縣城,這些地方核心城市與大中城市較為發達,但頭重腳輕現象較明顯,縣域偏弱。另外一類是非城市群地區。這些地方的縣城在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更加關鍵。」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東莞市城建規劃設計院人居環境所所長謝石營博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是我國城鎮化的新階段。我國整體的城鎮化水平已達60%以上,進入基本穩定的階段,但是發展並不均衡,大城市可能達到較高的城鎮化水平,而我國1800多個縣城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縣級人口規模大,很多縣有幾十、甚至上百萬人口,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能有效推動基礎設施及公服設施建設,提升整個縣城的人居生活環境品質。」謝石營表示。

目前,縣城的城鎮化進入政策發展紅利期,但是面臨的問題也不少,資金、人口、交通、基建等短板,需要一一克服。

縣城發展新契機

自秦朝以來,「縣」就是我國基層治理的一個基本單元。現在,國家提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縣也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理單元。

2011年6月,《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發布,提出建設好縣城和有發展潛力的小城鎮。該通知指出,將我國國土空間分為以下主體功能區: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原則上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行政區劃統計表,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我國縣級行政單位包括2851個,其中有970個市轄區,375個縣級市,1335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和1個林區。

扣除市轄區,縣級單位一共有1881個。目前來看,這些縣級單位的發展水平並不統一,但大多數都位於優化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

如何發展縣城?「十四五」規劃中,提升縣城「城鎮化」與「綜合服務能力」成為重點。

為何縣城成為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謝石營表示,縣城推進城鎮化有幾個優勢,首先是發展空間巨大,城鎮化率、基礎設施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次,相較城市,縣城的土地、教育、醫療、住房等各方面成本都比較低,可以比較高效的推進城鎮化。第三是縣城城鎮化可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很多人口可以離土不離鄉,不需要長距離遷徙,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也可以解決。

但是,縣城城鎮化也面臨頗多短板,其中一個問題是縣城的工業化水平相較地級市更低,無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這使很多縣域都難以避免成為大城市或者周邊中心市人口「虹吸」的對象。

由廣東省揭陽市代管的縣級市普寧,就遇到這個問題。根據統計公報,2019年末,普寧常住人口212.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2萬人,但扣除自然增長人口28387人,實際流出超過1.3萬人。

普寧居民陳軍(化名)是一家布匹店鋪的老闆,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很多上了大學的當地人一般不會留在普寧,都往廣州、深圳走。陳先生的兒子是本科學歷,也沒有留在普寧,現在在廣州工作。

另一位普寧居民陳靜(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普寧個體戶規模小,都是家庭成員打理,即使要僱人也是臨時性的。她家裡親戚的幾個店鋪都是自家打理,沒有請人。

數據顯示,2019年普寧的第二產業增加值236.39億元,增長0.1%,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8.0%。2019年,普寧城鎮人口比重47.9%,比上年末僅提高0.04個百分點。

謝石營認為,一個地方的城鎮化,都是基於一定的工業化發展,但縣城普遍來說工業化的基礎不算太好。因此早些年廣東提出產業轉移,是產業從珠三角核心地區城市往外圍的這些中小城市,包括縣城轉移,通過產業發展有效帶動地方城鎮化進程,包括就業增加、人口集聚等。

而縣城要實現發展,則需要一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的積累。

資金從哪裡來?

縣城發展錢從哪裡來,關係到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兩新一重」建設,其中包括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發布,提出縣城公共衛生、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產業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仍然較弱,對經濟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支撐作用不足。因此,從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和加強建設用地支撐等方面,推進「補短板」。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後發現,不少縣城在2019年財政收入下滑,其中一些下滑幅度超過10%。

普寧就是如此,作為縣級市,2019年普寧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19億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稅收收入14.12億元,下降14.5%。然而,普寧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90.79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基礎建設投資130億元,比上年增長59.5%。

另一個縣級市江蘇新沂市,根據統計公報,2019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55億元,同比下降32.1%;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69.56億元,同比下降16.6%。

謝石營指出,縣城城鎮化的一個劣勢是,我國城市發展的資源分配結構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縣級、鎮村,縣級行政單位在資源分配上有一定劣勢。因此,在資源分配上,包括一些產業、交通項目上,縣城不佔優勢。

「縣級財政收入下滑其實是普遍性的,在稅費改革之後,縣級財政之前依賴的農業稅費減少,更依賴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他表示。

不過,隨著政策紅利期的到來,這一問題有望得到部分解決。

謝石營表示,儘管縣級財政下降,但是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是增加的,通過這樣進行平衡。國家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將有更多的政策落地,推動縣城城鎮化發展。

馮奎表示,要解決縣城發展中「缺錢」的問題,一要發動農民,讓農民參與,激發農民參與城鎮化的積極性。以前的一些縣城就是農民參與建造的。二是要發動工商資本,增強縣城對工商資本的吸引力。當然,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縣城的支持。

縣城的消費新機遇

如果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縣城有望吸納更多人口。

謝石營表示,一方面縣域的人口在減少,因為很多人會離開縣域到大城市去。但是縣城的人口在提升,也就是很多農村人口會流入到當地縣城。

另一方面,很多在外務工人員會回鄉工作,一般就直接回流到縣城,因為縣城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比村鎮高。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一些縣城尤其是縣級市,在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建設上正在提速。以貴州省縣級市凱裡為例,當地居民李鈺(化名)表示,近幾年凱裡不停地翻修新的城市道路和公共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的鐵路和公路都在逐步發展。

當地對居住、餐飲等的需求也在提升。「一些樓盤地基還沒打就已經賣光了,甚至一期到四期都賣光了,四期要2028年才交房。為了增加房產銷量,開發商也很注重小區的建設,小區會建設得比較好,幼兒園、醫院、超市都有,甚至買房送車位。」李鈺說。

除了房地產,餐飲業在當地也很發達。李鈺的鄰居是做餐飲的,做了五年,門面、裝修、人工、設備等投資了200萬元,去年回本了,目前還賺了30多萬元。

不僅僅是凱裡,很多縣級單位正迎來新的消費增長熱潮。謝石營指出,以前的城鎮化更多是長距離遷徙,跨省流動較多,現在越來越多在本區域和本省內流動,以後市內和縣內流動還會增加。

但縣城不可能純粹複製大城市發展的道路。「有條件的縣城應融入更大區域的高快速及軌道網絡,縮短與主要城鎮地區的交通時距,真正融入到整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另外,可以發展旅遊特色經濟和網絡經濟,通過自身發展對接大城市的需求。」謝石營表示。

馮奎表示,總的來說,縣城在城市群中的作用是變化的。以前是底座,未來是網絡的節點。

未來,一方面對於大中城市既要撥高,也要壓平。撥高就是將核心功能往上撥,增強能級;壓平就是不能什麼都發展,要把有些產業與服務疏解到縣城之類。

另一方面對於縣城來講,一定要走特色競爭之路。要靠差異化定位獲得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比如縣城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集體所有制的土地有待充分利用、傳統產業集群有條件有基礎等。

(原標題:農民從進城到進縣城:「缺錢」問題待解,縣城城鎮化難在哪?)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見證「十三五」|1億農業人口落戶城鎮,縣城將成城鎮化重要支點
    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提前一年實現規劃目標;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十三五」期間,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放寬。中西部地區除省會(首府)城市外,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東部地區普遍降低了落戶條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
  • 農民進城的底氣缺失,城裡人也來湊熱鬧?
    而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農村年輕人的爭相進城,「一夜」成為城裡人,已經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除了部分農村年輕人,需要掏空幾代人的積蓄進城買房以外,剩餘農民的進城意願,近幾年卻有連續下降的趨勢。
  • 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發改規劃〔2020...
    為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現通知如下: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抓緊補上疫情暴露出的縣城城鎮化短板弱項,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促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
  • 縣城物語:為什麼我一定要離開縣城去北京?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民湧入縣城,縣城的框架也在不斷的拉大。縣城的建設看似是有規劃的,卻又是無規可依的。功能區塊劃分、建築風貌、綠化設計、城市色彩、夜景燈光照明、公共服務配套等在規劃中規劃,在雜亂中亂抓。人們關心的只是自己切身利益,誰去考慮宏觀和大局?
  • 從城鎮化到城市群,三四線城市正在變化,小縣城的房子怎麼買?
    因此許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現如今還有一些人把購房計劃轉戰到了小縣城。那麼小縣城的房子究竟能不能買呢?相信你看了之後就會找到答案。究竟什麼是小縣城呢?小縣城是中國最小的城市單位,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多大低級城市,這裡構成了中國大多數家庭大結構。
  • 中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升輝小區的農民唱悲歌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西山鄉鎮農民在縣委、政府三年扶貧攻堅中用鏽花鞋工夫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加之農民自身動力如期脫貧,縣委、政府給黨和人民交了份滿意的答卷。殊不知 該縣易地扶貧移民 搬遷到縣城升輝佳境天城小區住的農民叫苦連天煩心亊不斷,用貧困戶自己的話說,他們是剛脫貧出了狼窩又進入小區開發商違規亂收費的虎口……。
  • 2020城鎮化熱點事件TOP10
    武漢疫情的爆發、「封城」等熱點事件,引發大量專業和非專業人士網上反思和討論,我們過去的城鎮化道路哪些走對了?哪些還存在問題?過去堅持的規劃價值導向有沒有問題?直面「新冠」疫情的規劃、加強韌性城市建設、大規模人口流動和疫情的體制關聯等城鎮化相關問題無疑成為全年城鎮化問題的頭號熱點。
  • 山東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數量第一,2021年再出六大舉措
    全省共有14個地區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數量全國最多,省內分三批確定了27個省級試點,覆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各試點地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13條經驗和1個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從實際情況看,山東省還存在城鎮化增速放緩、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存在壁壘、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管護短板明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差距大、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相對滯後等問題。
  •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小縣城的消費要比大城市的還要高,看完就明白了
    現在不管是農村人進城打工,還是有錢人進城置業,在城裡安家落戶。他們大多在農村老家都有祖宅和一些農村的親戚,每逢過年過節打工的都會回到農村過節,城裡人也會拖家帶口去老家看看。最近這幾年中國城鎮化進程非常快,新農村建設讓很多農民都移民到鎮上去居住,還有一部分人在縣城買了房子。平時在農村幹活,過年的時候就在縣城過。
  • 東北農民董德升:靠直播走紅在縣城買房
    他是一名俄羅斯裔東北農民,家住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下道幹村。小時候的他因為俄羅斯面孔倍受困擾,如今卻憑這張臉走紅,靠臉吃飯,給兒子在縣城買了房子,幫全村把山貨賣完。這是董德升所居住的屯子下道幹村。村子緊挨已經冰凍的界河黑龍江。下道幹村位於中國北部邊陲縣城遜克縣,與俄羅斯隔江相望。
  • 中國縣城現狀,入骨三分般深刻
    五,縣城建設方面縣城是縣域發展的核心載體,承載著縣域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的主要任務,也是引入外部發展資源主要入口和縣域發展形象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民湧入縣城,縣城的框架也在不斷的拉大。縣城的建設看似是有規劃的,卻又是無規可依的。
  • 四線城市或小縣城的房子還能下手投資嗎?
    導致小縣城房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個:一方面,棚改貨幣化安置、舊房拆遷,人為製造了大量的剛性需求,而剛性需求拿到了大量的貨幣,從而推高了當地的房價。當房價上漲之後,附近的遊資就跑到小縣城炒房,想從中分得一杯羹。於是,開發商、拆遷戶、炒房者推高了小縣城的房價。
  •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頂層設計完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接軌,農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4年的2.75穩步下降到2019年的2.64。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城鎮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尚未完全破除,城市基礎設施存在不少短板弱項,大中小城市發展仍不協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有待提高,內外部環境變化也帶來了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暴露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城市治理體系亟待完善、能力亟待提升。
  • 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依然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但相較於強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落戶人數,「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關注人的需求,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轉變。「十四五」時期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需要從以下方面切入。  一是「想進來」。
  • 70%城鎮化率後 浙江城市化「下半場」新動力在哪?
    記者 林雲龍 攝浙江日報訊 城市化和城市發展,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2019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0.6%,浙江已達70%,杭州更是高達78.5%。根據城鎮化發展S曲線理論,當一個國家城市人口超過20%,城鎮化加速;到50%左右則進入相對減速期;到70%時,城鎮化將趨於穩定。
  • 小縣城不要買房?淨忽悠人!
    但是大環境下,特別是大城市,房產有價無市的形勢越來越嚴重,房產的套現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只有吹噓大城市的房價前景,才會有接盤俠入手買房。雖然國家的政策是求穩,但當房價已經高到絕大多數人已經買不起的時候,政策是穩不住房價的,因為國家不可能白給你錢去買房,而我認為現在大城市的房價已經高到了絕大多數人買不起的地步。顯然,投資者和炒房客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極力在套現,除了忽悠人就只能降價了。
  • 在小縣城買房的我們,被高知精英看成傻,憑什麼我們就該被奚落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在小縣城買房的,都是傻瓜》,標題黨騙流量不說,還趾高氣揚的秀優越,冷嘲熱諷的說一堆縣城的不足,文末最後來一句「留在大城市奮鬥,必要時到小縣城洗滌心靈,也非常美妙」這還是在讀博士寫的文章,沒有一點底線和人格,完全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氣得我反手就是一條舉報。
  • 【思享家】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依然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但相較於強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落戶人數,「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關注人的需求,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轉變。「十四五」時期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需要從以下方面切入。  一是「想進來」。
  • 理論|郭建中:落實「三高四新」戰略 推進縣城更新行動
    縣城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中轉站」,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多次主持召開縣委書記座談會,研究縣域治理工作。十一屆湖南省委第十二次全會提出「立足「一帶一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從戰略上謀劃了未來湖南城鎮化的總體格局。
  • 「思享家」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依然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但相較於強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落戶人數,「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關注人的需求,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轉變。「十四五」時期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需要從以下方面切入。一是「想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