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要摔阿鬥?「樂不思蜀」的他真笨還是裝傻

2020-12-24 騰訊網

導語:

三國英雄輩出,留下來的歷史典故多不勝數。有一個很讓現代人萬分譴責的歇後語"劉備摔阿鬥 -- 收買人心",便是出自這個時代。

劉備為什麼摔阿鬥?

話說東漢末年的時候(公元208年),當陽長坂之戰中,曹操率領大軍追擊劉備,此時的劉備沒有與曹操正面一戰的能力,只好先暫時戰略性的撒退。而對曹軍兇猛的攻勢,劉備將家中老小託付給了旗下的大將趙雲,讓趙雲保護後方親屬,自己與其他將領率軍突圍。

不想劉備脫困後卻發現老婆孩子被曹軍圍困住,此時的趙云為了保護劉備的兒子阿鬥,以及阿鬥的母親甘夫人奮不顧身,在曹軍大營中七進出,終於救出了阿鬥。

之後在千軍萬馬中的殺出曹軍圍堵,將孩子完好無損的交給了劉備。如此勇武的一員大將,不顧自身生死的救出自已的獨子,這讓劉備非常感動,但是又為這驚心動魄的過程心下後怕,這萬一要是有個什麼意外,孩子沒了事兒小,少了趙雲這樣一員猛將,以後誰幫我打天下啊?心下憤怒,抱起孩子就往地上一摔,口中罵道:就是你這混帳小東西不爭氣,害得我差點少了一位打天下的猛將!

趙雲聽了這話無比感動,萬萬沒想到在劉備的心裡,自己的地位居然比他親生兒子都重要啊?連忙抱起孩子,感動得邊哭邊拜:能遇到您這樣的主公真是太幸運了,我就是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答主公的大恩啊。

劉備這一摔,安撫了武將的心,使化在軍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讓以趙云為代表的武將更加忠心為他,成為以後的奪天下的武功助力。但也有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把孩子摔傻了。劉阿鬥長大後並沒有成為理想中的英明君主,反而因為其無能葬送了劉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

阿鬥真的摔傻了?

劉備摔阿鬥這段奇聞在民間流傳許久,但事實上並沒有這回事兒。在正史資料中並沒有相關的記敘,只是一段源自於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文學創作品。不得不說《三國演義》寫的太成功了,好多人都將它所記敘的東西當成了正史,於是有了劉備摔阿鬥這個深入人心的典故。

歷史上的趙雲並沒有在長坂坡七進七出,自然也沒不會給劉備摔孩子留機會。阿鬥本名劉禪,確實沒有他父親劉備那般能幹,文無治國之才武無安邦之能,但也並非全無優點。雖然蜀國確實在他手中走向了衰敗,但是與他的成長經歷和從小所受的教育有關,決不是被摔壞了腦子。

劉阿鬥其人如何?

從《三國志》中可以找到很多關於他的記載,有正面記載他事跡的《後主傳》,也有從側面他人評價中看他為人的《譙周傳》、《董允傳》、《陳祗傳》及《諸葛亮傳》等相關文獻資料。

可以看出不是什麼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但對於治國的政務也有遺傳到幾分他父親的本事。劉備去世前,告訴他要好好對待諸葛亮,要親近他信任他,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去敬愛他。

阿鬥一直記得很清楚,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一切大事小宜都聽諸葛亮的。諸葛亮去世後,在蔣琬、董允、費禕等幾位重臣輔佐下,阿鬥又單獨統治了蜀國整整29年。

其間並沒有發生什麼令人啼笑不得的明顯錯誤,也沒有出現君王與臣子離心導致朝政混亂亡國的事情。雖然在政見上各有不同見解,但這些臣子能在他的統治下仍共同維持了蜀國29年的平安,可見他還是有幾分本領的。

劉阿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醜聞便是"樂不思蜀",但此舉與其說是愚笨無大志,不如說是在迫於形勢的無奈保身。

蜀亡後,在一次司馬昭招待他的宴會上,熟悉蜀中樂曲響起,歌舞翩然,令在座的蜀漢舊臣們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國家,想起了曾經的雄心壯志化為虛無,紛紛落淚。唯有劉禪仍然興致頗佳,一點也沒有曾身為蜀王的悲傷。司馬昭問他"你想不想家啊?"他回答"這裡待著挺好啊,不想回蜀。"

這一回答顯得十分沒心沒肺,於是他的舊臣郤正偷偷找機會教他"你要表現出懷念蜀地的樣子,說十分想念家鄉,這樣司馬昭才會放你回去。"

於是阿鬥記住了,當在宴席上又喝了一會兒酒之後,司馬昭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阿鬥就按照郤正教他的一點沒變的學了一遍。引得司馬昭好奇,你這說的怎麼跟郤正一模一樣呢?

阿鬥表現得十分震驚"你是怎麼知道的?",這憨傻臉直的樣子把司馬昭和左右大臣逗得大笑,愚笨無能的標籤也徹底貼到他身上摘不下來。

但就是這樣愚笨的人,在那個三國爭霸群雄輩出的年代,難得活的安穩,蜀國滅亡後,在魏國當了八年的安樂王,依舊過著僕役成群,華衣美食的日子,子孫後代也被封了爵位。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魏國對於亡國之君的防備。誰不防著亡國之君東山再起啊,前朝的王室血脈正常來說是一個都不該留的,歷史上亡國之君能安穩活到最後的沒幾個。

"樂不思蜀"便是劉阿鬥對這種試探的回應,這還是比較出名記於史冊的,相信其它各種試探的伎倆層出不窮,只是做為亡國之君,史冊上沒有他太多的位置而已。能在這種情況下安享餘年,自然死亡的人,不可能是真的笨。

結語:

筆者認為,阿鬥從小就沒有在劉備身邊長大,沒有上戰場觀摩歷練的機會,也沒有從小就接受精英教育,在十四歲的時候才有名士指導他,之後十七歲匆匆即位。

這樣野蠻生長的孩子,如同雜草一般,最旺盛的就是生命力,無論把他放在哪裡都能很好的生活,蜀亡之後在魏國的經歷就證明了這點。但是談到治國安邦還是不要過於苛求,他能在諸葛亮死後,仍帶領蜀國安穩了29年,已經是超乎想像的能幹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志平話》、《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趙雲從千軍萬馬中救出阿鬥,劉備卻狠摔阿鬥是為了什麼?
    公元208年8月,劉表病逝,曹操看準時機揮師南下,新荊州主劉琮不戰而降,當時寄居在荊州新野的劉備,火燒新野後,開始自己的逃亡之路,其誓不做曹操的俘虜,因此帶領著自己的過萬兵馬以及數十萬百姓,準備逃亡江夏。逃亡江夏的過程中有一場驚動了天下的戰役,那就是著名長坂坡之戰,長坂坡之戰中,劉備將趙雲從千軍萬馬中救出的兒子阿鬥,狠狠的摔到了地上,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三國迷案:劉備為何怒摔阿鬥,真相究竟是什麼
    趙雲急忙抱起阿鬥,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這便是劉備怒摔阿鬥的場景。    劉備  趙雲千辛萬苦將阿鬥救回,但是劉備卻毫不留情的將阿鬥摔在地下。劉備摔阿鬥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呢?  筆者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得出以下三種看法:  一.收買人心  我國有句著名的歇後語叫:「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這也是人們對於劉備怒摔阿鬥最主要的看法。  趙子龍在曹營中歷經百般艱險,險些喪命,才將阿鬥救出。
  • 趙雲長坂坡救出阿鬥,劉備卻將孩子摔在地上,真是為了收買人心?
    當將軍趙雲將獨子阿鬥,雙手捧送至劉備面前時,劉備卻將阿鬥往地上一摔,惱怒地說道:「為了你這孺子,幾損我一員上將」。劉備的這個動作是發自內心嗎?劉備將孩子摔在地,真的是為了收買人心?劉備半生漂泊,四十有六才生下兒子阿鬥,正可謂老年得子,必是視若珍寶。劉備也是常人,舐犢情深,怎能不憐愛自己的兒子。
  • 樂不思蜀還是韜光養晦?「扶不起」的劉禪,其實暗藏著大智慧!
    《三國演義》中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少主,一直是趙雲廣大迷男迷妹們的激動時刻,而我們在讚嘆子龍將軍世無雙的時候,也會順勢調侃一下劉皇叔,收買人心摔孩子把劉禪摔傻了,斷送了蜀漢的基業。不過歷史上劉備有沒有摔孩子我們不清楚,但劉禪即位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那麼他真的如小說和野史中記載的那樣,是扶不起的劉阿鬥嗎?
  • 諸葛亮臨終前,阿鬥問了一個問題,諸葛亮頓悟: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大家肯定聽過這樣一句古話:扶不起的阿鬥,形容扶持不起來的人,現在比喻沒有發展前途的人或事。其中阿鬥是三國時期人物,劉備的兒子,原名為劉禪。為什麼說阿鬥扶持不起來?這件事還得從《三國演義》說起。羅貫中在小說中把劉禪描寫成不思進取,只會貪圖享樂之人。父親劉備去世劉禪直接繼承王位,蜀國被曹軍滅亡後劉禪選擇投降,最終被俘。
  • 白帝城劉備託孤,最後說的什麼意思,他真的想讓諸葛亮替代阿鬥嗎
    白帝城劉備託孤,最後說的什麼意思,他真的想讓諸葛亮替代阿鬥嗎文/成長新視點序言:白帝城劉備託孤,他就是用語言套牢諸葛亮,讓死心塌地的輔佐阿鬥。趙雲帶著阿鬥奮力突圍,因為曹操要抓活的,結果被趙雲殺了個七進七出,連斬50多個部將,才逃了出去。趙雲見到劉備後,將阿鬥遞給劉備,這時歷史著名的故事發生了。趙雲把孩子救出來應該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劉備接過孩子就把阿鬥摔在了地上,痛斥他:「為了你,差點讓我少了一員大將。」這樣的舉動感動了所有人,趙雲更是感激涕零,以死相報。
  • 劉備和劉禪誰是樂不思蜀的主人公 成語源於哪一位歷史人物
    劉備和劉禪誰是樂不思蜀的主人公 成語源於哪一位歷史人物時間:2020-05-06 14:17   來源:分享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劉備和劉禪誰是樂不思蜀的主人公 成語源於哪一位歷史人物 劉備和劉禪誰是樂不思蜀的主人公?
  • 三國志11: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劉禪被他老爹摔在地上還能活蹦亂跳了
    作為亡國之君,「樂不思蜀」這四個字估計是他這輩子最大的諷刺。不過,現實裡的劉禪雖然無能,但是在三國志11裡,他卻非比尋常。通過在遊戲裡多次的驗證,我想我終於弄明白了為什麼當初他老爹那麼用力摔他,他仍舊能夠活蹦亂跳的原因了。在遊戲裡,劉阿鬥的屬性很真實地依照了演義的描述,糟糕的一塌糊塗。五維數值加起來都不知道能不能撐過100。不過,這並沒有什麼關係。
  • 劉禪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別再被小說騙了,他投降其實是對的
    受到劉禪,我們對他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再有就是他的成名之言「樂不思蜀」,在演義原著和各大電視劇的形象當中,劉禪作為蜀國的第二任國君,一個昏庸無能,不理政事,貪圖享受的模樣已經被鮮明地樹立了起來,他也成為了後來敗家子的代表人物,然而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不要被小說所騙了。
  • 阿鬥的親生父親是誰?劉備,關羽,趙雲,曹操?真相有點懵人
    阿鬥在父親的支持下,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最終被人譏諷為「扶不起的阿鬥」,成為歷史上的笑柄。如果阿鬥不是劉備生的,誰會是他的父親?要探究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自己的母親甘太太做起。如果阿鬥再有一個父親,他就會和母親保持密切聯繫。甘太太是劉備最愛的妻子,住在後院。她能聯繫什麼樣的人?
  • 因一句「樂不思蜀」被嘲笑千年的劉禪,他是真的傻還是另有隱情?
    01引言提起三國中的劉禪,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昭烈帝劉備之子,也是那個所謂的付不起的阿鬥。作為蜀漢末代皇帝,劉禪在歷史上的名聲真不怎樣,或許是跟他那個德才兼備的父親形象對比太過強烈,也或許真的因為他的一句「樂不思蜀」讓人大跌眼鏡,甚至被嘲笑了千年。然而劉禪真是傻到付不起的阿鬥嗎?仔細回顧他的生平事跡會發現或許大家真的誤解了他。劉禪雖然是三國時期蜀漢的最後一個皇帝,但他卻是三國時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君主。
  • 劉備到底是假仁假義之人,還是真正仁德之士?看他怎麼對孟達
    劉備到底是假仁假義之人,還是真正仁德之士?看他怎麼對待孟達三國時期群雄崛起,劉備也是其中的一位,作為漢朝的宗室,他帶領關羽張飛兩個結義兄弟,還收服臥龍先生諸葛亮為其所用,以仁德美名傳天下,在梟雄林立的三國中爭得一席之地。
  • 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了他一件小事,原來阿鬥的「傻」都是假的
    劉禪一句話讓後世誤解了他千年,時至今日都有人給劉禪貼上昏庸、傻子等標籤,更有人調侃是不是他在襁褓中被劉備的那一摔給摔傷了腦子。然而很少有人撥開流言與演習小說的迷霧,去了解歷史上真正的劉禪,去站在劉禪的角度理解他的被動與無奈。
  • 諸葛亮是忠還是奸?為何劉備死前讓他「廢阿鬥」?
    正如小說中所說,亂世造英雄,不管是謀士,還是義膽雲天的將軍,都是在亂世中應運而生的。其中有名的一代賢臣諸葛亮,可以說是當時,無論現在,都是令人欽佩、惋惜、治國安邦的大才。要是當初劉備不請孔明出山,他三分天下的願望也未必能實現,可以說三國時期三足鼎立的局面和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能力,諸葛亮難道不想到劉皇叔死後要取蜀漢而代之嗎?
  • 亡國之君劉禪:因樂不思蜀被世人取笑,卻因此保全了性命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的勢力圖表 蜀國被司馬昭滅國,劉禪樂不思蜀 劉備: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在去世之前,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並對軍師說如果此子可以輔佐的話便輔佐他,如果認為此子不堪大用可自己登頂皇位。
  • 長坂坡之戰,劉備兩個女兒也被曹操俘虜,為什麼趙雲卻只救阿鬥?
    三國之中,趙雲這個白馬將軍絕對是很多迷妹的偶像,《三國演義》中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在曹操大軍中力戰曹軍眾將,並成功救出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和甘夫人,而劉備的兩個女兒卻落入曹操手裡,要說趙云為什麼不救,這自然是有原因。
  • 劉備一生為何不用趙雲?看看他幹的事,劉備沒殺他算幸運!
    趙雲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與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親如手足的兄弟。當初趙雲在公孫瓚手下效力,劉備帶著關張去投奔公孫瓚,這時候四人就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劉備離開公孫瓚,帶走了趙雲。趙雲在劉備帳下立下大功,兩次挽救了劉備的兒子劉禪。但是劉備一直都將趙雲留在身邊,卻未曾重用他。劉備一生為什麼不用趙雲?
  • 他沒有篡阿鬥的皇位,除了劉備的部署,其性格也是重要原因
    諸葛亮為什麼不做皇帝?經過三國演義的演繹,白帝城託孤成為千古佳話,此後諸葛亮成為忠誠的代名詞,成為儒家理學推崇的三綱五常裡忠君愛國的典範。那麼,諸葛亮真的是不想篡位嗎?劉備真的是真心讓位給異姓諸葛亮嗎?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劉備是偽君子,假仁假義?
    圖片為三國演義劉備的扮演者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為了請孔明下山可以三顧茅廬,趙雲當時在長坂坡百萬曹兵的陣營裡七進七出剛把阿鬥救回來,劉備就把阿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說道:「為了你幾乎損我一員愛將演義之中還記載了一件事,只是這件事電視劇中沒有上演,當年劉備被呂布從沛縣給趕了出去不得不單槍匹馬的逃命,在逃命的途中劉備來到了一戶獵人家裡,獵人也聽說過劉備的大名,準備出去打獵隆重招待一下劉備,但是去山裡轉了一圈沒有打到獵物。回到家後獵人看到廚房裡忙碌的妻子決定要把妻子殺了炒幾個菜來招待劉備。
  • 在長坂坡,劉備兩個女兒被曹操俘虜淪為小妾,趙云為何只救阿鬥?
    其實劉備在長坂坡戰役中敗退而逃,丟得不僅一個兒子,還有兩個芳齡16的女兒被曹軍俘虜,因為長得實在太美,結果被曹操納去當了小妾,然而當時趙云為什麼不連劉家兩個女兒一起搭救,唯獨只殺進去拯救阿鬥而已呢?難道是重男輕女觀念影響?《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意為,曹操下令命曹純追殺劉備,在長坂坡擒得劉玄德二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