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傘王」

2020-12-15 人民網重慶視窗

       16歲開始做修傘匠 25歲建廠房,僱20名工人 33歲擴大規模,100多鄉親就業 40歲瞄準電商平臺,建立全產業鏈 45歲新廠房佔地52畝,解決400人就業

譚江勝展示他的新產品

譚江勝查看生產的雨傘

廠房中工人加工布料

生產車間

梁平「傘王」譚江勝

  他用粗黑的大手撫過印滿卡通頭像的尼龍布,握緊傘把,唰地撐開一柄品紅岔花卡通傘。黑胖的中年大漢傘柄依肩,將花傘打過頭頂,婉約地轉了一圈。「好看不?今年很流行的款式。」大漢作勢扭動硬邦邦的腰肢,女裝大佬的即視感讓場面喜感十足。

  黑胖大漢並不是「女裝大佬」,手中的花傘也不是「賣萌」的道具,而是他經營的制傘企業推出的新款雨傘。大漢叫譚江勝,梁平區回龍鎮人。雨傘對他而言,便是陪伴了半輩子的夥伴。從16歲開始,他便與傘結緣。他從一個修傘匠做起,到後來開了自己的制傘廠,又利用電商將傘賣到全國各地,梁平當地人稱他為「傘王」。

  艱難創業

  往年的七月中旬,重慶已豔陽高照,酷暑難耐,而今年卻雨水不斷。這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好事,但對譚江勝和他的雨傘加工廠而言,多雨季節,讓他平穩地渡過了疫情帶來的低谷。

  「市面上所有傘的款式我們這基本都有。」廠房中的辦公桌前,譚江勝語調自信。談及雨傘,原本看起來黝黑敦厚的農村漢子,變得十分健談。他伸手取下一把長柄傘,拉掉紅色傘套,解開卡扣,按下傘鍵,印有許多卡通人物的紅色傘面迎面綻放,於是,便有了本文開頭搞笑的一幕。

  譚江勝生於1975年,今年45歲,從事制傘行業已經29年。拿他自己的話說,除了做傘,他這輩子沒有幹過其他事。

  梁平回龍鎮的制傘、修傘手藝在幾十年前就遠近聞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修傘。譚江勝從小在回龍鎮長大,自小就會修傘。1991年,初中畢業後他選擇到廣州務工,在生產雨傘的企業打工,進一步學習裁傘手藝。3年後學成,他沒有繼續留在沿海城市打工,而是選擇回到家鄉謀生創業。

  最初,他從家庭小作坊開始做起。他從沿海一帶進傘骨、棉布等原材料,然後加工成成品進行銷售,賣給附近村民。由於他加工的傘質量好,結實、耐用,在附近的鄉鎮上小有名氣。

  譚江勝逐漸不滿足於作坊式的生產和經營。2000年,有了一定的積累後,譚江勝開始建廠房,僱工人,建成大約20人的小企業。不過,萬事開頭難,小團隊成立後譚江勝遇到了第一個瓶頸——傘的銷量始終提升緩慢。

  譚江勝沒有輕言放棄,他開始每天早出晚歸,不放過任何一次趕市集的機會推銷自己的雨傘。他用幾塊木板搭成一個手推車,每天推著滿車的傘,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堅持在大街小巷沿街叫賣。他不清楚自己3年下來走了多少路,只知道鞋子磨破了十幾雙。

  「這些傘都是我們純手工做的,賣不出的話真的太可惜了。」譚江勝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生意終於有了起色。為了和更多的批發商達成合作,他又每天背著傘挨個跑批發市場。重慶渝中區菜園壩、萬州,四川達州等地的批發市場他都跑過。「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只要我的傘能夠銷售出去,讓大家知道回龍鎮的傳統制傘工藝就是好,就足夠了。」他喃喃自語道。

  回饋鄉親

  「買過我們傘的顧客都說質量好。」銷量上的提升,並沒讓譚江勝沾沾自喜。他認為,本地生產的雨傘在市場上的表現應該可以更好,但始終差一點勁頭,原因是什麼呢?

  2005年的一天,譚江勝收到了兩封特別郵件,分別是南充和成都兩位批發商給他寄來的商品樣本。他們告訴譚江勝,樣本是根據顧客反饋製作,代表著最新的潮流和款式。他們希望譚江勝一直以質量、耐用著稱的產品,能夠融合更多時尚、先進的元素。

  看到樣本,譚江勝恍然大悟,猛然意識到自己產品始終不溫不火的癥結。

  「就好比自動傘已經遍地開花,我還專注於手動傘。時代一直在進步,而我卻仍在原地踏步。」譚江勝感慨地說。他意識到自身問題後,立馬把樣本寄到沿海一帶開模。2005年,開模花費並不小,開一個模具大約需要2萬元,並且一個模具只能制一種傘,譚江勝當時一口氣花了10萬元,開了幾個模具。他坦言:「很貴,但一點也不心痛。」

  「逐漸地,我們廠傘製品全面創新後銷量好了很多,無論質量還是價格都可以與沿海一帶媲美。」譚江勝笑道。為了能及時跟上產品更新換代

  的速度,他每天都會關注沿海一帶傘製品的各方面訊息,並不斷學習與傘的花型、色彩、布料等相關的內容。

  2008年,隨著傘品銷量逐漸好轉,譚江勝積累了一定資金,便選好地方打算開設一個大型制傘廠。擴大生產規模的譚江勝想到的,首先是鄉親。譚江勝說,附近的鄉親們大多數都有修傘的手藝,他的企業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發揮手藝的平臺。

  於是,他發動鄉親們為自己的傘廠打工,一口氣解決了100多人的就業。同時,他清楚農村的家庭構成和忙閒時間,採取多種多樣的用工形式。鄉親們甚至可以在農閒時到廠裡上班,他記件付費,不少村民每個月能從譚江勝的企業拿到數千元的報酬。

  疫情期間,因為要避免人員聚集,大家無法到廠裡上班,他就開車將制傘需要的工具和設備一一送到大家的家裡,讓他們在家生產,完成後他再統一收貨。這樣的安排,不僅讓村民們疫情期間也能多賺一份收入,他自己的企業也因此能較早地復工復產,避免了損失。

  電商加持

  2015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譚江勝的制傘企業線下銷售額出現下滑的狀況,譚江勝又開始將目光放到了電商平臺。

  由於對電商的不了解,加之沿海地區信息流通更加迅速,譚江勝決定在浙江建立電商銷售平臺。剛好他朋友的兒子在浙江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對電商運營比較熟悉。於是,他和朋友的兒子達成合作,在浙江建立了自己的電商總部。

  「一開始,我們對電商的廣告投放不了解,頭一年虧了幾十萬元。」譚江勝說,2016年,他正式入駐電商。雖然經歷了第一年的虧損,但他們已經逐漸找對了方向。經過幾年的運營,電商平臺已經成為他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今年疫情期間,批發商的銷售渠道幾乎停滯,但在電商平臺卻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出貨量,成了企業銷售的支柱渠道。

  譚江勝還坦言,除了渠道的拓寬,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其實一路走來,光靠我自己是不行的,從我2010年著手建制傘廠開始,政府就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譚江勝回憶道。2012建造廠房那年,當地政府在土地方面給予了相關優惠政策,在建廠房和購買機器設備方面一共給予了譚江勝十多萬元的補助。

  同年,梁平區政府還幫助譚江勝從個體工商戶升級為微型企業。正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才有今天廠房達到5000平方米的宏勝傘業。當地政府不僅獎勵了譚江勝的企業8萬元創業資金,並讓他從2016年開始享受為期4年每年15萬元的無息貸款。

  回龍鎮政府宣傳委員黃鵬表示,對於譚江勝這樣的民營企業,只要符合相關政策,當地政府的態度是積極地扶持和幫助,也期望他能帶動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

  譚江勝說,他打心底裡感謝政府。近期,他又接手了附近平鼎鎮一塊52畝的土地。譚江勝在這塊地上建廠房,計劃把制傘的不同部門分散到不同的廠房,並給此廠取名叫億鼎傘業。此前,他的企業是從沿海進原材料(半成品)自己加工成成品。而現在,他計劃要形成從原材料加工製作到傘品成型的全產業鏈。

  譚江勝笑著說,新廠月底投入運行,可謂一舉三得。不僅幫政府解決了閒置土地,預計還可以解決400人的就業問題,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彭光瑞 實習生 嚴梓尹 攝影報導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區縣文旅精品薈梁平篇|休閒度假來梁平
    3柚子兩百多年前,時任福建邵武知縣的刁思卓把文旦柚苗帶回了家鄉——梁山。經過梁平這方水土的孕育和歷代柚農的精心培育,形成了今天的梁平柚。如今,梁平柚與廣西沙田柚、福建莆田文旦柚並列中國三大名柚。在梁平既可以吃「全柚宴」,還可以購買柚子系列產品。
  • 從修傘匠到「傘王」,他開傘廠、做電商,還要解決400多位鄉親的就業...
    黑胖的中年大漢傘柄依肩,將花傘打過頭頂,婉約地轉了一圈。「好看不?今年很流行的款式!」大漢作勢扭動硬邦邦的腰肢,場面喜感十足。黑胖大漢手中的花傘,並不是「賣萌」的道具,而是他經營的制傘企業推出的新款雨傘。
  • 去梁平感觸竹的美麗蝶變
    梁平正做足竹文章,譜寫新篇章——三年發展竹資源提質增效梁平現有竹類植物21屬310種,其中原生竹類植物11屬33種,主要竹種有壽竹、白夾竹和慈竹,其他還有斑竹、羅漢竹、紫竹、刺黑竹、月月竹等觀賞竹種以及黑水竹、實心狹葉方竹、綠稈花黔竹等國家珍稀保護漸危竹種,其中黑水竹的源產地是梁平。
  • 梁平竹海的「詩與遠方」
    重慶梁平百裡竹海景區,翠竹環抱中的梁山驛民宿。 熊 偉攝(中經視覺)重慶市梁平區素有「中國壽竹之鄉」的美譽。最近幾年,梁平在保留竹海原生態下,通過培育發展竹海民宿、民俗風情、戶外體驗、田園風光、生態食品等多種業態的旅遊產品,著力建設百裡竹海旅遊度假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康養文化旅遊目的地。特色民宿已成為梁平百裡竹海的一道亮麗風景。在竹海景區內,有一個面積不大卻人氣爆棚的小村莊——竹山鎮獵神村。這個擁有煤炭、石膏等礦產資源的小村莊,曾因開礦生態破壞嚴重。
  • 「梁平味道」獲贊 西交會梁平銷售額達181萬元
    展臺前,有駐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等人一直忙著為梁平的優質農副產品推介代言,還展示了「三社」融合發展及「村村旺」農村電商主題。據了解,在市供銷總社「重慶供銷社貧困地區優質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專區」,梁平展區展出的優質農副產品中,超過一半的產品來自農民專業合作社。
  • 重慶梁平:竹林裡優雅的芭蕾
    我之筆觸對於梁平一直是吝嗇的。換句話說,在我無數次過濾渝中區,九龍坡的璀璨奪目時,原生態的郊縣一直是我不忍心打擾的地區。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自私,當優雅的芭蕾在梁平的婆娑竹林裡起舞,我也知道,這竊以為只屬於自己的驚心動魄的美,不再只屬於某個「偷偷摸摸」的臆念。我的喜歡,同樣被熱愛生活的人們所渴盼。
  • 重慶梁平區委書記與政協委員面對面
    梁平區委、區政府把2020年確定為「營商環境建設年」,並安排區政協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專題協商。區政協通過走訪調研查找問題,力求推動補齊一批營商環境短板,孫祥敏的困難就是其中一件。專題協商會上,楊曉雲與政協委員及企業家代表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圍繞行政效能提升、市場主體培育、生產要素保障等展開討論。
  • 梁平:百裡竹海借鄉韻生金
    整個百裡竹海也發展出民宿群,有了明月山·明月匯、老鷹窩、隱渡、土牆院、竹林聽風等近100家民宿,美麗鄉村的寫意畫卷在梁平大地上展露新顏。  活了文化 不負一方水土  5月28日,「2020美麗鄉村行」文化惠民演出在獵神村拉開帷幕,嬉鬧詼諧的梁山燈戲、美妙動聽的樂器演奏、美輪美奐的歌舞表演,為遊客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 重慶梁平:溼地景美遊人醉
    路線推薦自駕遊路線:主城—梁平城區—安勝鎮—明達鎮—三蹬坡—竹山鎮(竹海小鎮)客運專線:主城—梁平城區悅達北站或渝萬高鐵梁平南站乘遊客專線—竹山鎮(竹海小鎮)(通訊員 陶開星)
  • 【文保志願者風採】收藏家李煉說梁平年畫的質樸與絢爛
    由於交通不便、相對閉塞,使得梁平受外來文化影響相對較小,保持了地域特色濃厚的鄉土文化,孕育了梁平年畫、竹簾、燈戲、癩子鑼鼓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李煉依託自己的收藏,策展了十多場年畫主題展覽。「2017年6月策展的《梁平木版年畫及非遺文獻展》,主題就叫『質樸與絢爛』。在我看來,梁平年畫絢爛的美,來自它質樸的土。」
  • 重慶芭蕾精靈起舞梁平山水 每一張都是壁紙
    @微播梁平 消息,近日,重慶芭蕾舞團走進梁平,在梁平標誌性景點進行創意攝影及宣傳片拍攝。碧波粼粼的竹風湖,綿延百裡的壽海,獨具特色的獵神巷,浪漫的明月山·明月匯,讓人不禁翩翩起舞……當芭蕾舞遇上梁平景點是一種怎樣美好的視覺體驗?下方大量美圖來襲!
  • 璀璨燈光次第點亮,與你邂逅梁平迷人夏夜
    都梁新區夜景 忙碌一天的人們 停下工作,走出家門 享受這撩人的梁平夜色 雙桂湖國家溼地公園夜色溫柔 如今 梁平城區夜景燈飾已具一定規模 大小樓宇外的燈帶
  • 重慶特產傳說(187) | 梁平竹雕:竹子被雕刀賦予了靈性
    梁平竹雕簡介竹雕,也稱竹刻,主要有圓雕、浮雕(高浮雕、淺浮雕)、透雕、皮雕、陷地雕、線刻雕、鏤空雕等技法。根據古代文獻上的記載,竹雕藝術的源頭,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現。作為一種正式的作品,竹雕在西周時已經形成。據漢代戴聖《禮儀·玉藻》記載,西周君臣朝會時手中所執的芴(又稱手板),有的就是竹片製成的,「凡有指畫於君前,用芴。
  • ...梁平:用文字去面對現實,是詩歌給予人類的希望與光亮
    梁平坦言,疫情與詩歌的話題,在這之前,已經在很多場合被談論。而他此刻最想說的,是作為一個詩人,一個作家,一個文化人,經歷之後的心理狀態。梁平提到了一個詞:糾結。他說:「這個疫情無人倖免,對我們而言,我們寫不寫,我們怎麼寫,我估計每個人都遇到這種糾結。
  • 品讀|對話《時間筆記》:梁平詩世界的時間、轉義與審美
    文/趙依二〇二〇年初,詩壇宿將梁平推出了他的第十二部詩集《時間筆記》。這部詩集一經問世,便因為它與梁平個人經歷與生命的緊密關聯,被視為梁平新近的代表作,是傳記經驗、理想主義精神和智性思考下的又一精品之作,是對時間與生命、歷史與個人的一次歸結與和解,經得起時間和讀者的翻檢。
  • 第十八屆中國農交會在重慶閉幕,你熟悉的「梁平味道」圈粉無數!
    聚力優質農副產品 「梁平味道」備受青睞 「農交會」梁平展廳,梁平柚備受青睞。 展會期間,我區農副產品在銷售火爆的同時,還與客商現場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 直播帶貨梁平農特產!
    「今天的直播間是農村土貨的C位專場,寶寶們抓緊搶購喲……」1月10日至13日在第十九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西交會」)舉辦的網絡扶貧創新接力活動上梁平回龍鎮民勝村一組返鄉創業人士靠為母親拍攝做飯菜走紅的
  •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梁平:「詩歌」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特殊標識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著名詩人梁平作為活動主持人,帶領大家開門見山地「點題」成渝兩地詩歌的表達。在梁平看來,目前無論是從國內看還是國際看,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融合,已是國家的重要戰略。這兩個城市本是一家,上世紀因為行政區劃,重慶劃出四川成為直轄市。但這麼多年來,兩地城市文化背景、生活習俗都是相似的。
  • 食有肉居有竹 梁平百裡竹海鼎鍋飯「熟」了
    竹海雲霧 梁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一大早,清晨的霧還未散去,通過「梁平微發布」官方微信平臺抽取的百餘名微友惠幸運遊客,組成了30餘輛車的自駕團隊前往百裡竹海,參加在梁平竹山鎮大塘村竹香園竹家樂舉行的「百裡歡鍋·竹海鼎沸」
  • 各地林草頭條|重慶梁平:百裡竹海醉遊人
    各地林草頭條|重慶梁平:百裡竹海醉遊人 2020-05-13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