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豐臺區獲悉,東鐵匠營街道「90後」青年幹部高會,結合社區防控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把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案例做成了「教程」。她先後繪製了《街道涉鄂及返京人員社區防疫指導流程圖》、《2020年2月14日起居家觀察和集中觀察流程》、《居住小區出入口值守工作流程圖》,把複雜的政策要求「化繁為簡」。
高會出生於1992年參加工作短短一年,她迅速進入角色,成為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的骨幹力量。為幫助社區提升社會治理專業化水平,她經常到居民家中走訪調研,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創新項目, 幫助社區引入社會組織、提升服務水平,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一腔熱忱付熱土,「社區是我的崗位,居民安居樂業是我的職責。」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疫情發生後,高會立刻取消回老家陪父母過年的行程,第一時間加入社區防控組,開始了「白加黑 5+2」的疫情防控工作。防疫政策通報、社區情況摸排、數據收集匯總,她擔負的每項工作都是挑戰、都容不得絲毫失誤。為了做好數據收集這項基礎工作,在「京心相助」小程序和北京市疫情跟蹤數據報送系統投入使用後,她仔細研究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開展「系統操作問題培訓答疑會」,運用流程演示與問題講解相結合的方式,指導社區系統操作員熟練掌握規程,全面做好返京人員的信息核查與上傳,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有效性。
防控組工作繁重,常常加班加點,高會卻從未放下自己身上的另一副擔子。作為蒲黃榆第二社區的社區專員,她時常琢磨怎樣才能幫助社區優化工作流程,提升防控效果。為了深入了解實際情況,晚上下班後,高會總是會到社區「再站一班崗」,到老舊平房區宣傳排查,到封閉小區參與值守登記。有了實踐經驗,再結合政策要求,高會給社區提建議、出主意,幫助社區確定卡點位置、設計巡查路線、落實封閉細節,為老舊無物業小區消除管控死角。
一個社區的經驗,要推廣到更多社區。高會結合社區防控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把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案例做成了「教程」。她先後繪製了《街道涉鄂及返京人員社區防疫指導流程圖》、《2020年2月14日起居家觀察和集中觀察流程》、《居住小區出入口值守工作流程圖》,把複雜的政策要求「化繁為簡」。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社區工作者們紛紛送上好評:「疫情防控政策細則多、更新快,做成流程圖後,真是一目了然,大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出錯也少了!」
一百多個日日夜夜,忙碌的工作中,高會身上總是充滿了樂觀向上的力量。截至5月3日,她已完成71位入境返京人員的信息核實與轉運協調工作,幫助792名在鄂返京人員安全抵達集中醫學觀察點或家中,度過14天醫學觀察期。目前,高會同志仍然奮戰在接返轉運戰線上。
供圖/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
【來源:青瞳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