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4日),是我國第五個航天日;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晚,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飛入太空,並首次從太空傳回了「中國之聲」;由此,我們的徵途,將是茫茫的星辰大海!航天是個極為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保障各項航天任務順利以及在軌航天期的正常運行,地面測控站是功不可沒。在我國西部邊陲的戈壁深處,就有一座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站」喀什測控站。
喀什測控站,始建於1968年,建成之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參加保障「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太空捕獲和接收「東方紅」樂曲,任務光榮、使命重大。
經過數十年發展和技術升級,喀什測控站的測控範圍已實現從近地衛星到同步軌道衛星,再到深空探測器的跨越。
從最新公開的畫面能看到,喀什測控站的硬體規模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多座大口徑測控天線組陣已具規模。
這些新建的天線組陣能以更高的效率來保障深空探測任務的完成,尤其是將展開的火星探測和嫦娥5號任務。
對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而我國整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用於火星探測的「天問一號」,則是行星探測的第一個任務太空飛行器,後續任務太空飛行器的命名將依次編號。根據計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今年進行,因為今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
去年,我國已經順利進行了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的懸停避障試驗(如圖);今年3月10,還完成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火星,我們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