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日丨「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用筆和算盤「算」出的...

2020-11-26 中國青年報

今天(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航天科技集團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孫家棟、戚發軔、劉寶鏞等老一輩航天人講述了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背後的故事。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用自主研製的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近地點439千米、遠地點2384千米的預定軌道。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 孫家棟:

發射「東方紅一號」的時候,入軌的精度是相當高的。衛星的重量是173公斤,傾角是68.5度,軌道周期是114分。

這幾個參數它體現著我們國家的航天水平確確實實從質量上、從精度上、從能力上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東方紅一號」主要技術負責人 戚發軔:

我們自己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沒有用任何一個外國的技術、外國的產品。溫度控制的技術,也是先進的。

我們不僅能夠發射信號,還能唱歌,這也是外國人沒有做到的事情。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製發射,初步形成了我國人造衛星、運載火箭比較完整配套的科研生產體系,奠定了中國航天事業前進發展的重要基礎。50年來,我國自主研製了17種型號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實施300餘次發射,將500多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

50年來,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重大技術的國家之一。2019年,圓滿完成嫦娥四號任務,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進入了探索深空宇宙奧秘的新時代。

50年來,北鬥導航工程已成功發射54顆衛星,即將完成全球組網;高分衛星相繼發射和投入使用,顯著提升了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如今,新一代航天人開始向更遠的深空發起挑戰。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 張熇:

目前,我們規劃主要是要到月球的極區,未來可以建一個月球科研站的一個基本型。後面我們也規劃了包括小行星探測,對於研究整個太陽系的演化有非常好的科學意義。我們應該是學習老一輩航天人的精神,讓我們的深空探測器能夠飛得更遠,讓我們的航天事業逐步走向世界領先世界先進的這樣的一個行列。

計算衛星熱控方案 算盤「立功」

「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重量、信號傳輸形式和星上溫控系統等技術方面,均超過了蘇美等國首顆衛星的水平。這對於當時沒有計算機,也沒有高端製造設備的中國航天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成就。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東方紅一號」衛星溫控專家 侯增祺:這就是當時熱控計算,對於不同的工況進行計算。那時候的計算開始用算盤,後來才有計算尺。

記者:這還有十的負三次方、十的八次方....

眼前的這本筆記本記載了50多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熱控系統的誕生過程。上面的字跡工整漂亮,而這些密密麻麻的數據和公式,即便是現在放在計算機裡,都要謹慎再謹慎才不會出錯。 而侯增祺老人和老一輩航天人卻用筆和算盤從零開始,一點一點「算」出了「東方紅一號」。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東方紅一號」衛星溫控專家 侯增祺 :當時我們根本沒有什麼參考資料可以看得到。計算方法設計方法沒有,所以都是靠一些基礎的知識,結合這樣的衛星的實際情況,自己來推導公式,來建立方程,然後來解,然後來計算。

全是拿手算出來,是現在不可想像的。

沒有計算機,就用算盤;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侯增祺告訴記者,衛星表面閃閃發光並不單單是為了「看得見」,還因為要保證熱控的性能。它需要將衛星表面的鋁進行光亮陽極化,得到一個對太陽光吸收和反射比最佳的狀態。

而這項技術,在當時幾乎沒有條件能夠支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東方紅一號」衛星總裝車間電測組組長 劉福餘:

我們廠裡面沒有這個條件,它得用硝酸去把鋁合金進行氧化。當時工人和技術人員就想辦法,就土法上馬。

就在廠房外面搭了一個大木棚,挖兩個坑,裡面放上硝酸。硝酸底下用木炭燒。沒有這個設備就土法上馬這樣去幹。

即便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東方紅一號」依舊走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航天路,也奠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航天精神。五十年前「東方紅一號」的溫控範圍在5度到40度左右,而這個數字即便是放在今天,依舊能夠滿足大多數的衛星要求。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東方紅一號」衛星溫控專家 侯增祺:

現在的控制溫度範圍也差不多,除了特別需要精密的以外。對我們來講「東方紅一號」不光是計算,這些試驗方法,也是我們獨創的。真正把熱控的這一門學科奠定了基礎,很不容易。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重溫「太空響起東方紅」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慶祝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 通訊員 張昊 郭立平)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前夕,航天科技五院西安分院通過舉辦座談會、聆聽航天院士和老一輩科研人員寄語等活動,慶祝第五個中國航天日。4月23日,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召開了「共憶青春•永遠的東方紅」座談會,回顧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的光輝歷程,重溫「太空響起東方紅」的激情歲月。
  • 東方紅一號飛天50周年,我國新深空天線主陣已具規模,目標火星
    今天(4月24日),是我國第五個航天日;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晚,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飛入太空,並首次從太空傳回了「中國之聲」;由此,我們的徵途,將是茫茫的星辰大海!
  • 一曲東方紅唱響50年: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題:一曲東方紅唱響50年: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作者 郭超凱4月24日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50年前的今天,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拉開了中華民族進軍太空的序幕。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軌運行。在天氣晴好的日子,不少天文愛好者還可以拍攝到這顆衛星經過祖國上空的照片。1957年,蘇聯首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次年,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飽含動感、氣韻流動,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 ...50年前,我們聽到了來自太空的中國之聲 而探索星辰大海的腳步...
    為紀念「東方紅一號」這一中國航天事業裡程碑,2016年,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將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圖說:中國航天日海報 來源/國家航天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的紀念日。雖然宇宙是真空,聲音無法傳播,但電磁波可以。衛星在太空中用短波發射器發送《東方紅》樂曲的電磁波波段的信號,信號通過發射機下行,由大型地面站接收,再通過廣播電臺轉播。
  • 一曲東方紅 唱響中國航天50年徵程
    【簡介】50年前,一曲太空傳來的東方紅樂曲,拉開了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偉大徵程。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記者來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採訪「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戚發軔院士,還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帶大家一起回顧中國航天發展的輝煌歷程。
  • 一曲衛星短波「東方紅」唱響西安航天事業
    西安網訊(記者 劉柳)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今年航天日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
  • 中國50年發射太空飛行器500多個 航天日看璀璨"星"光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回望50年前,即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主研製並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航天事業闊步前行。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共發射各類太空飛行器500多個,在軌運行的超過300個。
  • 「新品預定」中國航天50周年《飛天築夢》銀鈔,今天開啟預定!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時代!50年了,中國已成為世界太空俱樂部重要一員,發射了200多顆衛星、11艘飛船、2個空間實驗室……2020年,「天問一號」也即將向火星進發。但我們仍然不會忘記那個最初的夢圓時刻。
  • 發現紀錄片|《夢耀九天》獻禮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周年
    為紀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周年,《國家記憶》推出《夢耀九天》系列節目。 從1970年開始組建到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160餘次航天發射,200多顆衛星、探測器從這裡飛向太空。中國人可以用自己的通信衛星聽廣播、看電視,擁有了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
  • 中國航天日丨首位中國女航天員: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
    中國航天日丨首位中國女航天員: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這是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在CCTV-1《瞬間中國》節目中的自白,回顧2012年圓滿完成的神舟九號載人航天任務,她以孫悟空自比,道出了中國航天人求索太空的赤子之心和滿腔熱血。
  • 飛天逐夢,傳承千年——福建舉辦2020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篇展
    人民網福州4月24日電(林曉麗 劉曉宇)千年前,敦煌壁畫繪就古人的飛天夢;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承載著千年的夢想飛向太空;50年後,時間來到2020年,我國迎來了「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以及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 ...剛下飛船——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透露正備戰空間站...
    航天員王亞平用知乎網友熟悉的幽默表達開場。4月24日,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親密互動。王亞平透露說目前正在緊張備戰空間站任務。對王亞平而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雖是調侃,倒也有很多真實成分。這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50周年紀念日。
  • 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 掀起關於太空的熱烈討論
    這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50周年紀念日。  據新華社今年2月報導,在發射場合練完成後,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於4月中下旬執行首飛任務,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王亞平的此番知乎亮相,也為中國航天帶來了更多關注和期待。
  • 從《白晝流星》到中國航天50年:所有星辰大海,都與你息息相關
    50年前的今天,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由甘肅酒泉發射,衛星成功升空。那一刻,中國航天事業從0到1,國人的飛天夢也由這顆繞地衛星開啟。東方紅在空中作業28天後,壽終正寢。而可貴的是,「東方紅、太陽升」BGM旋律伴隨著衛星的升空,讓全宇宙都傾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
  • 東方一曲響徹寰宇 築夢九天開啟新程 ——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
    這一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同時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這一天,在遠離北京的軍墾農場中的張龍貴和其他中國人一樣,當衛星劃破長空,聽到熟悉清脆的樂曲《東方紅》時,他情不自禁地和身邊學員互相擁抱、拍手叫好,當時有不少同學問他:「星上有你們室的晶體吧?」
  • 中國長徵火箭50年前如何敲開太空之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姜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4月24日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人自此叩開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門。運載火箭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太空的前提與基礎。
  • 中國航天日|太空漫遊50年,回望浙江航天精英的追夢路
    中國航天日|太空漫遊50年,回望浙江航天精英的追夢路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更是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中國進入太空時代,已經半個世紀。>中國人的第一枚飛彈「東風一號」試射成功西方報紙卻蔑稱原子彈是「彈」,運載火箭是「槍」中國人「有槍無彈」,不足為懼聶榮臻元帥怒髮衝冠「再窮,也不能沒有一根打狗棍!」
  • 「東方紅一號50載徵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親眼看到你飛向太空
    今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寫出和她經歷的故事,既是對時光的紀念,又是對歷史的珍存。四院官微自今日起開設「說出你的故事·我與東方紅一號」欄目,回憶四院人親歷的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發射歷程中那些難忘的往事。1958年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我們也要造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
  • 2020FW 馬克華菲攜手「東方紅一號」登陸米蘭時裝周
    >2020年1月13日16:00米蘭時間,VIA SAN GREGORIO 29,MILANO多元藝術潮牌-馬克華菲攜2020AW全新設計驚喜亮相官方Runway呈現「東方紅」主題大秀,是目前中國潮牌受邀國際時裝周的最高級別日程,馬克華菲用來自東方的獨特審美及故事給世界潮流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