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飛船——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透露正備戰空間站...

2020-12-24 瀟湘晨報

「謝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航天員王亞平用知乎網友熟悉的幽默表達開場。

4月24日,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親密互動。王亞平透露說目前正在緊張備戰空間站任務。

對王亞平而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雖是調侃,倒也有很多真實成分。

這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50周年紀念日。

今年1月,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2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並開始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

據新華社今年2月報導,在發射場合練完成後,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於4月中下旬執行首飛任務,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

首次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實名與網友互動,王亞平代表中國航天員,在知乎發出了首個提問——4月24日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一說起東方紅,你們會想到什麼呢?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旨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50載風華,中國航天從零的突破到「群星燦爛」,在擁抱星辰大海的徵途上昂首前行。中國航天50年,也是中華民族從貧窮積弱走向偉大復興的50年。

王亞平的這個提問,迅速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特別是一些名稱中帶有「東方紅」字樣的企事業單位踴躍參與。網友們回憶往昔、講述期盼,發布文圖、視頻內容,抒發愛國情懷。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國科學院的科普雲平臺。它在知乎發表回答說,這兩年,中國人的新時尚是「垃圾分類」,回到50年前,中國人的新時尚是「看衛星」。

(同一個姿勢—仰望星空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宇宙高歌東方紅》)

中國一拖(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第一拖拉機製造廠,是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輛軍用越野載重汽車在這裡誕生。它在知乎講述了「東方紅」拖拉機的故事。

當東方紅成為一種象徵,許多高科技、高品質的產品被命名為「東方紅」。新中國百業待興,首先要解決的是億萬人民最基本的吃飯問題。於是建立拖拉機製造廠,用現代化裝備儘快增加糧食產量成為一項緊迫任務。東方紅三個醒目的大紅字,便出現在所有一拖製造的拖拉機車頭上。一拖生產的54型履帶式拖拉機終於取了一個響亮的、也是令人驕傲的中國名字。

與此同時,王亞平也回答了知乎網友關心的幾個問題。「太空中聽到過異常的撞擊聲嗎?在飛船裡說話和在地球上有什麼不一樣?」問題下,王亞平做了詳細的回答。

她說,在電影中的太空爆炸,大家會看到有火焰,並會伴隨巨大的聲響,但如果在太空中真的發生爆炸,就只能看到火焰,而聽不到聲音。這是因為,聲音的傳播介質是空氣,而太空是真空環境。

「既然太空是真空環境,飛船裡為什麼會可以正常說話呢?」王亞平說,這需要說到飛行器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它讓飛行器中的大氣壓力、大氣成分、溫度、溼度都近似於地球的生存環境,所以在飛行器中聲音可以正常傳播。從她的個人感受來說,在太空講話跟地面還是有區別,主要是聲音大,語速慢。因為飛行器當中的噪音很大,說話時需要提高嗓門。太空是失重環境,人體是漂浮狀態,人們像魚一樣遊來遊去,行動會變慢,不知不覺也會把語速變得慢一些。

中國航天員助陣,為知乎「星辰大海50年」的主題圓桌討論增加了光彩,也帶動了關於中國航天、民族復興的真誠交流,很多提問和回答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東方紅一號衛星還在天上嗎?2020年,中國航天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歷史中,有哪些人和事值得我們銘記?未來十年,中國航天將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知乎是以問答為特色的綜合性內容平臺,形成了專業、認真、友善的討論氛圍和尊崇知識的價值理念,聚集了大量優質創作者和海量優質內容,也構建起穩固的用戶關係和消費習慣。

「我們的太空」負責人表示,知乎的風格定位非常契合中國航天的科普推廣,希望把知乎打造成科普基地,持續點燃共築中國夢、航天夢的巨大熱情。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 掀起關於太空的熱烈討論
    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 掀起關於太空的熱烈討論 2020-04-24 18:56:00來源:央廣網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選定:每組 3 人,任務周期 3 到 6 個月
    IT之家10月7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報導,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 2022 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稱,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此次飛行任務每個乘組分為三人,其中將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目前航天員正在開展任務訓練工作,單次空間站的任務周期為 3—6 個月。
  • 官宣:中國空間站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登月已啟動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最新消息,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在全線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目前,空間站工程按計劃、按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工程所需的關鍵技術已全面突破。
  • 國際空間站航天員的7天24小時
    在浩渺的太空中,國際空間站裡的航天員們與星空為伴。他們在太空環境下工作和生活面臨諸多困難,還要完成各種科研任務,為人類探索太空奧秘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那麼,航天員們在國際空間站的工作和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一般情況下,航天員每周工作5天,周六有時也會工作半天,但大部分時間是在維護空間站,周日則休整一天。
  • 揭秘中國空間站:長啥樣?怎麼建?
    2020年5月5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太空軌道。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第一次飛行任務,期盼已久的中國空間站建造大幕終於拉開。
  • 中國空間站又將有好消息!美國人:中國正在成為太空超級強國
    其中包括雷達系統檢測地下水、冰的沉積物,以及調查火星的土壤特性,並收集土壤和巖石樣品,這些樣品將在2030年之前的下一次任務中帶回地球。環繞器剛充當通信中繼站,繼續在火星軌道飛行。
  • 「龍」飛船對接為何選在中國上空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航天員本肯和赫爾利乘坐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實施近十年來美國首次從本土發射的載人航天任務。外媒在歡呼美國9年後重獲載人航天能力的同時,也對載人「龍」飛船後續關鍵節點高度關注,畢竟載人任務要將航天員安全送回地面才意味著任務圓滿完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稱,在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並飛行19小時後,載人「龍」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國家隊」在知乎破圈
    「謝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今年 4 月 23 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前夕,「知乎政務」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電影裡太空飛船爆炸時會發出巨響,真的會這樣嗎?在太空中說話是種怎樣的體驗?」在這個問題下,航天員王亞平貢獻了自己的知乎首答。
  • 我國空間站建造完成時間已定,未來的中國空間站會是什麼樣?
    我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我國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其間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目前,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在5日晚召開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透露了上述消息。當晚,長徵五號B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拉開了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為後續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發射奠定了堅實基礎。
  • 【兩會訪談】周建平談中國空間站:怎麼建?有何用?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建造已拉開序幕,將於2021年開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發射任務。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首先我們將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發射完空間站核心艙以後,我們將陸續發射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
  •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俄《議會報》則以《航天界開始說中文》為題報導說,中國將從2018年開始建設真正的空間站,之後其基礎艙段將與數個實驗艙對接。中國準備邀請外國航天員進駐其空間站進行考察,一些有望入選的歐洲航天員已開始學習中文。  在報導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時,該報詳細介紹了「長徵」火箭的名稱源自上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雄壯舉——「偉大的長徵」,而今年恰是長徵勝利80周年。
  • 美國太空人已經搭乘龍飛船進入空間站,下一步美國人要在2024年上...
    據CNN報導,美國太空人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已經成功地從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太空艙進入國際空間站。美國東部時間周日上午10點16分,SpaceX公司的乘員「龍」號宇宙飛船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經過19個小時的飛行後,與空間站對接。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怎麼回事 中國空間站什麼時候開始建造
    「系統提醒,中國拒絕了您的好友請求。」今天(26日),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有網友看後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
  • 數十年來航天員的夥食改善跨越幾個時代,越來越美味可口
    5 月 8 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東風著陸場,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有了空間站,就要有航天員較長時間值守。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談空間站:怎麼建?有何用?
    自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地球以來,中國已有近4年時間沒有執行過載人航天任務。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拉開了中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帷幕,也讓外界對中國空間站建設和航天員選拔倍加期待。周建平告訴記者,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主要為了執行空間站任務,選拔工作預計將於今年7月前後完成。
  • 載人「龍」飛船上天
    按計劃,載人「龍」飛船預計飛行27.5小時,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和國際空間站完成自動對接。這次飛船上搭載有4名航天員,包括美國航天員麥可·霍普金斯、維克多·格洛弗和香農·沃克以及日本航天員野口聰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航天員都頗有來頭。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這導致一方面並沒有實現通過大量重複使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設計中逃生通道的缺失,致使5架太空梭中2架以爆炸失事告終,14名航天員不幸殞命。發現號太空梭在減速傘的幫助下,以飛機的形式平穩降落在跑道上。圖/NASA各國捨棄太空梭,除去其成本過高等自身原因,也有著時代因素。
  • 中國航天員動畫短片發布:太空英雄報考指南
    中國現役航天員全數為空軍飛行員。航天員的選拔更是在飛行員裡稱得上嚴苛,航天員在身體素質上無可挑剔。  2、航天員要通過這臺能夠多軸晃動的特殊轉椅進行測試。這臺轉椅可以模擬太空飛行器飛行時的劇烈顛簸。  3、在沙漠中的求生訓練不能少。哪怕再低的可能性,航天員也要進行萬全的準備。假如飛船返回艙落在救援無法迅速抵達的位置,航天員就得靠自己在荒野求生。
  • 在國際空間站發射13年後,中國也開始了空間站的第一步,在首個空間...
    >飛船又有好幾次對接失敗;就在去年,聯盟TMA飛船和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對接就失敗了,後來變軌再對接。焦 維新:返回方式沒有大的差別,只是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都載著航天員,這次我們不載航天員,但完全按照載人飛船的情況來安排的。
  • 2023年俄飛船登月?俄航天集團總裁透露,載人登月緊跟中美步伐
    據環球時報21日報導,在中國和美國相繼公布探月項目的新規劃之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在視察「飛行」企業時透露了俄羅斯未來的探月計劃,「俄羅斯『鷹』登月飛船將於2023年12月15日首次飛往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