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船對接為何選在中國上空

2020-12-25 環球網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航天員本肯和赫爾利乘坐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實施近十年來美國首次從本土發射的載人航天任務。外媒在歡呼美國9年後重獲載人航天能力的同時,也對載人「龍」飛船後續關鍵節點高度關注,畢竟載人任務要將航天員安全送回地面才意味著任務圓滿完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稱,在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並飛行19小時後,載人「龍」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當時載人「龍」小心翼翼地接近國際空間站,然後進行了「軟捕獲」,然後載人「龍」進行了一次「硬捕獲」,其中涉及使用12個閂鎖在本肯和赫爾利的乘員艙及其進入空間站的入口之間創建氣密密封,並將載人「龍」的電源連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廣播公司5月31日報導時特別提到,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16分進行軟捕獲時,飛船正好位於中國和蒙古國邊境的上方262英裡處。

根據國內關注飛行器飛行的公眾號報導,北京時間5月31日22時15分左右,美國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而對接地點位於中國山西和河北一帶上空。有網友猜測,美國是故意選擇這個地點對接,以向中國「示威」。不過,該公眾號認為,這個說法沒有任何實證。一位熟悉軌道測算的航天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並不認同有關對接地點針對中國的猜測。他認為,這是發射載人「龍」的「獵鷹9號」的發射時間、飛船的軌道設計與對接策略以及國際空間站的飛行窗口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個對接段正好是向陽區,有助於對接。

在完成對接之後,本肯和赫爾利微笑著進入國際空間站。迎接他們的是目前常駐國際空間站的一名NASA航天員和兩名俄羅斯航天員。這兩名美國航天員將在國際空間站逗留多長時間也是關注的焦點。據報導,本肯和赫爾利原本擬執行的是一項持續時間只有一兩周的試飛任務。但他們已針對在軌長時間駐留做了強化訓練。NASA商業載人運輸計劃副經理斯蒂奇表示,不出意外的話,「驗證」2任務的最短時長將是一個月左右,最長是119天。NASA國際空間站計劃經理沙伊爾曼在記者會上表示,本次任務具體持續多長時間需在讓飛船能迅速返航、以結束其認證工作和為站上維護與科研工作帶來更多工時之間進行權衡。任務時長還將與載人「龍」首次正式任務的準備情況有關。美聯社稱,在返回地球時,載人「龍」將會用降落傘減速濺落在大西洋。▲(任 重)

相關焦點

  • 美國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6日電 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
  • 載人「龍」飛船上天
    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在美國佛羅裡達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約3分鐘後,火箭一二級確認分離。發射約9分鐘後,一級火箭成功著陸,經過檢查後,它將用於明年的再次發射任務。按計劃,載人「龍」飛船預計飛行27.5小時,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和國際空間站完成自動對接。
  • SpaceX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馬斯克:將在月球建永久基地送...
    美國東部時間3月3日5時51分,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飛船將為空間站太空人補給物資,5天後返回地球。這也成為該公司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及其航天團隊的重要裡程碑。
  • 美國「龍」飛船首次載人飛天,此舉關係美太空部隊
    北京時間5月30日,一艘命名為「龍」的宇宙飛船成功發射並搭乘「獵鷹9號」飛往國際空間站。任何火箭成功發射都令人激動,只可惜這條「龍」 是美國龍,而不是中國龍。自2011年美國宇航局的載人太空梭退役以後,美國沒有可以用於載人航天的飛船,所以不得不拉下臉皮去請求老對手俄羅斯的幫助。在長達9年的時間裡,美國無奈花高價購買俄羅斯飛船的「船票」去自己出資興建的空間站,且處處受到俄羅斯的排擠,讓美國作為全球最強航天國家的面子丟失殆盡。不過美國一直試圖設計並建造一款新的載人飛船用於運送自己的太空人。
  • 9年空窗期後 美國"龍"飛船將首次載人飛行
    它和「龍」貨運飛船一樣,也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都採用兩艙式設計,只不過「載人龍」是由乘員艙和非密封艙兩部分組成的,內部增加了生命保障系統、座椅和控制面板等;而「龍」貨運飛船是由貨運艙和非密封艙兩部分組成的。不採用「聯盟」載人飛船那種三艙段設計的優點是內部加壓空間都集中在一個艙段內,可明顯增加航天員的舒適度,搭乘的航天員也多。另外,乘員艙前還有一個保護交會對接裝置的前錐體。
  • 外媒:「龍」飛船為空間站快遞聖誕大餐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外媒:「龍」飛船為空間站快遞聖誕大餐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6日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艘更新、更大版本的「龍」號供應飛船。據美聯社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12月6日報導,這艘載有聖誕禮物的「龍」號飛船將於7日抵達空間站,與上月運送4名太空人的那艘「龍」號飛船會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空間站項目副經理肯尼·託德說:「目之所及,到處是『龍』。」
  • 俄建議美國未來的美月球空間站應對接中俄飛船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玉鵬】「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也應當保證規劃中的月球軌道空間站能與俄羅斯和中國飛船對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向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建議,美國在建設「門戶」月球空間站時,應確保對接氣閘艙能兼容俄羅斯和中國的宇宙飛船。
  • SpaceX「龍」飛船載2名太空人返回地球,45年來首次濺落海上
    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2日返回地球,濺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第一代貨運龍飛船於2010年12月8日試飛成功,2012年5月22日發射成功,2012年10月7日,發射升空,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重達455公斤的貨物,2013年3月3日,在成功排除推進器故障之後,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第二代載人龍飛船正在研製中,預計2017年載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嫦娥五號技術反超阿波羅飛船
    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這也意味著中國深空探索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比如為了更好完成對接,中國航空工作人員設計了光學成像敏感器,用於飛船與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的近距離成像測量敏感器,具有雙波長雷射輸出特性,無論在無光環境還是強光環境下,均能為光學成像敏感器提供精確的目標指引。
  • SpaceX龍2飛船成功載人首飛,世界載人航天迎來第四位玩家
    它也是除太空梭外唯一可回收復用的獨立貨運飛船,在2020年3月份SpaceX對國際空間站的第20次貨運任務時,已經是這一艘龍1貨運飛船的第9次復用。 目前,龍1貨運飛船已經宣告退役,龍2載人飛船將兼具載人和貨運功能。龍1貨運飛船項目是SpaceX此前利潤最高的項目之一,為後續的龍2載人飛船技術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11月15日,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當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發射後27小時32分、即美國東部時間16日約23時(北京時間17日12時)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這次發射原計劃14日進行,後因天氣原因推遲至15日。
  • 中國又厲害了!剛剛,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成功!
    18時41分許,文昌航天發射場上空,傳來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清脆沉著的口令。發射程序進入臨射倒計時。這是一個熟悉的聲音——去年6月25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在這裡成功首飛,點火發射口令就由王光義下達。
  • 為何近年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在路上!
    有很多小夥伴都有一個疑問,為何近年來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這就要從我國的航天導向說起,我國航天和堆量的蘇聯時代載人飛船和無限資金的NASA飛船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來都是有著具體的實用導向,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沒有全面掌握相關技術之前,往往需要充分的驗證。
  • 「龍」飛船載人首秀延後,哪些看點可期
    本文轉自【解放日報】;這是5月27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拍攝的「獵鷹9」火箭和載人版「龍」飛船。新華社發在無數目光的緊張注視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因為天氣原因,未能按計劃發射升空。甘迺迪航天中心將在兩天後等待又一次機會。
  • 俄羅斯「進步MS-14」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
    新華社莫斯科4月25日電(記者魯金博)俄羅斯25日發射的「進步MS-14」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羅戈津25日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說,「進步MS-14」打破了太空「快遞」送達速度的紀錄。  羅戈津寫道:「感動!
  • 歷時27小時,美國「龍」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太空旅行有望了?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關注國際空間站的狀況,因為這種對於宇宙的開發利用是我們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而就在這段時間有一項重大的宇航成就完成,那就是歷時27個小時的飛行之後,美國的龍飛船成功對接上了國際空間站。其實這並不是第1次有飛船對接上空間站了,在此之前國際空間站的搭建方式,其實就是將零部件一次一次運輸到太空中,然後通過對接組裝起來的,那麼為什麼這一次美國的龍飛船對接空間站大家會覺得這麼開心呢?其實可能是未來的太空旅行有希望了。
  • 美媒:「龍」飛船開啟太空飛行新時代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美媒稱,載有4名太空太空人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抵達國際空間站,並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採用商業太空飛行,為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太空打開了大門。
  • 為何還要在月球上空多轉悠1周的時間?
    最終和載人飛船的再入體一樣,在30公裡左右的高度飛到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上空,開降落傘完成最後的回收。不過比較奇異的是,如果說是要全部測試和預演未來的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的場景,那麼當年的阿波羅返回體在拋棄了從月面起飛的上升段以後,是立即在月球背面開發動機返回的。那麼為何現在的返回器卻要在環月軌道上「墨跡」超過一周的時間呢。
  • 美國「龍」飛船27日首次載人試飛,計劃24小時後將2名太空人送入...
    載人「龍」飛船也將成為歷史上第三艘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太空飛行器。另外兩艘是被淘汰的太空梭和聯盟號飛船,與只能容納三名太空人的聯盟號相比,「龍」飛船最多可以容納七名太空人,這可以大幅削減成本。 據悉,任務將由「獵鷹9」火箭搭載「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計劃24小時後(即5月28日)與空間站對接。
  • 「龍」飛船推遲發射,這項承載「美國夢」的載人試飛,到底有哪些看點
    在無數目光的緊張注視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因為天氣原因,未能按計劃發射升空。甘迺迪航天中心將在三天後等待又一次機會。儘管推遲了發射,多數分析認為,「龍」飛船有望開啟商業載人航天的新篇章,也意味著人類遨遊太空將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