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航天局長:我們將乘中國飛船登月,並和他們一起建設月球基地
環球時報報導,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明,"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他同時還表示,未來俄羅斯將會退出美國主導的月球開發計劃,俄羅斯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
-
俄確定飛船登月時間,白宮抱怨中俄秘密聯手,打破三國間博弈平衡
俄新一代的「雄鷹」飛船將可以重複使用,該飛船將在2023年初次飛行,並且在2024年進行無人飛行並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2025年搭載飛行員前往國際空間站。之後俄方會使用「葉尼塞河」超重型火箭發射該飛船,最終使用「葉尼塞河」超重型火箭發射飛船將太空人送入月球。中俄達成了一系列的太空合作,甚至包括在月球新建基地。
-
SpaceX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馬斯克:將在月球建永久基地送...
美國東部時間3月3日5時51分,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飛船將為空間站太空人補給物資,5天後返回地球。這也成為該公司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及其航天團隊的重要裡程碑。
-
俄航天國家集團正設計輕便版「鷹」飛船用於飛向月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7日消息 火箭航天業消息人士對衛星通訊社稱,「能源」火箭航天集團(隸屬俄航天國家集團)為組織載人月球飛行正研究建造輕便版「鷹」號宇宙飛船——「鷹雛」號的方案。消息人士稱:「該版計劃將比基礎型『鷹』號輕5噸。飛船將用於兩人的乘組。」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嫦娥五號技術反超阿波羅飛船
嫦娥五號挑戰人類首次,也意味著嫦娥五號在技術上已經遠超阿波羅飛船,這恰恰也證明了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步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有多高要在月球完成無人交會對接,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
俄羅斯喊話美國:還有中國標準,關鍵時刻只有中俄拯救美國人
近月空間站或是月軌空間站也是建立月球基地的必經之路。這一次嫦娥五號登月之所以讓美國、俄羅斯這樣的太空技術大國特別關注,是因為中國使用了一項他們此前從未使用過的技術----月軌交會對接技術,這是建立月球軌道空間站的必備技術,至少目前看來,中國驗證了這項技術切實可行。毫無疑問,月軌空間站和月球基地將會為人類進一步探索外太空以及登陸火星提供一個新的方案。
-
美國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6日電 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
俄科學院院士撰文警惕「美離間中俄」:美國人非常擅長搞陰謀,讓...
本文轉自【中國駐符拉迪沃斯託克總領事館】;9月11日,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副院長、著名漢學家和國際問題專家拉林院士在遠東地區主流媒體《共青團真理報》(濱海邊疆區版發表了題為《美中俄地緣政治三角關係的新動蕩》的文章,強調美國正在對中俄實施遏制政策,同時還極力離間中俄關係,這一分化企圖註定會失敗。
-
美國急了!中國月球基地計劃大披露,空間站將取代美蘇
月球基地計劃的第二步是在2030年至2035年間,建成拓展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屆時將滿足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科研需求。這意味著,在此期間中國載人登月已經成為現實。 月球基地計劃的第三步是在2036年至2045年間正式建成月球基地,太空人們能夠在月球長期駐守,並開展全面的科學研究和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未來,中華文明還將與月亮更加親密!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盤點中美俄歐月球計劃
至於月球基地的具體怎麼建設,一個熱門思路是開採月球本地資源,在機器人的幫助下進行3D列印。 既然英雄所見略同,未來「月球村」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國際合作已現雛形。美國計劃重點打造的「深空門戶」月球軌道中轉站已經吸引了歐、俄、日、加等國,而中國已與歐洲和俄羅斯航天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聯合論證國際月球科研站。
-
這次載人飛船不載人,專載機器人!俄機器人「費奧多爾」將入太空
這次太空任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機器人取代飛船指揮官的位子,執行飛行。這位太空機器人將全程監測、實時報告無人駕駛發射、飛行狀況,直至對接國際空間站的全過程。
-
8大豪強瓜分月球,白宮:中俄不在計劃內
澳大利亞、日本、義大利、阿聯籤訂了一份協議,其內容主要是在未來對月球資源的開發中,劃定這8個國家各自的資源開採版圖,也就是所謂的「瓜分月球」。同時該協議明確表示,中俄等其它航天大國不在計劃之內。協議草案規定,成員國可以在其月球基地附近建立「安全區」,防止駐紮在周邊的競爭對手進行幹擾破壞。此外,該協議還允許私營公司獲得月球礦產資源的所有權。當時俄國家杜馬議員克林採維奇曾對此評論稱,美國試圖組建一個類似北約的太空聯盟,但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技術,美國的計劃實施起來會十分困難。
-
天河之舟:載人飛船
縱觀蘇美走過的道路,它們載人航天的活動有兩個驚人的相似點:一是都以大型載人空間站為目標;二是都以載人飛船為第一步。 蘇/俄至今已發展了三代載人飛船。第一代是東方號飛船,只能乘坐1名太空人,最長飛行時間4天,從1961年4月至1963年6月,共發射了6艘。
-
「聯盟號」實施超快太空載人速遞,從發射到對接空間站僅183分鐘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4日,載有兩名俄羅斯航天員和1名美國航天員的「聯盟 MS-17」號飛船在升空3小時3分後實現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創下快速交會對接新紀錄。俄羅斯塔斯社14日報導稱,莫斯科時間8時45分,搭載「聯盟 MS-17」號飛船的「聯盟-2.1a」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人飛船於莫斯科時間11時48分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隨後航天員進入空間站。此次,「聯盟 MS-17」號載人飛船僅繞地飛行兩圈。此前,數艘「進步-MS」貨運飛船曾執行過這種「快飛」方案,2017年創下的快速交會對接最短時間紀錄是3小時18分。
-
除了載人龍飛船 未來十年美國將發射另外四款載人飛船
當地時間上周日,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實現首次載人發射後又第二次創造了歷史,與國際空間站實現自動對接,首次將人類送上空間站。 對接完成後,載人龍飛船指令長、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與鮑勃·本肯(Bob Behnken)花了些時間手動駕駛該太空飛行器後,對其讚嘆不已。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既然英雄所見略同,未來「月球村」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國際合作已現雛形。美國計劃重點打造的「深空門戶」月球軌道中轉站已經吸引了歐、俄、日、加等國,而中國已與歐洲和俄羅斯航天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聯合論證國際月球科研站。從遠景來看,中國目前透露的計劃較為務實和保守,著眼於機器人長期駐守、太空人短暫停留的基地,主要目的是科學研究。
-
月球資源應如何分配?人類為何要走向太空?中國開啟宇宙大航海?
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獲取土壤樣本,並成功升空與返回器對接,中國即將成為第三個從月球帶回「土壤」的國家。許多人恭喜中國在航天科技上的成功,然而還有一些聲音則擔憂中國在太空的崛起可能會危及其在月球的利益!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31日表示,10月11日俄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負責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運載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克裡卡廖夫當天在莫斯科對媒體表示,根據俄調查委員會日前做出的結論,10月11日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聯盟MS-10」飛船,負責對該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工作異常,導致一臺助推器未能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進而引發該助推器撞擊火箭芯一級的燃料箱,致使燃料箱破裂,芯一級損壞,無法繼續執行發射任務
-
美聯合多國參與「阿爾忒彌斯」計劃 欲登月「圈地」?
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籤署《鼓勵國際支持提取利用太空資源》行政令,稱無論「法律上還是物理上」,外層空間都是「人類活動的獨特領域」,美國不視其為「全球公共領域」。但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美國的行動自私且有很強破壞性。不少媒體明確提到,中俄不在美國主導的小圈子裡。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羅戈津日前直截了當地表示,「阿爾忒彌斯」計劃「過於以美國為中心」,俄不會參與。
-
美國率10國「瓜分月球」,就不邀請中俄?中國空間站也沒美國的份
NASA對外宣稱:"這是從月球奔向火星的戰略計劃的一部分。"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爾忒彌斯協定》誕生了。按照協定要求,參與國可和美國一道,獲得月球礦產資源的所有權,並可以在建造月球基地後,在周圍確立安全區,以阻止其他國家、公司對開採工作進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