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著「每日經濟新聞」,作者 王曉波,36氪經授權轉載。
5月27日消息,美國航天局定於當地時間27日,首次用載人版「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
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載人「龍」飛船也將成為歷史上第三艘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太空飛行器。另外兩艘是被淘汰的太空梭和聯盟號飛船,與只能容納三名太空人的聯盟號相比,「龍」飛船最多可以容納七名太空人,這可以大幅削減成本。
據悉,任務將由「獵鷹9」火箭搭載「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計劃24小時後(即5月28日)與空間站對接。
天氣是能否成功發射的最大因素,川普或現場觀看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和SpaceX公司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27日下午4點33分將兩位資深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雖然已經準備就緒,但太空飛行固有的風險無疑會讓參與任務的每一個人都很緊張。
如有特殊情況,SpaceX公司還有兩個備用發射窗口,分別是5月30日和5月31日。
目前來看,天氣是發射能否如期進行的最大因素。在過去的幾天裡,發射場當地一直陰雨連綿,雲層很低,周二早上出現了一道令人驚嘆的彩虹。但派屈克空軍基地的預報員預測,天氣迫使發射推遲的可能性為40%,較周一的60%有所改善,但他們仍對既定發射計劃表示懷疑。
卡納維拉爾角的情況可能不是發射取消的唯一原因:預報員正在密切關注整個東海岸的事態發展,緊急情況下載人「龍」飛船可能不得不在那裡迫降。
對閃電的擔憂也可能迫使美國宇航局推遲發射。因為美國宇航局有複雜的規定,禁止飛船在距離可能放電暴風雲10海裡以內的地方飛行。火箭在穿過這些雲層時可能將引起雷擊,就像阿波羅12號任務期間土星5號火箭被擊中兩次一樣,當時情況造成一些非必要部件的損壞,所幸太空人們仍然完成了登月任務。
當地時間5月21日,川普在白宮告訴記者,他可能會飛到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觀看SpaceX「龍」飛船載人飛行的歷史性一刻。
另據福克斯商業頻道5月20日報導,美國副總統彭斯當時也表示,他計劃出席SpaceX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射。
馬斯克對發射成功表示樂觀:不能搞砸了SpaceX創始人兼執行長、有「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發射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不能搞砸了。」
他自己對發射很樂觀,他說:「我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但這並不是百分之百確定的。所以我們正在盡我們所能,想盡一切可能的方法來提高成功概率。因為如果出了什麼差錯,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挫折。」
載人太空飛行器的首次飛行是最可怕的。例如,當太空梭在1981年進行首次太空飛行時,官員們估計機組人員喪生的機率在500分之一到5000分之一之間。後來美國宇航局在太空梭多次飛行後發現,第一次飛行的風險比原先想像的要大得多——太空人死亡率實際上是1/12。
但太空梭的首次飛行和即將發射升空的載人「龍」飛船之間有很多關鍵區別。飛船和火箭都是由私人公司SpaceX擁有和運營,而不是美國宇航局。自太空梭時代以來,技術已經進步了很多;SpaceX的載人「龍」飛船配備了現代化的觸控螢幕和諸如發射中止系統等安全措施,這在太空梭上是沒有的。
據公開資料,「龍」飛船(Dragon)又譯「天龍號」飛船。「龍」飛船的名字來自於美國民謠歌曲《神龍帕夫》。
第一代貨運龍飛船於2010年12月8日試飛成功,2012年5月22日發射成功,2012年10月7日,發射升空,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重達455公斤的貨物,2013年3月3日,在成功排除推進器故障之後,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2019年3月2日2時49分,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升空,大約11分鐘後,飛船與火箭順利分離,繼續飛向國際空間站。
2020年1月19日,載人「龍」飛船成功通過緊急逃逸測試後,美國終於闖過恢復載人航天能力的最後一道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