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當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發射後27小時32分、即美國東部時間16日約23時(北京時間17日12時)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這次發射原計劃14日進行,後因天氣原因推遲至15日。
本次飛行被認為是馬斯克旗下SpaceX的首次「真正」的長時間載人航天任務,今年5月成功進行的Demo-2任務耗時兩個月之久,雖然也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但其主要的意義在於驗證可行性。
今天發射的龍飛船載人艙被命名為Resilience,其發射任務是未來一系列國際空間站任務的開始——早在2014年,NASA就制定了半年一次飛行的時間表,計劃在國際空間站和地球之間定期運送各國太空人。今天的行動是SpaceX終於兌現承諾的一步,載人龍飛船是首個獲得NASA認證的商業載人航天系統。
儘管到達了這一重要裡程碑,但一些NASA官員仍然不願意將載人龍飛船描述為已經「成功投入使用」。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當年失敗的陰影仍在工程師們心中揮之不去。
「我認為在NASA,人們一直保持著緊張感,我們永遠不願宣告勝利,並從此停止學習和自滿,」NASA商業太空飛行主管Phil McAlister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我有一種感覺,一旦將其稱為可用的系統,我們不再保持飢餓感,進而不再警惕。」
北京商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