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周建平談中國空間站:怎麼建?有何用?

2020-12-22 中國西藏網

  【解說】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建造已拉開序幕,將於2021年開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發射任務。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首先我們將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發射完空間站核心艙以後,我們將陸續發射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我們航天員將在核心艙上面生活和工作更長的時間,我們要對我們空間站重要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在這個期間,我們還會發射神舟飛船和貨運飛船,往空間站運送航天員和空間站需要的物資,11次飛行任務我們將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

  【解說】周建平介紹,中國空間站建成後,將延長其使用壽命,使其成為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重要實驗基地。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現在定的完成建造以後,在軌運行的壽命指標是10年,我們將持續的再進一步延長它的壽命。另外一方面,中國人的探索太空肯定不會局限於地球軌道,我們將面向月球、深空做好技術準備。我們在空間站上布局了大量的不同學科領域的空間科學的研究設施,包括航天醫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包括微重力流體。比如說微重力資源,這是我們地球上非常難以獲得的,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現象的認識來指導我們對新的規律的認識,然後把它運用到我們生活中去。

  【解說】周建平表示,屆時,中國空間站還將新添觀天「利器」——巡天望遠鏡,助力天文學家巡天觀測。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我們巡天望遠鏡將具備強大的能力,來促使我們人類對我們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也包括宜居行星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探索,來獲得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

  【解說】談及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周建平透露,此次選拔不限於飛行員,還將有飛行工程師和有效載荷專家即科學家,選拔工作將於2020年7月前後完成。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

  這一次因為我們空間站有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任務和空間應用的一些技術實驗的任務。我們要繼續從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駕駛員。另外我們要選拔飛行工程師,第三類是有效載荷專家就是科學家。我們有大量的空間科學實驗要做,他就可以利用他的專業知識和他親自的操作,不斷的調整和完善方案,這樣的話就可以有更高的產出的效率。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談空間站:怎麼建?有何用?
    (兩會訪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談空間站:怎麼建?有何用?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郭超凱)「巡天望遠鏡將具備強大的能力,對太空進行巡天觀測。」「(將來)我們有大量的空間科學實驗要做。」周建平表示,過去不載人的飛行器做科學實驗必須按照固定的程序、固定的方案。今後中國將科學家送到空間站,可以利用其專業知識和親手操作,不斷調整、完善方案,如此一來,無論是工作成果和產出效率都會有明顯提升。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實施11次高密度發射任務。
  • 揭秘中國空間站:長啥樣?怎麼建?
    從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隨著空間站工程全面展開,中國正式邁入了「空間站時代」。按規劃,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屆時,它將運行在高度34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在軌飛行可達10年以上,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
  • 未來中國的空間站將建成什麼樣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對中國載人航天意味著什麼?周建平:這次發射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至關重要。因為任務不僅考驗了火箭的性能,更對中國載人航天未來的技術發展意義深遠。這艘試驗船對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它將承擔未來中國空間站運營和載人深空探測任務。我們主要是用這艘試驗船來驗證今後的一些關鍵的技術。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怎麼回事 中國空間站什麼時候開始建造
    「系統提醒,中國拒絕了您的好友請求。」今天(26日),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有網友看後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
  • 觀兩會 話小康:代表委員熱議科技創新發展
    央視網消息:兩會開幕以來,代表委員們圍繞航天發展、科技創新等熱詞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接下來我們就來傾聽來自兩會的重要聲音。  2020 中國航天開啟「空間站時代」空間站、嫦娥五號、首次火星探測、北鬥導航全球系統等將一一實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帶來了關於「空間站」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 周建平:明年開始發射空間站的艙段,在兩年多的時間內要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和關鍵技術驗證。
  • 為何外國不再建個空間站,非要加入中國空間站?他們有什麼預謀
    為何外國不再建個空間站,非要加入中國空間站?他們有什麼預謀浩瀚的宇宙是神秘而強大的存在,裡面有著很多人類所不知道的世界,人類雖然一直都在探索著這個神秘的宇宙,但是對於宇宙的了解和發現卻是少之又少,這也就更加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
  • 2012兩會人物訪談:李興浩代表談家電企業競爭力_財經_中國網
    這裡是中國網——「易健特約 兩會訪談」。隨著2011年以來外部經濟環境趨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空調行業的增速開始放緩,歐美債務危機使得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大部分企業空調出口都出現了同步下滑,而今年志高空調出口銷量已經佔到了企業總銷量的半壁江山,今天我們「兩會」訪談就邀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志高空調董事局主席李興浩先生,給我們談談2012年中國家電的競爭力。李總您好!歡迎您作客「兩會」訪談!
  • 中國對美國說不:拒絕其加入中國空間站,理由太讓人舒服了
    《孟子》目前人類最大的太空飛行器是美國主導、多國參與的國際空間站,有傳聞說當年國際空間站發起時中國也曾想參與,但被美國拒絕了。現在國際空間站壽命所剩不多,各國都沒有大型空間站的計劃,未來一段時間在太空上只有中國天宮系列空間站,這也吸引了世界許多國家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這其中就有美國,但最終被中國拒絕,理由則有些似曾相識:你們科學價值和技術沒達到我們標準。
  • 我國空間站建造完成時間已定,未來的中國空間站會是什麼樣?
    未來的中國空間站會是什麼樣?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後,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邁進了「空間站時代」。那麼,未來的中國空間站會是什麼樣子的?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務部署,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以後,中國空間站將迎來高密度發射期。中國空間站由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構成,規模為60噸級。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
  • 中國空間站又將有好消息!美國人:中國正在成為太空超級強國
    回首2020年是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除了嫦娥五號採樣返回,還有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而進入的2021年初,中國空間站即將發射的好消息傳來,新的一年估計又是一個高技術的盛宴。 據《環球時報》稱,中國火星探測器到1月3日為止,已經在軌飛行了163天,飛行路程已經突破了4億公裡,離火星越來越近只有約830萬公裡,相距地球1.3億公裡。
  • 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 核心艙將於2021年春季發射
    央視網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
  • 中國故意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總師:美國人的技術不行,還不夠格
    近日,據媒體報導,預計於2022年正式開始運行的中國空間站拒絕了美國團隊申報參與的項目,這引起了不少熱議。有網友聯繫到「中國被拒絕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往事,認為此舉可謂是揚眉吐氣,報了上世紀被美國拒之國際空間站門外的仇。
  • 在太空建房子有多難?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空間站由"天和一號"核心艙和"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2個實驗艙組成,總重66噸,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如果加上"神舟"號載人飛船和"天舟"號貨運飛船,就有5個部分。首個部件"天和一號"核心艙將於年初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並投入運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中國這次又火了!國際空間站建設已敲定,美國:能帶我一起嗎?
    如果說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航天技術發展最迅速的國家,那就必然有中國、印度以及美國這多個國家,就中國而言,航天技術不斷的進行突破,各系列的長徵火箭針對各種情況,不斷的發射衛星對全球進行布局,形成天地一體化的通信網等等。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及空間站名稱誕生始末
    面對未來的宏偉藍圖,我們感到,中國的載人航天應當有一個更加鮮明、富有特色的標識,未來中國空間站應當有一個更加響亮、鼓舞人心的名稱。同時,我們也感到,這些名稱和標識的確定,應當更多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見。」  對於活動開展,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作為活動主辦方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首先,面向公眾開展徵集,目的不僅是得到最佳方案,更是一項重要的對外傳播活動。
  • 中國空間站也沒美國的份
    俄航天國家集團副總裁謝爾蓋·薩韋利耶夫認為,在該登月計劃框架內,不排除美國有實施軍事計劃的目的。 報導中指出,協定中看似事無巨細。但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禁止在月球上實施軍事活動。在俄聯邦委員會上,薩韋利耶夫直言:"我們認為,不排除該計劃有軍事屬性,美國及同行可能在需要的時候,使該計劃軍事化。"
  • 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告急,萬能膠帶並不管用!太空人還有何招數?
    但俄羅斯人有俄羅斯人的解決辦法,在俄羅斯的補漏方法裡,沒有什麼漏洞是不能用一盤萬能的膠帶來解決的,在膠帶的使用上,俄羅斯人可以說發揮到了極致,俄羅斯科學家可以用膠帶剝離出世界上最薄的石墨烯,也可以用膠帶粘接任何東西。而現在,俄羅斯真的用膠帶能粘接好空間藏得漏洞嗎?
  • 國際空間站到底是怎麼建造的,對我們有什麼用?
    機組人員居住在這些圓形軌道器內部,裡面大概有5間臥室,每間臥室可容納6個人。 它有巨大的機械臂,位於空間站外部,大約15米長,主要作用是用來移動空間站周圍的物體和搭建空間站。
  • 【全國兩會地方談】「三個直達」提升民生「含金量」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渝西鋒光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講到,這次所採取的規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資金比較直接地去支撐居民收入,因為這樣做就可以促進消費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人類目前共有四代空間站,中國要建設的是一個相當於第三代空間站水平的天宮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完成,壽命十年,亦可通過維護延期。相較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空間站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先說一下前三代空間站的歷史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