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宇宙的徵途不只是月球,還有星辰大海。回首2020年是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除了嫦娥五號採樣返回,還有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而進入的2021年初,中國空間站即將發射的好消息傳來,新的一年估計又是一個高技術的盛宴。
據《環球時報》稱,中國火星探測器到1月3日為止,已經在軌飛行了163天,飛行路程已經突破了4億公裡,離火星越來越近只有約830萬公裡,相距地球1.3億公裡。根據遙控數據分析,探測器姿態穩定,將於2月份擇機登陸火星。
圖為從太空飛行器的窗戶觀看時,這位畫家的概念向人們展示了火星上的太空人
天問一號探測器的三大任務,有望創造歷史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稱,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新的歷史記錄,如果此次任務成功的話。報導認為,在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後,將進行繞落巡三大任務。在落巡與環繞器分離之前,
將利用嫦娥五號登月相同的技術,選擇好著陸地點,再平穩的降落在火星表面,成功後火星車就開展長達3個月的科研工作。
其中包括雷達系統檢測地下水、冰的沉積物,以及調查火星的土壤特性,並收集土壤和巖石樣品,這些樣品將在2030年之前的下一次任務中帶回地球。環繞器剛充當通信中繼站,繼續在火星軌道飛行。
美國華盛頓大學行星地質學家雷蒙德·阿維森稱,火星很大地質條件很複雜,雖然美國此前已經向火星派出過探測器執行過相同任務,但是中國天問一號選定的著陸區此前未有人踏足,因此新的實驗數據將讓全球的天文學家受益。
中國空間站即將發射,八年後成全球唯一
據中國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稱,中國空間站採用模塊化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空間站的核心艙將於今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中心發射。他還說,執行空間站的模擬訓練在三年前就開始了,任務時間在3-6個月左右,開展了上百次的試驗和工程研製活動。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目前航天員人數已經確定,選定的航天員通過了綜合考量。相對於神舟飛船此次任務將有3人共同執行,其中配了一名指令長,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來擔任。
她還說,飛行任務規劃需要完成11次發射,航天員還將進行多次的太空實驗以及出艙活動。空間站的建設包括核心艙、兩個實驗艙、以及8艘飛船,即4艘載人4艘運貨。整個在軌建造計劃有望在2022年的前後完成。美國宇航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宣布,八年後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到那時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全世界的唯一。
圖為國際空間站
無論是登月,探測火星還是發展中國空間站,中國無疑是後來者居上,中國的航天人正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太空強國勵志向前,不管你美國相不相信中國有這個能力,但我們的計劃是認真的。
據space.com太空網站消息,美國15名共和黨國會議員在一份政策藍圖文件中警告稱,中國正在成為太空超級強國,如果2022年建造第一個長期空間站成功,它將與美國40年發展的空間站相匹配,並超過20年。中國正在計劃探測火星,以及在月球建立人類基地,美國應該關注中國技術創新和領導作用,這可能是由中國航天登月儲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