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空間站項目進展得熱火朝天,中國作為外太空領域的後起之秀,在外太空領域奮起直追,展現了驚人的實力。而由中國開展的外太空計劃也憑藉中國日漸增大的國際影響力與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實力,吸引了很多國家想要參與中國空間站項目。和中國一起合作共贏,這也是中國近年來領先世界的壯舉。而以西方國家為主的國際空間站計劃,卻因為各國之間相互的心思,漸漸呈現一幅分崩離析的畫面。
近日據環球時報報導在11月27日,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重新考慮2024年之後是不是還繼續參加國際空間站」。他說,該企業的重點將轉移到俄羅斯自己的空間站上。這已經不是俄羅斯第一次說準備退出國際空間站了,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導致俄羅斯和西方關係惡化之後,俄羅斯就一直打算退出。
圖為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的外太空實力在國際上是數一數二的,如果真的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將給國際空間站項目帶來很大的打擊。國際空間站的組成國際雖然由六大太空機構協力完成,但是提供大量數據與理論支持的是俄羅斯。作為繼承很多前蘇聯技術的國家,俄羅斯也擁有著眾多前蘇聯的經驗,這讓俄羅斯的太空技術更加強大。
目前國際空間站很多日常運轉相關的工作都是由俄羅斯航天局負責。包括國際空間站的需要的核心艙和大部分艙段,都是由俄羅斯提供的。雖然是六大太空機構協力完成,但俄羅斯把握的就正好是關鍵技術。這樣讓其他國家不得不頻頻向俄羅斯交費。所以俄羅斯才有底氣用退出國際空間站來威脅,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因為國際太空站的運行離不開俄羅斯,這就是俄羅斯的底牌。
圖為國際太空站
美國自然不甘心被俄羅斯威脅。所以大力發展自己的載人火箭,從美國拒絕向俄羅斯購買載人航天業務開始,就能看出美國早就對俄羅斯不滿。而在美國最新飛船「載人龍」升天后,意味著,美國明面上不會再受到俄羅斯的威脅。而國際空間站的底牌,就是俄羅斯想動,別的空間站參與國也不會讓俄羅斯輕易退出的。所以俄羅斯的底牌永遠無法發揮最大的作用,因為對於俄羅斯來說,國際空間站本身的價值是大於眼前的利益的。這也讓國際空間站的各國之間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圖為中國空間站
而這個平衡並不牢固,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而今年中國空間站的建成吸引無數目光。有些國家就有了更多選擇,而俄羅斯也可以選擇脫離國際空間站,和中國一起合作。讓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自己一邊玩去吧。(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