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太空歷史,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2020-12-22 騰訊網

天空實驗室:美國首個空間站,也是人類發射的最大太空飛行器

就在美國贏得登月競賽之際,蘇聯改變目標,進入近地軌道,密集部署「禮炮計劃」。NASA不得不迎頭趕上,使用阿波羅計劃中最重的運載工具——土星五號火箭,將火箭體的第三級改造為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由軌道艙、過渡艙、多用途對接艙、太陽望遠鏡和阿波羅飛船五部分組成,總長度36米,最大直徑6.7米,總重量80噸。它於1973年5月14日發射升空,是有史以來人類發射到近地軌道的最重、最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也是美國第一個空間站。

後來又發射了3艘阿波羅飛船與天空實驗室對接,總共有9名太空人。他們駐紮了171天,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進行了270多項科研實驗,拍攝了18萬張太陽活動圖像、4萬張地球觀測照片,並進行了微重力人體生理實驗和材料加工實驗。

儘管「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第一個空間站,但NASA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沒有準備好使用天空實驗室,因為70年代中期還沒有可以載人往返的太空梭。

1979年7月11日,天空實驗室在澳大利亞西部上空再入燒毀。直到4年後,第一架太空梭才實現首航。

名稱:天空實驗室 Skylab

類型:單體空間站

質量:77噸

加壓空間:360立方米

進駐人數:9人

發射時間:1973年5月14日

再入時間:1979年7月11日

在軌時間:2249天

載人時間:171天

軌道高度:442公裡 ~ 430公裡

和平號空間站:開創一個時代,現代空間站的基礎

從「禮炮1號」到「禮炮7號」,都是第一代單體空間站(單模塊空間站),在第二代積木式空間站(模塊化空間站)誕生之前,它已經在宇宙空間運行了15年(1971年 ~ 1986年),這就是前蘇聯一直引以為豪的「和平」號站。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就開始設計和開發這樣一個空間站,而這個空間站計劃完全被蘇聯當時的「暴雪」號太空梭計劃所耽擱。直到1986年2月19日,第一個重達20噸的核心艙才發射升空。

1996年和平號空間站最終配置達到7個模塊,包括核心艙、量子1號、量子2號、晶體號、光譜號、對接艙、自然號。每個模塊都有獨立的操作能力,優點是一旦出現問題,不會影響其他模塊;缺點是結構複雜、錯誤率高,有2000個故障,近1000個無法消除。

「和平」號空間站總質量近130噸,增壓空間高達350立方米,15年來在軌飛行35億公裡,繞地飛行8萬多圈。

其中,31艘「聯盟」號載人飛船、6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3架美國太空梭共計11次與和平號對接,太空人共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艙外逗留時間長達359小時12分鐘。先後有28批長期太空人、16批短期太空人,共有12個國家、135名太空人進駐過和平號,總計進行了1.65萬次科學實驗。

無論是規模還是使命,「和平」號都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空間站,更重要的是,它為國際空間站奠定了基礎。

1991年蘇聯解體後,「和平」號進入了「美俄共同支持」的模式。然而,隨著太空梭時代的結束,美國的供給減少,俄羅斯也沒錢,「和平」不可避免地遭遇「破產」。

2001年3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出軌、墜入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的冷水中,最終成為一個符號,在太空史上閃爍。

很多人都認為和平號還在,至少它的血統還在——這就是目前國際空間站一個組件:星辰號服務艙,目前唯一由俄羅斯出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組件(儘管碼頭號對接艙、曙光號功能貨艙也是由俄羅斯製造的,但出資者和所有者都是美國),基礎結構設計與和平號空間站核心組件相類似,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星辰號被俄羅斯人標註為「和平2號」空間站。

名稱:和平號空間站 Mir(米爾號/世界號)

類型:模塊化空間站

質量:129.7噸

加壓空間:350立方米

進駐人數:135人次

艙外任務:78次

開建時間:1986年4月19日

再入時間:2001年3月23日

在軌時間:5519天

載人時間:4592天

軌道高度:350公裡 ~ 400公裡

飛行時速:27700公裡

總費用:42億美元(2001年估算)

「和平」號之後必然要出現超級空間站,這是人類超越二維化地表,進入三維化宇宙空間的必然需求。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建築,徹底改變太空徵服的雄偉計劃
    1961年4月12日,蘇聯在與其歷史悠久的競爭對手—美國的太空爭霸中使出有力一擊。當日蘇聯派出第一位太空人,尤裡·加加林(Yuri Gagarin)進入地球軌道,開啟了宇宙創新的夢幻時代。為予以還擊,一位美國人將在八年後越過軌道,第一次踏上月球,。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先說一下前三代空間站的歷史和特點。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長期以來的載人航天實驗、尤其是阿波羅登月的成功,驗證了人類可長時間生存在太空中的可能性。
  • 天空實驗室:美國第一個試驗型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Skylab)(美國,1973年-1974年,3名乘員)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空間站計劃,在1973年到1974年間一共進行了1至4號任務,除1號任務中發射的空間站核心部件外其餘皆為往返於空間站的太空船任務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第一個空間站是蘇聯在1971年的「禮炮1號」(Salyut 1),接下來的十年中,「禮炮號」計劃又陸續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所有這些空間站都是管狀結構。
  • 中國空間站即將上天,普京突然要「另起爐灶」,美直呼:趕緊停止
    為了增加對太空的了解,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建立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十分有必要,空間站應運而生,作為一種載人太空飛行器,空間站能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以允許多名航天員進駐、長期工作和生活。圖為禮炮7號空間站歷史上的空間站總共有11個,分別是前蘇聯發射的禮炮系列,和平號,美國的天空實驗室,本世紀初投入使用的國際空間站,以及亞洲大國發射的天宮一號,之前的空間站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 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的「聯盟」登月計劃
    除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歐洲太空署、日本、以色列和印度都在進行探月工程。不過,美國仍然是地球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讓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美國阿波羅計劃美國在1960年代開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當時耗資250億美元,共有40萬人參加。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大家經常會聽到太空人在太空空間站上執行任務,那你知道太空空間站是什麼嗎?全世界有幾個太空空間站?先來介紹一下空間站,空間站又被稱為太空站或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上,一般是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上長時間運行。能讓太空人巡航,並進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 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內幕」
    少年你想太多了天空實驗室(Skylab)是美國發射運行的第一艘空間實驗室,也是美國空間站技術的先驅。它由工作艙、過渡艙、對接艙等部分組成,能與運送太空人的「阿波羅」飛船對接。天空實驗室總重82噸,與阿波羅飛船對接時的最大重量可達90噸。1973年5月14日,在推力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最後一次飛行中發射入軌。
  • 世界之最——壽命最長的空間站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空間站是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The world's oldest space station is the Soviet mir.「和平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由核心艙和5個專業艙組成。它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多艙段組合方式的空間站,長達87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間站。
  • 太空中的基地,空間站
    現在的空間站是什麼樣子?」心心好奇地問道。開開將書桌上的《太空百科》拿出來,翻到空間站的介紹。「這些就是現在空間站的樣子。」「啊,差距怎麼這麼多大!」心心看著圖片失望地說道,「為什麼不建造成這種摩天輪型的呢?」「首先目的不一樣。太空中沒有重力,人類不能長時間生活在無重力的環境下,因此空間站的研究人員不能長時間停留在太空中。
  • 太空任務徽章:那些屬於蘇聯的時代烙印
    上個世紀60年代以後,蘇聯的航天實力可謂「稱霸全球」:發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衛星、將人類首位航天員送入太空等壯舉都是由蘇聯率先實現的。 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凝聚著蘇聯航天團隊的智慧和心血。
  • 剛到太空沒多久,送他上去的國家就沒了,只能在太空待了311天
    而目前全世界一次性在太空當中待得最久的太空人達到了340天的時間,是一位來自於美國的太空人,而前蘇聯的太空人克裡卡列夫一生在太空當中待了整整803天9小時39分鐘,而他最長的一次時間是311天,這一次的經歷,卻是堪稱一段傳奇故事,讓人敬佩不已。
  • 前蘇聯「航空英雄」,上天之後國家沒了,被遺忘在外太空311天
    在經過3年的艱苦訓練後,謝爾蓋·克裡卡廖夫於1988年11月首次被派往太空執行航天任務。出發當天,謝爾蓋·克裡卡廖夫和另外1名太空人從位於蘇聯荒漠地區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坐上了一艘名為「聯盟TM-7」的宇宙飛船,被發往蘇聯建造的首個軌道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整整5個月後,勝利完成任務的謝爾蓋·克裡卡廖夫重返地球,極其圓滿地完成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太空任務。
  • 太空中的微生物:空間站如何保持清潔?
    後來的分析顯示,水滴中充滿了細菌、真菌和蟎蟲。更讓人擔心的是,有些微生物大量繁殖,已經開始侵蝕空間站窗戶周圍的橡膠密封件;還有的微生物會分泌酸性物質,正慢慢地腐蝕電纜。從地球向和平號空間站發射的每一個太空艙模塊都是近乎「無瑕」的,由戴著面罩和防護服的工程師在潔淨的房間裡組裝組成。當來自各國的男女太空人進駐空間站實驗室之後,就將眾多不受歡迎的生命也帶到了軌道上。
  • 人類第一個空間站建立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著陸後,蘇聯人開始把載人航天計劃的主要重點轉移到繞地空間站上,如果N-1號助推器具備飛行能力的話,蘇聯可能會在20世紀70年代晚些時候在月球上著陸。空間站計劃的另一個動機是希望超過當時正在發展中的美國太空實驗室計劃。「禮炮1號」的基本結構是在「阿爾馬茲」號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並通過和平號空間站建立了所有蘇聯空間站的基礎。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如今在太空中,人類、物品的運輸與微重力下的科學研究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時代下,空間站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壽命為15~20年,自2000年至今已達到極限。近年來空間站故障頻發,甚至於前不久的12月19日,據俄羅斯稱空間站再次漏氣。國際空間站已達到退休的邊緣。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史上最悲傷的航天員,在太空被國家「拋棄」,流浪近一年才獲救
    一位著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後與國家失去聯繫,導致被「遺棄」在太空長達一年之久,痛苦難以言表。謝爾蓋·克裡卡列夫就是那個被遺棄在太空一年的悲慘太空人。1958年出生於蘇聯列寧格勒。家庭條件優越的他從小就喜歡玩一些機械零件。在工程師父親的影響下,1981年從列寧格勒機械學院畢業後,他進入了一家能源航天集團。
  • 在太空中如廁是什麼體驗?未來的太空廁所又將會是什麼樣?
    隨後,蘇聯還成功發射了月球1號、月球2號、月球3號,還將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送上了太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這時候美國坐不住了,世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月球探測和第一艘載人飛船這三個重要的節點全給前蘇聯拿下了。
  • 在太空建房子有多難?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空間站想像圖我國首個空間站將採用第三代積木式結構,與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類似。這需要發射多個艙段在軌道上組合成一個大型的組合體。優點是的建造的成本較低,這也符合我國的經濟情況和目前的需求。缺點是每個艙段都需要攜帶獨立的供電、動力等單元,等於一個小太空飛行器,在組合後會造成浪費,會對太陽能板造成遮擋,影響發電效率。在對接時,發生碰撞的概率更高。
  • 蘇聯冷戰時期曾造「太空戰艦」,裝23毫米機炮卻只從事偵察任務
    假如說起太空戰艦,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和日本的廣大科幻題材電影和動漫,甚至很多人會認為人類首個太空戰艦將是美國人研製製造出來的。然而,早在冷戰時期,蘇聯就將「太空戰艦」付諸實現,雖然此時僅僅是利用人在太空執行軍事偵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