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原型被抓,為30年未解懸案

2020-12-12 一種民主

影片的開頭是一片金黃的稻田,孩子們嬉戲打鬧開始的。一個民警穿著便衣來到案發現場,他蹲下身子利用鏡片的反光看到一具赤裸的女性屍體。民警在查案,讓小孩趕緊離開。那小孩卻模仿他說話。一字一句一模一樣。

警察開始保護現場,準備著手調查。很快田間小道上發現了一個可疑的腳印,這時一輛車經過,就這樣一個重要的線索被破壞了。

樸警官找到了第一位嫌疑人——光昊。審訊室裡,樸警官審問無果。喬警官一腳將光昊踢到了地上。

一個從漢城來的警察徐太允,被樸警官當成強姦犯,兩人大打出手。最終解開誤會,兩人一起來到了警察局。很快他們從光昊口中得知了殺人的過程。於是樸警官和喬警官就誤以為光昊就是兇手。抓到兇手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媒體記者開始大肆宣傳。徐太允發現抓錯人,找到眾人,奈何太多媒體關注,局長只能呵退徐太允,將錯就錯。

案件一直停留在原地。於是眾人開始分析。徐太允出色的分析能力很快找到突破口。發現死者都是身穿紅衣,在雨夜被殺的。還說第三個受害人已經死了。並自告奮勇去找第三個人的屍體。起初並沒有人相信,但當徐太允找到屍體時,眾人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為了抓住兇手,他們設了個局。讓女警穿上紅裙子獨自一人走在雨夜裡。其餘的人便埋伏在周圍。他們並沒有等來兇手,卻遇上了放學來避雨的學生。

第二天,徐太允接到了報案。昨夜又一個人受害了。調查再次展開,眾人卻束手無策。細心的女警官提供了另一個線索。原來每次雨夜都有人在電臺點同一首歌。那個歌的名字叫——悲傷情歌。

徐太允調查的同時,樸警官有點待不住了。一心想找到兇手的他,最終還是聽信了妻子的意見,去見了一個巫師

上一秒樸警官還對巫師說,你不要試圖賣符咒給我。下一秒,他和喬警官在受害現場使用符咒。

樸警官一行三人找到了第二位嫌疑人——變態猥瑣男。經過一番暴力審問,他承認說是他殺了人。結果線索顯示兇手不是他。只是因為喬警官屈打成招。

兇手還沒找到,接二連三的人受害。殺人手法也越來越狠毒,兇手越來越猖狂。終於徐太允通過電臺明信片找到第三位嫌疑人——樸興圭。樸興圭是退役軍人。脾氣很倔,喬警官又一次動用了他的軍靴。而這一次局長也在審訊室,局長狠狠地訓了一頓動不動就用武力的喬警官。

影片逐漸推上高潮,眾人才明白第一位嫌疑人光昊,其實是目擊者。所以一個低能兒才能那個清楚的描述殺人的全過程。

於是樸警官和徐太允去找光昊。剛好看見因為被局長訓斥心情不好的喬警官。他和一群人撕打了起來。在一片混亂中光昊拿起一塊木棍對著喬警官的腿打了下去,喬警官閃躲不及被木棍上的釘子刺傷。最終從光昊的口中得知兇手很英俊。徐太允拿嫌疑人的照片問光昊,他卻答非所問。光昊說,你知道有多熱嗎?好熱啊。小時候那個人把我扔進了火裡。還沒來的及問其它的,光昊就跑開了。樸警官追了上去。卻親眼看著光昊被火車撞死。

後來,喬警官的腿因為處理不當,必須截肢。

後來鑑定科的人找到了兇手的精子。但是當時的韓國沒有鑑DNA的技術。只能送去美國檢驗,等著檢驗報告下來。而第三位嫌疑犯樸興圭因為徐太允看守不利逃出了他的視線。

很快,噩耗再一次傳來了。而這一次的受害人卻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就在前一天,徐太允還和那個女孩聊著天。終於把徐太允的理智壓下最後一根稻草,他徹底發怒了。

徐太允找到了待在家的樸興圭。不管不顧的把樸興圭拖起來就打。雨中的徐太允準備用槍打死樸興圭,剛好樸警官送來美國寄過來的鑑定報告。徐太允一把搶過鑑定報告,原本一心篤定樸興圭就是殺人兇手,卻被報告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鑑定結果顯示不匹配。

那一刻他暴走了,拿起槍對著樸興圭就是幾槍,被樸警官阻止了。最終兩人放走了樸興圭.

樸警官改做銷售,過了富足的一生。在一次送貨的旅途中經過當時的案發地點,再一次彎下腰看向當時看到屍體的地方。

最後她從一個女孩的口中得知曾經的殺人兇手來過現場。他燃起希望問,你見過他?女孩告訴他見過,但是問到樣子時女孩卻說很普通。

這部影片看過之後大家都有一種沉悶、抑鬱的心情,而且案子到最後也不知道誰是兇手,難道這樣就結束了?這個影片要說啥?這部影片可是被稱作韓國最好的電影。

這部影片好在哪裡呢?它是一部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完美結合。

故事以敘事為主,依靠幾個不同的案件把情節層層推進,不斷的反覆、轉折,讓你感覺一切在掌握之中,但一切又在意料之外。

好容易得到了一個證據但是很快又被推翻,觀眾的心理緊緊的被劇情抓住,但是一直到最後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觀眾心情感到失望而又不甘。

在這緊張、扣人心弦的劇情當中,又透露出對時代的關照。

案件發生在1986年,時值韓國軍政統治時期,歷史上的韓國正在經歷轉型,處於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

因此,影片充斥著時代鮮明的符號。大街上的示威遊行不斷;無休止的防空警報;學校的救護演習;軍警被拉去鎮壓遊行;司法體系混亂,刑訊逼供濫用,證據保護不當……

影片的開始一個小男孩在模仿警官的語言、動作,這是一個突兀的場景,這個小男孩和他的模仿在以後的劇情中再也沒有出現,這個場景的意義是給下面的案件定一個基調,這是一系列的模仿案件,即案件的兇手不是一個人,案件相似但不是一個人所為。

因此案件就在一系列看似合理的推理中進行,轉眼就被新的案情推翻。

案件中涉及到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兇手,因為案件的線索千絲萬縷的指向那個人。

而當最後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一個人,當大家都認定能找到兇手鬆一口氣的時候,案情又因新的證據最後一次出現反轉。

影片並沒有給我們最後的答案,影片也不想給出答案,影片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拋開警察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情況:

影片的疑犯從弱智少年到性變態的工人,再到冷靜怪異的退伍軍人,他們成了社會弱勢群體的縮影,個人的命運背負上時代的陰影。

片中多次出現現場勘驗場景,但遺憾的是對刑事犯罪現場保護力度不夠,比如第一起案件中明顯的腳印卻被拖拉機一輾而過,喪失了很多取證的機會;當然,案發總在雨夜,雨水的衝刷也給證據的收集增加了難度。

落後的審訊條件和探員的低素質,一味地追求破案率,加大了探員對口供的依賴性;有罪推定的思想使訊問的目的就是拿到口供,非法的詢問方式,並且沒有連續的錄音,證據在定案過程中顯得完全不重要;

缺乏保障的整個社會都處於潛在的不安定狀態。悲劇發生的原因遠不止一樣,貫穿全片的淅瀝不斷的雨,夜空呼嘯而過的防空警報,大局的動蕩,微弱的人力,使每次與真相都失之交臂,若說兇手的變態行徑是扭曲的人性,那麼在此案中被害的人們也未嘗不是韓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犧牲品。

相關焦點

  • 《殺人回憶》破案了,可這9部真實懸案電影仍是未解之謎
    在漫長的電影發展史中,很多影片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有時反倒比故事更加驚險懸疑,下面9部影片全部改編自真人真事,《殺人回憶》破案了,可這些案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謎......NO.9推薦:影片根據轟動韓國歷代最殘忍的殺人魔柳永哲真實個案改編,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演等7項大獎,成為了該年韓國電影大獎頒獎禮最大贏家。
  • 《殺人回憶》真兇原型:30年前5年間連殺10名女子,僅有一人倖存
    2019年9月18日,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的原型嫌疑人被找到了。這個消息一經公布,一時間震驚了網絡,不僅在韓國引起了巨大討論,瞬間也衝上了我國微博熱搜,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韓國懸案「華城連環殺人事件」案發生於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京畿道華城郡先後有10名女子接連遭到綁架姦殺,其中僅有一人倖存。當年韓國警方先後動員超200萬警力和軍隊、調查2萬多名嫌疑犯,仍一無所獲,全案於2006年因超過法律追訴期而停止偵查。此案件在韓國也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當時的韓國民眾人心惶惶。
  •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原型案件調查結果公布:李春宰殺14人強姦9人
    電影《殺人回憶》海報此時距離華城連環殺人案首起案件發生,已有34年。遺憾的是,李春宰的罪行已過追溯時效。華城連環殺人案是1986年9月到1991年4月之間發生的10起案件,是韓國最嚴重的一起特大殺人案,受害人均為女性,年齡從十幾歲到70多歲不等。案件被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警方認定這10起案件均為李春宰所為。
  • 信號岬童夷殺人回憶,你不能錯過的韓國三大未破懸案之一改編作品
    改編的最多的就是韓國三大未破懸案之一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京畿道華城市太安鎮一帶,有10名女性依次被殺害,但是殺人犯卻一直沒有被抓到,最終該案件成為一樁懸案。2016年《Signal》主演:李帝勳、金惠秀、趙震雄《Signal》中的第二起長期未結案件,是韓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懸案——華城連環殺人案。這是由韓國青龍三大影帝影后主演的懸疑劇,光從陣容上看就知道這個劇的誠意滿滿啊。
  • 電影裡未破的殺人懸案,可不止《殺人回憶》!
    上周,《殺人回憶》真兇被確定的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相關故事,我們也做了詳細介紹。一宗懸案被破,總會莫名地給人一種快感。 許多懸案的兇手,都成了一種圖騰式的恐怖,如19世紀末的開膛手傑克,已經成了倫敦都市的恐怖傳說。而當年《殺人回憶》的案件原型,韓國「京畿道華城連環殺人案」之後,京畿道紅色衣物的銷量一夜暴跌95%!
  • 抓住《殺人回憶》原型兇手,僅僅用了33年
    「長相普通」的《殺人回憶》模特時隔33年終於落網。雖然不知道1986年有多少個雨夜,但從那天晚上開始,在京畿華城郡發出了驚叫聲。事件發生4年7個月,10名女性,最大71歲,最小14歲,墜落的流星長眠於大地。
  • 韓國「封神」導演經典懸疑片:真實事件改編,真兇原型33年後被抓
    2019年,韓國電影《寄生蟲》火遍全球。憑藉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寄生蟲》,韓國百年影史上的首位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被捧上了神壇。奉俊昊2000年憑藉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入行,之後為全球影迷獻上了《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等優秀作品。
  • 韓國三大懸案之一,歷時一年發布調查結果,警察還是失敗了
    據韓聯社的消息,韓國著名懸案——「華城連環殺人案」在經過一年重新調查後,終於發布了調查結果。根據韓國警方調查,本案嫌疑人李春宰(音譯),不僅犯下了「華城連環殺人案」,5年時間殺害了10名女性,僅1人倖存。而且在後續的調查中,李春宰交代了更多的罪行。
  • 《殺人回憶》:無數人心中的韓國電影NO.1,罪惡永遠不會過期
    相信很多熟悉韓國電影的觀眾,在看到奉俊昊導演,宋康昊主演的電影《寄生蟲》,成為第一部獲得坎城金棕櫚獎項的韓國電影時,除了恭喜還是恭喜,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意外。那個面積10萬平方千米的小國家,不僅整容業發達,明星經濟成為範例,還擁有好多聲名遠揚的電影佳作。其中誕生於雙昊聯手的作品,更是模範中的模範。
  • 韓國神作《殺人回憶》裡的兇手是誰,其實早就有了答案!
    《殺人回憶》2003年才上映,當時兇手其實早已落網,但不被人知,所以才成為懸案。另外,雖然韓國政府於2015年通過了新的《刑事訴訟法改正案》,取消殺人案件的公訴時效。但根據法律規定,2007年之前發生的案件公訴時效為15年,這個連環殺人案的最後一樁案件發生的時間1991年4月3日,追訴時效到2006年4月3日就已經截止。
  • 韓國3大懸案改編,5個孩子失蹤28年,11年半後才找到屍骨
    相信經常關注社會新聞,喜歡案件紀實類的讀者,對國內外很多的懸案、疑案、奇案等等,都有不少的涉獵,而作為我們的鄰國,尤其是電影行業越來越成熟的韓國,他們就多次將國內影響深遠的案子搬上熒幕,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韓國3大懸案改編,5個孩子失蹤28年,11年後才找到屍骨的《孩子們》。
  • 5部轟動世界的電影,讓你真正明白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殺人回憶》這部電影是根據韓國的「三大未破解懸案」改編而成,取材於一部令韓國社會陷入一片恐慌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電影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金相慶、金羅河、鄭仁善等主演的,上映於2003年4月。不同於一般的犯罪片,《殺人回憶》裡始終沒有出現一個真切的兇手形象,只有受害者一個接一個地死去,刑警們不眠不休地追查線索,卻還是一無所獲。電影直到最後留給觀眾的,是憤怒之後深深的無力感!《梨泰院殺人事件》這部電影由鄭鎮榮、張根碩領銜主演,這起案件曾是韓國四大未解奇案之一。
  • 韓國片"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被找到 ​
    9月18日,據韓國媒體報導,電影 《殺人回憶》的原型嫌疑人被找到了!《殺人回憶》海報由 奉俊昊執導、 宋康昊主演的電影 《殺人回憶》,根據1986年至1991年期間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連續殺人案改編,當時一共有十名女性在六年間先後被殺害,但警方一直沒能抓獲兇手。
  • 韓國三大懸案,改編了4部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你喜歡哪一部?
    韓國有很多至今仍沒偵破的懸案,兇手為何殺人?兇手是誰?去了哪裡?等等問題,並沒因為時間的推移給出答案。而今天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韓國大名鼎鼎的三大懸案,以及根據這些懸案改編的4部電影,港真,讓人看完很憤怒很氣憤,但也感受到了絕望。那麼這4部電影你們都看過哪些呢?了解過哪些案件呢?
  • 為何「華城連環殺人懸案」公訴期過後仍偵辦?案件令韓國人難忘
    幾乎全韓國人都有印象的「華城連環殺人懸案」,經過33年後終於水落石出,為何早已公訴期失效的案件,仍持續至今偵辦呢?在距離韓國首都31公裡外,充滿農田風情的華城,看似純樸且風平浪靜,卻在1986年發生了震驚社會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創下韓國第一起連環殺人事件,全韓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屢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該案雖已距今33年,早已過了當時的15年公訴期,但2日仍在警方偵辦下宣告破案,為何該案影響力為何延續至今?兇手又是如何被找到的呢?
  • 韓國電影人這波操作竟撼動了法律
    他的代表作之一《殺人回憶》,便是取材于震驚整個韓國的真實案件——華城連環殺人案。這不只是一場殺人的回憶,更是一個社會無能為力的晦暗記憶。從1986年至1991年,10名女性在韓國華城市被強姦並殘忍殺害。自第一起命案發生起,警方動用了逾兩百萬人力,調查了兩萬多名嫌疑對象,但一直未能緝拿真兇。
  • 《殺人回憶》:韓國真實犯罪案件改編!上映16年後兇手歸案
    在2020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最大黑馬,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等多個獎項,這也使得韓國電影逐漸走進更多觀影群體的視野,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韓國電影以極大的寬容度聞名,題材與內容包括政治諷刺、犯罪事件改編以及對社會黑暗面的真實反映。
  • 從殺人回憶到韓國N號房,他們是百萬人圍觀的懸案講述者
    「韓國N號房事件深度梳理」視頻是「奇聞觀察室」的第42條視頻,從2019年11月7日發布第一條視頻、剖析「黑色大麗花」案件以來,「奇聞觀察室」已經梳理了40餘個近幾十年裡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的案件,其中大部分為懸疑類案件。
  • 《殺人回憶》原型案告破!殺14人無法追責,為何有「追溯期」?
    7月2日,韓國「華城李春宰連環殺人案」經過一年調查後,警方調查結果公布,認定李春宰在1986-1991年間作案23起,殺害14名女性,並強姦、搶劫9名女性。華城連環殺人案,多年來猶如留韓國民眾心頭的一道傷口。2003年,知名導演奉俊昊曾將這一案件拍成電影《殺人的回憶》,在很多國家擁有廣泛影響。
  • 豆瓣8.8的韓國電影,宋康昊最後的死亡凝視,兇手你怕了嗎?
    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被抓#像《熔爐》、《素媛》、《七號房的禮物》等高分韓國電影,都是通過真實事例改編而來,這些真實的事件都有著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將轟動一時的社會焦點新聞,通過電影藝術的形式展示出來。用視覺的直接感受,讓人身臨其境,為事件中的人或事變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今天推薦韓國電影——《殺人回憶》該劇由30年前,轟動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而成,由宋康昊、金相慶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