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

2020-12-22 南報網

2020-08-05 07:13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從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八論創建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

路見「不平」拔「鍬」相助的好心修路人找到了!他叫孔祥志,今年66歲,之所以修路,「就是擔心路過的老人被絆倒,我應該也很快就要步入那個階段,他們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孔祥志說,父親曾經告訴他:「修橋修路,積德積福。」這麼多年來,他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也告訴了兒子、孫子。 

「我就幹了一點小事,沒想到引起了這麼多人關注……」孔祥志的話,是很多人做好事時的真實想法。助人不過舉手之勞,並沒想著要什麼回報,但在一個充滿溫情的和諧社會裡,善意總是會被感謝、會被記住、會有迴響。而且,正如孔祥志所說,「我應該也很快就要步入那個階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並不完全是一種單向的付出;造福他人,通常也是造福自己,只是有時不那麼直接。當然,規則趨於成熟的文明社會,應當確保好人必然有所回報。以我市為例,《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為好人撐腰,《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推廣「時間銀行」,都是從好人好事、志願服務的不同角度,不斷探索完善「讓好人有好報」的相應制度,鼓勵人們積極做好人、做好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善舉就算「小」,也能迸發不少能量。「修橋修路,積德積福」,橋和路都是給大家一起用的,「修橋修路」,說白了,就是為了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讓渡一部分個人利益;舉凡好人好事,都有這樣的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說,「修橋修路」其實可以指代諸多形式的凡人善舉——修橋修路,是「修橋修路」;在汛期義務巡堤,在疫情防控期間給公共樓道消毒,也是「修橋修路」。各種形式的「小善」,是文明城市、和諧社會的日常。 

在一定條件下,凡人善舉還會引發連鎖反應,讓善意與愛的漣漪一圈圈擴散開來。就如在尋找好心修路人的過程中,本報徵集到了不少「隱形」好心人的故事。本報還報導過雨花臺區實驗小學的一位「90後」教師,不僅自己熱心公益,多年來還影響了許多校友、學生,組建了志願服務隊,共同加入公益事業。這樣的故事並不少見。一個好人、一件好事,往往會成為發現更多好人、促成更多好事的契機,讓善意在不斷回饋中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所以,「修橋修路」除了讓受益者獲利、讓行善者心靈平靜之外,往往還能給包括當事人在內的更多人帶來更多福祉,這是更廣義的「積德積福」。 

「修橋修路,積德積福」是孔祥志的家風傳承。一個家庭的道德教誨,通過一件「小事」對他人、對社區施加影響,並通過媒體報導擴大了影響力,成為許多人認識南京、了解社會的小小窗口。可見,立身處世以德,不僅僅是「獨善其身」的要求;一件「舉手之勞」的好事,也是構成文明城市的一個單元,是和諧社會應有的微型景觀。期待「勿以善小而不為」成為更多人的行事準則,在各種「修橋修路」的「小事」中「積德積福」,為南京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菜根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要想敦品勵行,必須從小事做起;要想幫助別人,因該幫助那些無法回報的人。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可於細微處見精神。人人都從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就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長城就是強硬的。人只要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間就沒有做不好的事。這裡所講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所謂大事小事,只是相對而言。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
  • 話說「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何為小事?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也挺複雜,有時好區分,有時就不好區分。小事與大事是相對而言的,就像高與低,快與慢一樣,沒有參照物便無法比較。單純就大與小進行比較毫無意義,關鍵要看其在事物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人生在世,誰都想幹一番大事業。
  • 二年級傳統文化第1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2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材分析本課選自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一單元「尚德修身」第二課,出處是晉朝陳壽的《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自己的看結合生活,說說生活中的小事作業熟練背誦「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板書設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勿以善小而不為,小善不為,大善難期
    忘記關車燈,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場景,但是路上兩個陌生人相見,能提醒對方的不多見。劉備有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人可能覺得,提醒對方一下,是個很小的事,沒有必要,況且也可能不會有很大影響。
  • 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感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漢語諺語,意思是不要因為小惡無害而做惡,不要因為善事太小而不做,比喻壞事、善事不分大小。出自《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結合我正在學習的《王陽明全集》我對「善」和「惡」有了更新的解讀,陽明先生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知善去惡是格物」從這四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誰都有良知,根據自己的良知我們可以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果我們沒有因為物慾的牽累和蒙蔽,我們全憑良知,也就是良心去做事,那麼做出的事兒我覺得應該都是善的,看到老人過馬路,我們本能的去扶一下,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善舉
  • 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認識和思考
    就是因為沒有一張廢紙,就使全世界為之震驚。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古人如何評判善惡?清代文學家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句話,頗具代表性。「有心為善,雖善不賞」,若為名利刻意用「慈善」包裝自己,即便是做好事,也不值得誇獎。做善事都有這樣「嚴格」的條件,更何況有心為惡,則更會鑄成大錯。行善是從我們日常的行為去做,從小事去做,不要帶著功利心。
  • 【雲嶺好家風】黃泠:勿以善小而不為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為進一步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詮釋家風家訓的古今意義,雲南網特別拍攝製作了系列微視頻《雲嶺好家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黃泠一家為人做事的原則。這樣的家風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份毒雞湯喝得有點上頭!
    比如份毒雞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出自:《三國志》,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在教導我們,不要因為壞事太小就去做,也不要因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
  • 做「生態衛士」當「勿以善小而不為」
    作者:段官敬圖難必於易,為大必於細。做生態衛士,秉守生態理念,為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添磚加瓦,是每一名黨員幹部和百姓群眾的職責與義務。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有經濟社會、文明生活的持久運轉。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工作中列印文稿、複印材料,提倡「雙面」使用、循環利用,為資源浪費遏制一個苗頭,就能減少一棵樹的砍伐,涵養不僅是水源土壤,還有思想上對生態的駐守。
  • 《菜根譚》修身之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一念之差做了錯事,總感覺做什麼都是錯的,為了避免出錯,就像藉以渡海的浮囊,不允許出現一個針眼大的孔洞;真對待
  • 周到態度|勿以善小而不為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子不語「居民們,大家好,預約口罩,就上瑞金二路街道公眾號,不出門不扎堆好預約!」2月1日傍晚,瑞金二路街道的各個社區就響起來了這樣的社區小喇叭,提醒居民線上預約口罩。2月2日是上海全面啟動「居村委會預約登記+指定藥店購買」口罩供應方式的第一天,而上海各級的基層治理單位則早已開始了行動,創新工作方式,保障預約的有序、安全。
  • 「雲嶺好家風」黃泠:勿以善小而不為
    為進一步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詮釋家風家訓的古今意義,雲南網特別拍攝製作了系列微視頻《雲嶺好家風》。視頻截圖視頻截圖本期讓我們走進雲南報業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資產管理部主任黃泠的家庭。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黃泠一家為人做事的原則。這樣的家風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雲南網記者 郭凱 龍彥【來源:雲南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啟五書話:那是一份「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社會責任
    但是微笑很快就轉為苦笑,是啊,我這裡多了一份,那麼很可能另外一位訂報的郵友郵箱就要唱起《空城計》了,那他該有多麼地失望……隔天一早,我多了一個心眼,一聽到郵箱有動靜,立馬開門大叫「等一下,郵遞員!」我把多出的報紙還給他,並說這小開的周報,難免出差錯,對投遞的手感可是一個考驗。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讓本來收入不高的老師非常難受!老師心思很難用到教育教學上。這不,老師不樂意了,直接給上級領導寫了信!1、一封信某老師對校長的工作不滿意,給省長寫一封信。看圖:校長該不該打卡呢?答案是肯定的,校長必須打卡!找到該學校有關打卡的制度規定,肯定規定所有人員必須打卡!校長為何不打卡?特權思想作祟!我是校長不打卡,蠻不講理的樣子!應當做到:要求老師打卡,校長老老實實打卡,且要提前到校打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有事兒請假,甭管是公是私事兒,只要有事兒你請假。按照規章制度來!這位老師質疑的正確!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人性的一大弱點:過分關注「大」,嫌棄「小」。我們人生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過分關注大,嫌棄小,忘記大是由小構成的。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可能大家都懂,就是做的時候,眼高手低。
  • 「勿以善小而不為」 為了捐獻,他給父親寫了一封長長的信
    信的內容大致如下:爸:關於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的事情,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您說上這麼多學,這點道理怎麼不明白,其實很簡單的,設身處地的想,假如我得了血液病,需要別人造血幹細胞救命,您跟我媽是多希望有人能與我配型成功並志願捐獻?如果終於配型成功,結果又不捐了,又是該有多麼絕望?
  • 初中作文素材: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因為沒有受到益處,反而帶著「為善累、讓別人去為吧」這樣的心態而多數選擇「不為」。殊不知,在出海的漁民因為一個小小的漏洞沒有補,人行道上因為沒有及時撿起的香蕉皮,都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漆工在給船塗漆的時候順手擰緊了一顆螺絲,如果路過的行人順手撿起那片香蕉皮,那麼所有一切的嚴重後果都不會發生。
  • 教育重細節,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的勸誡,講的是做人的道理,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好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願意堅持「小善」的人不多,慣常做「小惡」的人倒是不少,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作惡。帶著孩子逃票進地鐵的人,公共廁所順手牽羊拿走廁紙的人,撿到財物私吞的人,酒後駕駛的人,在網上隨意謾罵攻擊別人的人 …… 只要留意一下,生活中這樣的行為如此常見。
  • 「我的扶貧故事」常識人間疾苦 勿以善小不為丨水城縣第二小學教師...
    在我的潛意識裡,一直認為貧窮是因懶,因不會打算,真正領取自己的幫扶任務時才發現我開始的想法是多麼的不食人間煙火、不懂人間疾苦。我叫羅忠芬,當我第一次踏入我幫扶的這一家,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一張漆黑且破舊的單人沙發,旁邊是一個不斷飄出黑煙的火爐。
  • 勿以善小而不為,再小的義舉,都是一個善行
    勿以善小而不為,再小的義舉,都是一個善行。十字路口,在過紅綠燈的時候,一對母子騎著電單車,不小心把頭盔掉地上了。母親騎著單車,車上坐著5,6歲的一個小孩。母親個子不高,伸出一隻手夠不著頭盔。兒子看母親撿不到,也試著要趴下去撿頭盔。一雙小手太稚嫩,太細小了,也完全撿不到頭盔。兩母子就這樣僵著在人行道幾十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