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用了英文「Hi, I'm China」為題,是因為要介紹的短片以英文做旁白,有拍給外國人看的意思。「Hi, I'm China」 中文名《你好,我是中國》,片長四分二十多秒。短片開篇展示汙染了的河流,之後是一池碧水;好與不好共存是短片的基調。霧霾與藍天,法庭上的貪官與山野間的公務員,與市民發生爭執的城管與總動員掃雪、收拾殘局的城管,綠皮車與高鐵……等等,總之是近乎正、反對立的兩方狀況都同時存在,共同構成「一個中國」。
短片的下半段說:「她百病纏身,她也朝氣蓬勃;她老舊凋敝,她也煥發新生;她讓人揪心,她也讓人安心。有人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時代……2015年,中國和你一起前進。你光明,中國便不黑暗。」道理知之者不少,但拍成短片,視覺衝擊力巨大。
由於近年內地會用動漫以及幾分鐘的微視頻來介紹領導人的工作,又或是推出的新政。初看「Hi, I'm China」以為是官方,起碼是半官方製作。讀資料始知短片是民間製作。導演兼編劇周小平,同時是網絡視頻平臺「海角網視」的創辦人。「Hi, I'm China」是他那網絡平臺的開山之作。據周小平介紹,四分鐘的短片由文案、配音、素材都有熱心網民義務襄助,合力於兩個月內完工。他們拿短片賀歲,趕於2015年2月17日、即年廿九放上網。令他們意想不到是點擊率超高,上載平臺才四小時,閱讀量便過十萬,1415個網友點讚。現時短片有「改良」版(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5V1qGTPyM),分別是英文旁白換了人讀,英文打磨了(部分China's改為Chinese),部分發音錯誤的字給糾正了(road沒有了初版的「th」音)。
短片之值得一說,是它令我想起香港。中國大陸出錯的大小事不少,卻沒停過改革的腳步。錯了便修正,有死傷則令社會更重視生命。相比之下,香港近年忙於內耗,什麼事也做不了。政府要地沒地,要錢沒錢(用拉布方式拖延撥款)。沒做事,因而也不會有大小錯事。近日鬧哄哄的鉛水事件其實是早便潛藏的老問題,只是近日選舉臨近,有人現時才「揭發」,為未來的選戰製造話題。中國大陸整個局是活的,香港卻至今仍未走出困死了的悶局。
「Hi, I'm China」的製作人周小平談到中國時說:「既要看正面,也要看反面,既看光明,也看黑暗,這些問題改善了,國家自然就變好了。」他明言要傳遞正能量。周小平有些想法很有個性,他說:「有的人認為,說國家好,就是唱讚歌;只有指出問題才是為國家好。我認為這樣的態度是不理智的。」周小平還建議,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掉,國家就前進了。
由周小平乃至跟他一起努力拍片兩個月的班底反映,中國大陸在看似混亂的表象之下,社會存在一批充滿正能量的青年。中國的希望在此。
餘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