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任何希望取得商業成功的時尚品牌來說,爆款追逐者和經典款忠實粉絲都是不可偏廢的兩條生命線。但當下的爆款之誕生,大多需要足夠的噱頭和大力度的營銷宣傳,例如藉助明星代言、潮文化跨界合作或結合社會熱點,長此以往難免減弱品牌原有敘事方式的力量。尤其是對以品牌歷史傳承和時裝文化淵源安身立命的奢侈品來說,擁抱新潮流雖然叫座,它們仍然需要創造與品牌真正相關且內涵足夠厚重的敘事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斥資不菲去購買某些特殊產品的充分必要理由。
於是,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密切連接與合作,就成為奢侈品在數字時代和潮文化席捲下,仍得以保持「腔調」的重要方式之一。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設計師與藝術家之間的合作。2020 春夏男裝周上,倫敦、米蘭、巴黎的 T 臺都出現了時尚品牌取材於當代藝術的作品,如 Versace 與加拿大藝術家 Andy Dixon,Dior 男裝創意總監 Kim Jones 與紐約藝術家 Daniel Arsham,Valentino 創意總監 Pierpaolo Piccioli 與英國藝術家 Roger Dean 等。
在深層和長期合作的層面,則是通過對藝術家和藝術項目的贊助支持。Cartier、Chanel、Hermes、Prada、Louis Vuitton 等頭部品牌都設有與文化藝術相關的基金會,其他奢侈品牌也經常通過與第三方基金會合作參與對當代藝術的支持。
就如在 LVMH 集團旗下 ESSEC 商學院擔任奢侈品牌管理教授的 Sonja Prokopec 所分析的,因為藝術能夠從深入到情感的層面與觀者對話,因此,將當代藝術融入到品牌的敘事中,便是一種能讓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更有深刻意義和內涵的形象的好方式。
但這些 T 臺上高光一刻或長期耕耘,都不如一場聲勢浩大的落地活動的效果來得更直接。
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在 11 月的上海,從位於靜安區中心的上海展覽中心,到徐匯區龍騰大道上的西岸美術館,奢侈品牌的名字紛紛出現在藝術與設計的大型展覽中。
義大利品牌 Fendi 在 ART 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上舉辦了自己在中國的第一場 Artist Baguette 典藏展。
Fendi Artist Baguette 典藏展現場
自 2007 年起,也即是 Baguette 手袋誕生十周年之際,Fendi 便開始與來自世界各地、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展開合作,讓他們發揮創意,將 Baguette 手袋打造成別具一格的藝術品。本次展出的 10 只藝術家合作手袋,最早可以追隨到 2007 年的第一次合作成果,其中還包括了中國新生代藝術家陳可的作品。今年的最新合作成果是由品牌藝術大使譚卓親力創作的藝術裝置《無限可能的 Baguette》。
Fendi 藝術大使譚卓和她創作的藝術裝置
《無限可能的 Baguette》
所有的 Artist Baguette 典藏手袋均是獨一無二的非賣品,作為 Fendi 藝術檔案的珍藏。品牌寄希望於這一系列能證明「藝術的因子一直流淌在 Fendi 的血液裡。Fendi 始終秉持著與藝術界別無二致的無限創意以及對工藝、品質的無限追求」。
中國新生代藝術家陳可的 Artist Baguette 作品
於近兩年因復刻而東山再起的 Baguette 手袋是品牌當下最著名的「經典款+爆款」,甚至在二級市場中也成為幾大「保值選擇」之一。此次 Artist Baguette 典藏展的舉辦,便可以被理解為品牌希望為 Baguette 手袋增加更深刻的內涵,助力其能在爆款的路上走得更順更遠。
法國品牌 Dior 一直是 ART 021 的常客,每年都會帶來 Dior Lady Art#5 的最新合作系列如期參加展覽,並為展覽的節目舉辦大型活動,邀請眾多明星、文化藝術認識、KOL 和 VIP 客戶參加晚宴或酒會,將展覽同時打造成社交媒體上的熱議話題,高效地收穫 MIV。
本次 Dior Lady Art#5 展覽現場
今年,Dior 再次帶來來自全球各地的十位藝術家參與的合作系列,藝術家們分別來自印度、非洲、俄羅斯、美國等多元文化背景,其中最吸引參觀者注意的仍是中國藝術家作品。
中國藝術家宋東設計的 Dior Lady Art#5
藝術家宋冬的設計「窗包」,是其從日常生活中的記憶和被不斷拆除的帶有時代印記的木質窗戶中得到啟發,運用「無用之用」的理念賦予「窗」以新的生命寄生在身體的運動中。他為 Lady Dior 賦予了提煉的圖形和色彩豐富的構圖,並搭配鏡子而使傳統的「包」的有了「窗」的屬性。觀者在面對這件作品時,隨著光、影的變化,也能從鏡中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與 Fendi 將 Artist Baguette 作為非賣品珍藏不同,Dior Lady Art#5 向珍貴手袋的收藏家們開放購買。
往期 Dior Lady Art#5 系列作品
顯而易見,作為實現銷售業績目標的主力軍,奢侈品牌深知沒有什麼其他品類能與包袋產品的顯見性、可創作性和高頻消費潛力相比,以包袋與當代藝術結合,是多數品牌諳熟的操作方式。
今年,Louis Vuitton 也與六位來自己世界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合作,推出了全球限量 200 只的 Artycapucines 系列,並將它們放在其於武漢舉辦的《看見 LV》歷史回顧展裡首次全體亮相,兩位合作中國藝術家中的何偉同樣來自武漢。此舉無疑在體現這一系列的藝術性的同時,加深了與武漢這個 2020 年最受人關注的城市之間的情感聯繫。
與 ART 021 一街之隔的 Prada 榮宅內,義大利品牌 Prada 也以全新藝術展的開幕活動參與了這場當代藝術的盛會——於 Prada 榮宅舉辦美國藝術家 Alex Da Corte 的特定場域展覽「橡膠鉛筆惡魔」(Rubber Pencil Devil),並將展覽持續至 2021 年 1 月 17 日。
本次展覽向所有公眾開放,只需要通過 Prada 榮宅小程序購票即可進入參觀
本次展覽是Alex Da Corte 2018 年所創作的同名影像作品《橡膠鉛筆惡魔》的創新展示。在原作品裡,藝術家用時長 160 分鐘的循環影像,將虛擬復古電視、20 世紀動畫、奇特人物形象和美式坎普文化融匯在一起,自己也變身為各類卡通人物和標誌性角色參與演出,製造了一個意義耐人尋味的夢幻時空。
為配合 Prada 榮宅的特別空間,藝術家將作品通過分布在兩個主樓層的 19 個不同色彩的大型背投影立方體中放映,展示原作 57 個章節中的 51 幕。因場域變化而帶來的形式創新,又相應地為作品的內容增加新的內涵意旨和解讀的可能性。
Prada 基金會的最新多學科項目「人類大腦」(Human Brains)邀請眾多神經系統科學家、心理學家、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和哲學家,參與「文化與意識(Culture and Consciousness)」線上會議,對人類大腦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支持這場展覽舉辦的是 Prada 基金會,其項目總監 Chiara Costa 介紹說:「Prada 基金會建立是出於 Miuccia Prada 和 Patrizio Bertelli 對藝術共同的興趣與熱情,以及他們對學習知識和新事物的渴望。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以創新和實驗性的方式支持當代藝術、文化和科學的發展。普拉達基金會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研究文學、電影、音樂、哲學、藝術和科學等人類活動並將其轉化為特定學科和文化產品的方式的機構。」
在徐匯區龍騰大道上的西岸美術館,Chanel 以香奈兒女性文化藝術基金協助蓬皮杜中心收藏的藝術家 Louise Campbell 的作品 Slow Relief(慢浮雕),參與了最新的《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展覽。
藝術家 Louise Campbell 作品 Slow Relief
關於奢侈品牌對參與當代藝術展覽的熱情,ART 021 聯合創辦人包一峰評價說:「經過 8 年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品牌、藏家和大眾認識並認可了ART021,更願意在這個平臺上呈現特別的藝術家項目。其中奢侈品與藝術的合作淵源深厚,在藝術博覽會的露出也是驚喜不斷。但最令人欣慰的是觀眾的反應。奢飾品在 ART 021 的展區,不僅吸引時尚愛好者,也吸引了藝術品藏家,近年來更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來參觀。我相信他們很有可能在未來同時成為高級生活方式和藝術珍品的終身消費者。」
當下的奢侈品消費者已經不再僅限於傳統的富有階層,"敢消費」的年輕人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業績來源,在但他們共同的需求都是讓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對一些人來說,在選擇強烈藝術內容相關的產品時,他們會說服自己正在購買的是一件有內涵的產品——顯然這裡被滿足的是他們對深刻意義的欲望。
擁抱新潮流雖叫座,奢侈品仍離不開來自當代藝術的賦能。WWD
撰文厲米隆
編輯胡開爾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