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8-04 11:11:35
最近,人工智慧領域的兩家獨角獸企業地平線和商湯都有「大事件」刷屏,一個是有「大將」加入——百度前科學家徐偉轉投地平線,一個是將有「巨資」投入——軟銀尋求向商湯投資約10億美元。人才和資金都正是AI初創企業競爭的法寶,這兩家明星公司顯然在暗暗地賽跑。
地平線:晶片+算法
7月24日,地平線又收穫一員大將——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傑出科學家徐偉宣布離開百度,加入地平線公司。他擔任地平線通用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在矽谷建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室,打造一個小而精的團隊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的研究,這是地平線繼南京、上海、深圳研發中心後,成立的第四個研發中心。
地平線由百度前IDL創辦人餘凱創建,於 2015 年 7 月成立,雖是一個初創企業,卻有一個優秀的人工智慧團隊,具有世界領先的深度學習和決策推理算法開發能力,將算法集成在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處理器及軟硬體平臺上。地平線是少有的既能做晶片又能做算法的人工智慧公司。
基於創新的人工智慧專用處理器架構BPU(Brain Processing Unit ) ,地平線自主設計研發了中國首款全球領先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晶片——面向智能駕駛的徵程(Journey)系列處理器和面向智能攝像頭的旭日(Sunrise) 系列處理器,並向行業客戶提供「晶片+算法+雲」的完整解決方案。
晶片是一方面,地平線還希望通過提供解決方案加快與產業對接。除了與BELLE、長安等品牌合作以外,地平線還與奧迪、英特爾、龍湖地產等企業合作,基於嵌入式的人工智慧晶片和相應的解決方案,讓AI在更多產業快速落地,賦能智能駕駛、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應用場景。
地平線從成立至今其強大的融資能力羨煞旁人,已經完成了種子輪、天使輪、A輪融資, 2017年年底,完成了由英特爾投資領投,嘉實投資、建投華科以及晨興資本、高瓴資本、雙湖資本和線性資本等共同參與的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一億美元。徐偉的加入和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建立會加快地平線B輪融資的步伐。
商湯科技: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
2018年4月,商湯科技剛剛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緊接著7月24日就有外媒報導,軟銀願景基因正在尋求向中國AI公司商湯科技投資約10億美元,當前雙方正在敲定最後的條款。
商湯科技已經完成了數輪融資,據計算融資總額度已經超過了16億美元,在最新的C+輪融資後,商湯科技的估值已經達到45億美元,成為目前全球總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公司。對於這樣一家公司,不得不引起業內人士關注。
商湯科技2014年成立,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原創技術,商湯科技初期團隊的骨幹員工基本上都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擁有學術界最早涉獵深度學習的華人團隊。成立不到四年時間,迅速成長為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
技術層面,商湯科技利用自建的深度學習超級計算機,開發了多項AI技術,應用在人臉識別、視頻分析、輔助駕駛等多個行業,打造「商湯驅動」人工智慧商業生態,以AI帶動產業升級。
業務層面,商湯科技已籤約採購的客戶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銀聯、海航集團、華為、小米、OPPO、vivo、美圖、新浪微博、京東等300多家知名企業。2018年初,商湯科技宣布 2017 年已實現全面盈利,並在智慧城市、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娛樂、汽車、金融、零售等行業實現快速落地,2018 主營業務合同收入同比增長 10 多倍。
對於商湯如此快速發展的秘訣,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徐冰曾談到一是因為商湯創始人的學校背景,一開始就非常關注技術的原創性,重視智慧財產權,同時,注重人才建設,因此逐漸打造出了較高的技術壁壘,這為商湯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其次技術的成熟正好趕上了國內市場的爆發。
編輯視點
對比兩家公司,除了側重的技術領域不同,其實很多方面兩者還是驚人的相似。創始人團隊都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都注重原創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都受到大咖資本的青睞、都避免了空談技術沒有商業落地場景的行業通病。如果現在給兩者分個高下,確實為時尚早,不過,商業落地元年之後,盈利能力應該成為評判AI企業的一大標準。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