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0 月,白宮的一份報告指出,在人工智慧的分支深度學習方面,中國發表的相關期刊文章已然超越了美國。諮詢公司普華永道預測,在 2030 年之前,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發展將會促使全球 GDP 增長 16 億美元;據估計,近一半的財源都將累積至中國。儘管美國在絕對數量上仍然領先,但近幾年來,中國研究人員所提交的人工智慧相關的專利申請數量增加了近 200%。
企業家正在利用中國的人才與數據優勢。許多人工智慧公司僅建立兩年時間,但與西方的同行相比進展神速。於是,中國已然擁有了一批視覺AI領域的獨角獸。
曠視科技,是世界最早一批用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人臉識別產品商用的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成立 7 年以來,一直不斷加大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投入,並已取得豐碩成果。除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曠視科技也在積極踐行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落地。據了解,截止目前,圍繞其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通過AI+IoT戰略布局,曠視科技已在手機人臉解鎖、徵信行業身份認證、安防系統疑犯追蹤、物流智慧機器人倉庫、新零售行業無人店鋪等領域實現產品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斷推進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同時,曠視科技也在積極踐行公益,回饋社會,承擔起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
微美雲息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AI全息視覺領跑的企業,其打造出第三代6D光場全息技術產品,其仿真度高達98%以上,用戶體驗可以用嘆為觀止來形容。超過 4325 個全息內容IP儲備, 相關專利 295 項,軟體著作 76 項,技術方面日趨成熟。其商業應用場景主要聚集在家用娛樂、光場影院、演藝系統、商業發布系統及廣告展示系統等五大專業領域。微美雲息已集全息AI雲移動軟體開發商、處事商、運營商身份於一身,也成為海內最大的全息AI領域整合平臺之一。
商湯科技,是國內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的人工智慧公司。商湯科技在 2014 年到 2018 年完成多輪融資,融資額超過 20 億美元。商湯科技憑藉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探索出獨具特色的「1(基礎研究)+1(產品及解決方案)+X(行業)」業務模式。據了解,商湯科技 2018 年在超過 18 個行業有各種各樣的落地場景,例如智慧型手機、智慧城市、智能汽車、醫療、零售、教育、互動娛樂等。以手機為例,商湯科技為OPPO、vivo、小米、華為這些手機品牌提供人臉解鎖、智能美顏、智能濾鏡等影像技術,讓手機拍照更好看,交互更有趣。
為何中國如此得天獨厚,便應當考慮人工智慧所需的投入。中國擁有豐富的兩大基本要素——計算能力以及資本。據諮詢公司 Gartner 報導,雲計算市場近年來已增長了 30% 之多,且將持續增長下去。據智囊團烏鎮智庫統計,2012 - 2016 年,中國的人工智慧企業獲得了 26 億美元資金,雖然低於美國同行的 179 億美元,但總體而言仍在飛速增長。
算法研發是一個不斷迭代、精心打磨的過程,工業界和學術界最大的區別是學術界希望創造更多的算法,追求更多的是新穎性和創造性,而工業界追求的是系統的功能、性能、穩定性指標,並不要求發明最新穎的算法,而是要依據業務需求和資源限制做出最好用的系統。在工業界進行算法改進,包括很多維度,如數據如何處理、數據規模和來源,參數設置、模型結構,還包括損失函數設計,模型加速算法等,每一個因素都可能對最終結果影響很大。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從系統角度去解決問題,比如設計新的系統處理流程,比如把問題定義為檢測問題還是識別問題。
對於如此多的算法模型,如果每個模型都需要不斷迭代,同時要支持不同硬體平臺的不同版本,在研發人員和訓練硬體資源受限條件下,如何持續打磨核心算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傳統的算法開發模式,算法工程師往往提起數據標註任務,由數據標註員標註完成數據標註,但算法工程師需要關心如何開發標註工具、如何培訓標註人員、如何轉換數據格式、如何提純標註完的數據,最後再手工方式在一臺物理機上將模型訓練出來。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黑石集團總裁施瓦茨曼指出,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出現了爆炸性發展。他表示,當他去中國時,看到不斷開設的新公司,而向人工智慧領域發展的公司正迅速增長。報導稱,中國將龐大的政府資金投入於人工智慧的研究與發展。普華永道全球主席羅浩智認為,如果美國的企業總裁、教育和政府不再在這方面加強,那麼美國很有可能會開始落後。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起步相對較晚,但是在技術研究等基礎設施方面正處於進步期。人工智慧的核心關鍵是海量的數據,中國人口基數大,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速,有龐大的數據資源優勢。因此,人工智慧的興起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期,也對中國的AI科技企業打開了市場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