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在科技巨頭積極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同時,如今得到了廣泛應用的同時,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各行業創新,這背後主要得益於計算能力、大數據和算法上的突破。尤其5G網絡商用後,支撐百億、千億級海量設備連接至網絡,使得萬物互聯成為現實,並結合人工智慧等新技,萬物互聯繼而向萬物智能轉變。
作為國內最早邁向人工智慧轉型的百度,市值已突破800億美元。在人工智慧語音賽道上深耕多年的科大訊飛,今天在資本市場也迎來突破,市值高達1028億元人民幣。在筆者看來,隨著人工智慧應用落地能提高,帶來了營收與穩健增長,是推動資本市場上漲因素之一。與此同時,依圖、雲從、雲知聲、雲天勵飛等AI獨角獸先後提交上市申請,以及曠視科技也處在輔導期,計劃科創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是新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且新規劃建議中多次提及人工智慧,預示著人工智慧與各行業融合成為發展趨勢。相信各界將會加大對新技術技術投入,以此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並推動數字經濟邁向智能經濟新形態。結合多年前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出: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
另外,為進一步落實發展人工智慧的決策部署,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開源、開放的產業生態不斷自我優化,包括基礎共性、倫理、安全隱私等方面標準的引領作用,2020年印發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促進創新成果與產業深度融合,注重與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機器人、車聯網等相關標準體系的協調配套,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意味著人工智慧將進入一輪新的發展機遇,尤其利用AI技術紮根垂直行業應用的企業將會迎來爆發式發展。諸如人工智慧在汽車產業的落地,掀起一輪智能汽車浪潮,特斯拉憑藉強大技術,使之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電動汽車,受到華爾街追捧,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作為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晉升為全球首富。
百度組建智能汽車公司的消息也塵埃落定,推動資本市場呈現快速上漲態勢,當前市值816億美元(5283億元人民幣)。對於百度而言,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型公司,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並選擇吉利作為合作方,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在智能語音這條賽道上,科大訊飛則是最大贏家之一,依據權威調研機構IDC所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軟體及應用(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在人工智慧市場之語音語義市場中,科大訊飛在該領域市場份額最為突出,其次是百度智能雲、阿里雲。
在物聯網方向,訊飛開放平臺智能硬體解決方案,推動AI技術在物聯網和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落地。在智能家居領域,面向運營商、家電廠商及開發者提供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能力,推動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與包括美的、格力、科沃斯等知名品牌均有合作。
在智慧教育場景,科大訊飛在智慧教育領域通過獨特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深度應用,構建覆蓋教育主場景的數位化和智能化教與學環境,以「因材施教」為導向,促進教育進步。在智慧醫療方向,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優勢,通過智醫助理AI輔診系統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排查病人、通過人工智慧助力相關部門和合作夥伴進行疫情的防控。
結合財報數據顯示:教育、醫療等賽道保持健康發展。截至2020年上半年,科大訊飛智醫助理已覆蓋13906個基層醫療機構,也促使智慧醫療業務成為科大訊飛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2020年上半年,來自智慧醫療產品線為科大訊飛貢獻了7442萬元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665%。
另外,科大訊飛曾在投資者交流會上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來自教育板塊營收同比增長50.55%,來自智慧醫療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19%。在筆者看來,這是驅動科大訊飛營收恢復增長的主要動力,2020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營收同比增長10.8%至72.8億元。此外,科大訊飛AI開放平臺成為國內主流平臺廠商之一,訊飛開放平臺向開發者提供人工智慧技術,面向企業應用、AIoT等場景。
整體而言,作為一家踐行人工智慧應用落地的廠商,科大訊飛聚焦在平臺+賽道優勢開始凸顯,基於AI平臺推動人工智慧在智能硬體、教育、醫療等細分場景得到應用。因AI技術應用不斷擴大,為科大訊飛發展釋放了增長潛力。
因計算能力、AI算法的提升,帶來了人工智慧技術在近年來得到高速發展,並應用至各行各業,為各界轉型升級注入活力。風口下人工智慧領域,湧現出無數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從AI晶片寒武紀,到機器視覺曠視、商湯、雲從、依圖四大獨角獸,他們吸晴無數。
其中,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先後提交科創板申請,曠視也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擬在科創板上市。作為專注於AI算法的曠視,結合應用,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細分賽道,提供包括算法、軟體和硬體產品在內的全棧式、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實現人工智慧應用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旗下新一代人工智慧生產力平臺框架曠視天元於2020年3月開源,以此降低開發者的門檻。
開發者可以基於曠視人工智慧生產力平臺平臺,覆蓋更多場景的應用,以此幫助企業快速、高效地建立企業內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包括曠視將人工智慧等能力引入施耐德電氣、一汽富維等企業的生產線,助力其數位化轉型。此外,在在計算機器視覺應用市場,在權威調研機構《人工智慧軟體及應用(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商湯、曠視科技與海康威視位居計算機視覺應用前三。
曠視作為人工智慧應用實踐者,主要A從細分、垂直市場入手,抓住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大趨勢,至此領跑該市場。並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簡化管理,以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再結合早前披露數據顯示,2016-2018年營收複合年增長率為359%,業績穩健增長,主要體現出尋找落地場景中逐漸取得成效。
最後,科技帶動的新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發展重要方向,新技術的應用,也推動信息科技進入AI時代,各行業利用AI、IoT和雲計算新技術帶來數位化創新,並為全球經濟注入增長動力。與此同時,智能化帶來的新經濟浪潮,釋放出千億美元市場機遇。全球人工智慧支出在未來四年翻一倍,由2020年501億美元,到2024增長至1100億美元,這一數據來自IDC。相信將會有更多科技企業有望獲得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並獲得網易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獎,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