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個網際網路從業者都能隨口蹦出計算機視覺(CV)、人臉識別、人工智慧等詞彙的年代,隨著多年發展,以人臉識別為主要技術突破口的國內AI賽道從過去的擁擠不堪,正進入「四超多強」的格局。
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這AI行業「四小龍」曾因隨著它們的激烈競爭和不斷刷新的融資數據而愈發令人矚目,中國AI正在從風口轉向現實。現在它們要做的不只是講故事。
疫情當前,雲概念無處不在,人工智慧在這場公共衛生事件中,業已粉墨登場。AI四小龍在這場首秀中,誰是扛大旗者?誰又被落在後面?
作者 | 阿布
來源 | 融中財經
在疫情爆發後,以AI四小龍為首的四家企業,紛紛祭出自家的拿手本事交出了第一份不一樣的答卷。
這一次,曠視又衝在了前頭,不是依靠技術,而是靠熱搜。
2月7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疫情防控相關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
這個央行3000億元的專項貸款利率只有3.15%左右。據報導北京有300家企業向當地地方銀行申請貸款574億,其中小米申請50億,美團40億,此外滴滴出行、奇虎360也都申請了貸款。
在拿到了7輪,價值95億人民幣的融資後,向來財大氣粗的曠視科技業也擠進「疫情防控相關重點企業」,網傳申請了1億元貸款,引起大家的廣泛質疑。
這筆低息貸款有多低?以這一個億為例,如拿到了這筆貸款,在銀行買基金,就能躺著賺到30-40萬。
據報導,這筆貸款將用於開發包括提高人群中戴口罩個人的識別準確度在內的新技術。
這是一項怎樣的技術?
簡單理解,就是通過無接觸即可實現測溫,在人流密集的場所,大大節省人力的同時,能夠快速排查疑似發熱人員。
曠視科技稱,「系統做的是戴著口罩的人臉檢測(找到視頻中的臉部在哪兒)而非識別身份,但是因為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就沒法找到大家的人臉鎖定額頭,所以我們系統的核心能力是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也能'更精準地'找到額頭進而檢測體溫。」
曠視科技2月6日官微消息也顯示,公司近期提出新的測溫解決方案,並於2月5日正式上線曠視AI測溫系統。該系統可以在 ±0.3℃的誤差下對戴口罩的人群遠距離測溫。
百度搜索這項技術,不少相關企業都推出了相關的檢測儀。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並不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的產品。
而為此特意申請一筆中小企業過冬專項款,微博科技領域博主馮大輝就毫不客氣的指出:某AI公司申請1億貸款,開發戴口罩的人臉識別技術。你還別說,雞賊公司永遠能看到機會。抗疫貸款發給他們幹啥?還不如直接發給口罩生產商。
更多的評論則指出,這樣做沒價值,就是個偽需求。
01
難言的曠視
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隨著招股書曝光,公司收入、盈利狀況等秘密逐漸被揭開,某種程度上,這些數據反映的正是過去幾年國內一時風光的人工智慧企業發展的畫面。某業內人士評價稱「第一個爬上岸的人,有可能是遊得快的,也有可能是想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但不管怎麼樣,只要爬上岸就露出了底褲」。
曠視招股書顯示,在收入方面,2016年收入6700萬元人民幣,2017年增至3.132億元,2018年增至14.269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358.8%。而2019年上半年,人民幣收入為9.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1.1%。
但相對應地,曠視科技虧損也逐年擴大。2016-2018年,三年分別虧損人民幣3.428億元、7.588億和33.516億;2019年上半年,虧損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613.3%,且比過去三年虧損總額還多。
2019年5月,曠視科技申請上市前不久剛剛披露過一筆7.5億美元D輪融資,完成D輪7.5億美元融資後,曠視隨即被曝眾股東集體退出。
人工智慧的高光時刻是2015年,那一年資金在這一領域集中。在融資層面,幾乎是你追我趕的屢創新高。在曠視科技完成12億美元的融資打響了起跑槍聲後,這場追逐賽馬上就進入了衝刺階段。
但這種盛況在2019年戛然而止。2019年全年,人工智慧投融資金額僅為600億人民幣,投資事件也由前一年的649起降至不足260起。
此次曠視申請貸款,從一個側面看出其資金鍊的緊張。但你不知道他們原來有多麼「壕」。
資料顯示,曠視的科研人才主要來自清華、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等國際頂級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來自谷歌、阿里巴巴、華為、微軟等跨國企業,薪酬待遇較同行高出不少。據職友集數據,曠視科技員工平均工資25060元,高出北京地區工資151%、北京網絡公司68%,相比之下,傳統安防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平均工資僅為12240元。
值得注意的,曠視產品的科研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研發開支費用僅有小部分用於專項技術研發,大部分被用作了員工工資、住房、股份等福利開支。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研發支出分別為2.05億元、6.12億元、4.68億元,分別佔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總收入的65 .6%、43.0%、及49.4%。
員工福利開支方面,2017年福利開支為1.39億,專項研發開支為3566萬;2018年,福利開支為4.2億元,研發開支僅有8645萬元;2019年上半年,員工福利開支3.09億元,研發開支為6129萬元,且這半年來,曠視科技的辦公租金及帶寬等基礎設施的開支幾乎趕上專項研發開支。
根據媒體早期採訪,印奇曾表示「在吃、喝、玩、樂上,我們給員工的福利支持是很豐富的。我信奉輕管理模式,實行彈性工作制,只要在工作日保證工作八小時就行,不管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也不需要打卡。」從招股書來看,曠視也確實做到了(用投資人的錢養人)。
02
半個身位賽 疫情看成色
曠視科技利用疫情名利雙收的算盤沒有打響,那麼同為四小龍的商湯、雲從、依圖表現如何?
疫情發生後,為了有效應對疫情,增加應對突發疾病的防治能力,急需大量計算資源。
商湯科技與深圳超算一起,免費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商湯提供包括20個GPU伺服器節點),支持研究人員對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進行大規模篩選,同時開展病毒突變預測等工作。
同時商湯上線了「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主要包含區域通行模塊和出入口通行模塊,可實現對人員體溫、口罩佩戴以及人員身份等多個方面的識別和管理,並能將實時信息統一展現及存檔。
商湯科技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號召,制定了AI基礎教育「停課不停學」解決方案,依託各省市教育資源雲平臺以線上視頻點播或直播方式,面向有需求的學生和教師免費提供AI科普和教學視頻,免費開放商湯SenseStudyAI實驗平臺課程。
同時,商湯智慧健康團隊基於在AI藥理、AI基因分析方面的長期研究積累,已經與至本醫療等多家專業醫療機構、科研高校強強聯合,針對「新冠」生物大分子治療方案進行相關研究。
依圖的切入方式更垂直。
疫情發生後,依圖醫療開展了基於CT醫學影像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
依圖方面表示,該系統基於肺部 CT 影像的定量評估和療效評價系統,結合臨床指標,輔助臨床快速評價病情、定量評估患者療效、評價患者預後,準確地輔助醫生快速進行病情分析和療效評價,為診斷、治療提供決策依據。據了解,該系統適用於放射科、呼吸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等臨床一線科室。
雲從方面,也部署了大運火眼人臉大數據系統、AI紅外無感測溫系統。相比之下,雲從似乎聲量較小,這似乎與它重點布局的金融業方面有關。
在這場疫情的首秀中,從落地場景的數量和含金量看來,明顯能看到依圖更擅長醫療領域的落地。這也是依圖一直在堅持的方向。
「依圖的強項在於醫療,雲從銀行方向比較強。」有業內投資人告訴融中財經。
曾有分析師直言「對於中小公司而言,繼續做好基礎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是沒有問題的。但對於估值動輒百億元級別的企業,唯一的一條道路就是成為偉大的ai產品公司,向著全面產品化、協同網絡生態演進。否則,單純的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基本上難以獲得匹配其估值的未來營業收入。」
但是,通過這場疫情,中國AI企業仍停留在體溫檢測等幾個相對初級的臺階上。AI能否幫我們在下一場瘟疫中倖存下來?通過此次疫情,檢驗了AI技術和企業的成色,以及場景落地,但除了人臉識別,我們還需要更多。
無論是依圖的醫療,雲從的金融,還是安防、物流、智慧機器人等,在行業落地上看,似乎並非越廣闊就越有優勢。這場疫情之下,或許唯有深挖某幾個優勢行業,掌握絕對話語權後,再進行橫向拓展,方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