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龍疫情秀:有人大舉進軍醫療,有人還在識別腦門兒

2020-12-14 騰訊網

在是個網際網路從業者都能隨口蹦出計算機視覺(CV)、人臉識別、人工智慧等詞彙的年代,隨著多年發展,以人臉識別為主要技術突破口的國內AI賽道從過去的擁擠不堪,正進入「四超多強」的格局。

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這AI行業「四小龍」曾因隨著它們的激烈競爭和不斷刷新的融資數據而愈發令人矚目,中國AI正在從風口轉向現實。現在它們要做的不只是講故事。

疫情當前,雲概念無處不在,人工智慧在這場公共衛生事件中,業已粉墨登場。AI四小龍在這場首秀中,誰是扛大旗者?誰又被落在後面?

作者 | 阿布

來源 | 融中財經

在疫情爆發後,以AI四小龍為首的四家企業,紛紛祭出自家的拿手本事交出了第一份不一樣的答卷。

這一次,曠視又衝在了前頭,不是依靠技術,而是靠熱搜。

2月7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疫情防控相關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

這個央行3000億元的專項貸款利率只有3.15%左右。據報導北京有300家企業向當地地方銀行申請貸款574億,其中小米申請50億,美團40億,此外滴滴出行、奇虎360也都申請了貸款。

在拿到了7輪,價值95億人民幣的融資後,向來財大氣粗的曠視科技業也擠進「疫情防控相關重點企業」,網傳申請了1億元貸款,引起大家的廣泛質疑。

這筆低息貸款有多低?以這一個億為例,如拿到了這筆貸款,在銀行買基金,就能躺著賺到30-40萬。

據報導,這筆貸款將用於開發包括提高人群中戴口罩個人的識別準確度在內的新技術。

這是一項怎樣的技術?

簡單理解,就是通過無接觸即可實現測溫,在人流密集的場所,大大節省人力的同時,能夠快速排查疑似發熱人員。

曠視科技稱,「系統做的是戴著口罩的人臉檢測(找到視頻中的臉部在哪兒)而非識別身份,但是因為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就沒法找到大家的人臉鎖定額頭,所以我們系統的核心能力是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也能'更精準地'找到額頭進而檢測體溫。」

曠視科技2月6日官微消息也顯示,公司近期提出新的測溫解決方案,並於2月5日正式上線曠視AI測溫系統。該系統可以在 ±0.3℃的誤差下對戴口罩的人群遠距離測溫。

百度搜索這項技術,不少相關企業都推出了相關的檢測儀。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並不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的產品。

而為此特意申請一筆中小企業過冬專項款,微博科技領域博主馮大輝就毫不客氣的指出:某AI公司申請1億貸款,開發戴口罩的人臉識別技術。你還別說,雞賊公司永遠能看到機會。抗疫貸款發給他們幹啥?還不如直接發給口罩生產商。

更多的評論則指出,這樣做沒價值,就是個偽需求。

01

難言的曠視

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隨著招股書曝光,公司收入、盈利狀況等秘密逐漸被揭開,某種程度上,這些數據反映的正是過去幾年國內一時風光的人工智慧企業發展的畫面。某業內人士評價稱「第一個爬上岸的人,有可能是遊得快的,也有可能是想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但不管怎麼樣,只要爬上岸就露出了底褲」。

曠視招股書顯示,在收入方面,2016年收入6700萬元人民幣,2017年增至3.132億元,2018年增至14.269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358.8%。而2019年上半年,人民幣收入為9.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1.1%。

但相對應地,曠視科技虧損也逐年擴大。2016-2018年,三年分別虧損人民幣3.428億元、7.588億和33.516億;2019年上半年,虧損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613.3%,且比過去三年虧損總額還多。

2019年5月,曠視科技申請上市前不久剛剛披露過一筆7.5億美元D輪融資,完成D輪7.5億美元融資後,曠視隨即被曝眾股東集體退出。

人工智慧的高光時刻是2015年,那一年資金在這一領域集中。在融資層面,幾乎是你追我趕的屢創新高。在曠視科技完成12億美元的融資打響了起跑槍聲後,這場追逐賽馬上就進入了衝刺階段。

但這種盛況在2019年戛然而止。2019年全年,人工智慧投融資金額僅為600億人民幣,投資事件也由前一年的649起降至不足260起。

此次曠視申請貸款,從一個側面看出其資金鍊的緊張。但你不知道他們原來有多麼「壕」。

資料顯示,曠視的科研人才主要來自清華、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等國際頂級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來自谷歌、阿里巴巴、華為、微軟等跨國企業,薪酬待遇較同行高出不少。據職友集數據,曠視科技員工平均工資25060元,高出北京地區工資151%、北京網絡公司68%,相比之下,傳統安防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平均工資僅為12240元。

值得注意的,曠視產品的科研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研發開支費用僅有小部分用於專項技術研發,大部分被用作了員工工資、住房、股份等福利開支。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研發支出分別為2.05億元、6.12億元、4.68億元,分別佔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總收入的65 .6%、43.0%、及49.4%。

員工福利開支方面,2017年福利開支為1.39億,專項研發開支為3566萬;2018年,福利開支為4.2億元,研發開支僅有8645萬元;2019年上半年,員工福利開支3.09億元,研發開支為6129萬元,且這半年來,曠視科技的辦公租金及帶寬等基礎設施的開支幾乎趕上專項研發開支。

根據媒體早期採訪,印奇曾表示「在吃、喝、玩、樂上,我們給員工的福利支持是很豐富的。我信奉輕管理模式,實行彈性工作制,只要在工作日保證工作八小時就行,不管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也不需要打卡。」從招股書來看,曠視也確實做到了(用投資人的錢養人)。

02

半個身位賽 疫情看成色

曠視科技利用疫情名利雙收的算盤沒有打響,那麼同為四小龍的商湯、雲從、依圖表現如何?

疫情發生後,為了有效應對疫情,增加應對突發疾病的防治能力,急需大量計算資源。

商湯科技與深圳超算一起,免費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商湯提供包括20個GPU伺服器節點),支持研究人員對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進行大規模篩選,同時開展病毒突變預測等工作。

同時商湯上線了「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主要包含區域通行模塊和出入口通行模塊,可實現對人員體溫、口罩佩戴以及人員身份等多個方面的識別和管理,並能將實時信息統一展現及存檔。

商湯科技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號召,制定了AI基礎教育「停課不停學」解決方案,依託各省市教育資源雲平臺以線上視頻點播或直播方式,面向有需求的學生和教師免費提供AI科普和教學視頻,免費開放商湯SenseStudyAI實驗平臺課程。

同時,商湯智慧健康團隊基於在AI藥理、AI基因分析方面的長期研究積累,已經與至本醫療等多家專業醫療機構、科研高校強強聯合,針對「新冠」生物大分子治療方案進行相關研究。

依圖的切入方式更垂直。

疫情發生後,依圖醫療開展了基於CT醫學影像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

依圖方面表示,該系統基於肺部 CT 影像的定量評估和療效評價系統,結合臨床指標,輔助臨床快速評價病情、定量評估患者療效、評價患者預後,準確地輔助醫生快速進行病情分析和療效評價,為診斷、治療提供決策依據。據了解,該系統適用於放射科、呼吸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等臨床一線科室。

雲從方面,也部署了大運火眼人臉大數據系統、AI紅外無感測溫系統。相比之下,雲從似乎聲量較小,這似乎與它重點布局的金融業方面有關。

在這場疫情的首秀中,從落地場景的數量和含金量看來,明顯能看到依圖更擅長醫療領域的落地。這也是依圖一直在堅持的方向。

「依圖的強項在於醫療,雲從銀行方向比較強。」有業內投資人告訴融中財經。

曾有分析師直言「對於中小公司而言,繼續做好基礎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是沒有問題的。但對於估值動輒百億元級別的企業,唯一的一條道路就是成為偉大的ai產品公司,向著全面產品化、協同網絡生態演進。否則,單純的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基本上難以獲得匹配其估值的未來營業收入。」

但是,通過這場疫情,中國AI企業仍停留在體溫檢測等幾個相對初級的臺階上。AI能否幫我們在下一場瘟疫中倖存下來?通過此次疫情,檢驗了AI技術和企業的成色,以及場景落地,但除了人臉識別,我們還需要更多。

無論是依圖的醫療,雲從的金融,還是安防、物流、智慧機器人等,在行業落地上看,似乎並非越廣闊就越有優勢。這場疫情之下,或許唯有深挖某幾個優勢行業,掌握絕對話語權後,再進行橫向拓展,方是上策。

相關焦點

  • AI四小龍:從「貼身肉搏」到各走一邊
    文/邱智麗近日,「AI四小龍」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在業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並稱為計算機視覺的「AI四小龍」。過去幾年,四家公司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高歌猛進,但因為算法瓶頸以及應用場景同質化問題,「AI四小龍」開始踏上不同的徵程,伴隨曠視、依圖、雲從招股書對外披露,外界得以一窺它們的AI版圖。
  • 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說亞洲四小龍了?其中一個已不如我國的一個城
    不過在幾十年前,別說是在世界了,就是在亞洲我國都不算特別突出,那時的亞洲四小龍似乎都要亮眼的多。可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焦點,什麼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已經很少有人被提及,甚至很多人連名字都叫不全了,這是為什麼呢?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同期,資本大舉入場,下注AI板塊。經過三四年,一級市場培養的人工智慧的項目,在當前加速了上市的步伐。11月底,海天瑞聲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12月以來,依圖科技、雲知聲先後進入科創板上市問詢階段,而雲從科技、雲天勵飛均進入科創板上市受理階段。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第一季度,人工智慧的上市潮即將到來。
  • IPO「搶救」AI四小龍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11年成立的依圖科技,在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中,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根據IDC的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它們佔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的60%,分列前四名;公司的估值也均超過了百億元量級。而現在,它們又幾乎是同時向二級市場衝刺。 10月20日,根據天眼查信息,雲從科技完成了章程備案,上市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獨家|人工心臟瓣膜「四小龍」之一傑成醫療或遭解散 藥明康德創始...
    圖|來源:公司網站傑成醫療可稱得上是國內TAVR「四小龍」之一。因為截至目前,國內共有四款已上市的TAVR產品。其中,傑成醫療的J-Valve於2017年4月取得國家藥監局的產品註冊批准,與啟明醫療的Venus A-Valve一起,成為先於進口同類產品,在中國獲批上市的首批國產TAVR產品。
  • 疫情助推AI與醫療結合速度 醫學影像和醫療大數據走在前列
    醫院目前所應用的醫療設備,逐步從信息化向智能化改造,醫療數據也從散亂的節點,通過大數據整理、分析,逐漸匯總成有利於醫療研究的人工智慧樣本。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AI技術也得到政策和產業支持,工信部此前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慧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號召儘快利用AI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充分挖掘AI技術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以及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
  • 疫情暴發「泛暴派」還在非法集會:有人高喊「港獨」口號
    陳肇始說,為超過40萬人的四類高危群組進行大規模檢測的計劃已經開始。她指出,雖然是自願性質,但由於疫情嚴峻,大家都希望接受檢測,不擔心參與的人數少。她表示,當局將在普通科診所為有輕微病徵的人做檢測,但在當前疫情爆發的情形下,衛生署和醫管局的力量要集中在檢測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士上。由於疫情形勢嚴重,香港醫院床位緊張。
  • ​四小龍集體衝刺上市,AI的寒冬結束了?-虎嗅網
    同屬「AI四小龍」的曠視科技則早在2019年8月25日披露港股IPO的招股書,在港股上市進程暫停後,今年有媒體曝出曠視或轉投科創板上市。另一AI獨角獸商湯科技雖未披露出明確上市計劃,但坊間已有不少其準備上市的傳聞。根據IDC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都佔據著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前四位。
  • 三年半虧損72億、計劃23億造芯,依圖科技加速逃離「AI四小龍」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梁昌均編輯 | 楊錦AI獨角獸開啟上市潮,素有「AI四小龍」之稱的依圖科技也在近日提交了科創板招股書,若進展順利,其有望成為四小龍中最先上市的企業。憑藉著同在計算機視覺(CV)方向的探索,依圖與曠視、商湯、雲從被並稱為「AI 四小龍」。但隨著資本趨於理性,AI同質化、落地慢、盈利難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外界質疑聲不絕於耳。曠視科技去年率先披露招股書,打響上市第一槍,AI企業的生存現狀也得以窺見,和曠視類似,依圖也面臨著高增長、高虧損、高投入的局面。招股書還暴露出,依圖科技正在逃離「AI四小龍」陣營。
  • 三星將大舉進軍雷射電視,妄想搶佔國內市場?
    業內渠道商傳出消息,三星將大舉進軍雷射電視,以在下一波產業競爭中尋找機會。 也就是說,按面積算,10年來電視機平均消費顯示面積增加了160%,且這一趨勢還在加速發展。
  • 臺灣三大電信運營商大舉進軍太陽能市場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三大運營商中華電信、臺灣大、遠傳電信大舉進軍太陽能市場。其中,臺灣大宣布,規劃投入上百億元新臺幣自建太陽能電廠,相關工程由臺汽電承包,預計2022年產出200萬度綠色電力,是臺灣首家自建太陽能電廠的運營商。臺灣大總經理林之晨預計,臺灣大最快2030年,最晚2040年可以達到100%使用綠色能源的目標。
  • AI算法助力醫生快速識別新冠肺炎 揭秘騰訊背後的醫療AI專利
    騰訊在醫療AI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迅速增長,截至目前,騰訊在醫療AI領域布局的專利已經多達300餘件,主要分布於醫療輔診、病案管理、藥品管理、風險監控及醫療影像等多個方向,其中以醫療影像最為核心,例如落地覓影產品糖網病變、肺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及乳腺等疾病早篩方向。
  • 謝霆鋒要聯手港漫教父黃玉郎 大舉進軍動畫界?
    公司 謝霆鋒要聯手港漫教父黃玉郎 大舉進軍動畫界?對於此次漢傳媒買下玉皇朝,有業內人士認為,謝霆鋒或將藉助黃玉郎的動漫資源和優勢,大舉進軍動畫界。受此消息刺激,漢傳媒5日股價大漲。截至午盤,該股報0.325港元,漲12.07%。智通財經查閱公告發現,耀琦公司和黃振隆分別擁有玉皇朝多媒體57.5%和21.14%的股權,交易後漢傳媒將獲得玉皇朝多媒體約78.64%股權。
  • 時評:格力地產進軍醫療,方大鋼鐵擬入醫藥,春天來了?
    圖源:百股精科華生物作為一家集生化、免疫和分子診斷核心優勢的企業,在疫情中也有著不凡的身手。據官網披露其新冠病毒IgM/IgG膠體金試劑盒已在義大利檢測中心廣泛使用。既然國內經濟的龍頭產業房地產還有鋼鐵行業開始進軍醫療,是醫療的春天來了嗎?據薪智和RISFOND《2019年度薪酬白皮書》披露,2019年醫藥行業離職率,第四季度專員11.72%,高管9.67%。而且總監級別和高管級別從第二季度開始,離職率越來越高。
  • 經濟增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龐建國:臺灣人均GDP墊底
    文丨瑾函 審丨安瀾 目前,新冠病毒仍然在侵蝕著多個國家,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風暴還未結束。尤其是一些歐美國家,如今正面臨著第二波疫情大爆發的局面。毋庸置疑,這將對目前及未來的全球經濟發展狀況都巨大影響。
  • 實時語音轉錄服務初創公司Otter.ai疫情期間使用量激增五倍
    「Otter.ai不同於Siri和Alexa,針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場。」Zoom視頻會議中實時交互性的文字記錄,以此幫助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的學生和遠程辦公員工更好地記錄Zoom會議筆記。Otter.ai是AISense推出的一款基於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的多人語音識別和轉錄產品。其人工智慧技術主要包括語言識別和聲音識別兩部分。語言識別能夠將歌曲和談話轉換為文本;聲音識別能辨別發言人的身份,使用人聲分離技術區分發言人,並為每個人的聲音生成獨特的聲紋配置文件,從而分辨同一個人其他所有的語音。
  • 「AI四小龍」難解虧損「魔咒」
    AI小巨頭再進化:差異化戰略分割市場江湖曾稱曠視、商湯、依圖、雲從為AI四小龍,起始於四家創業團隊均已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但五六年過去了,技術變遷、行業逐漸成熟,他們已經由以技術驅動業務的模式,進化為技術和產業雙輪驅動模式,在技術探索之外,也注重商業化發展。
  • 迪斯尼大舉進軍steam 21款經典遊戲打折開賣
    近日迪斯尼大舉進攻steam,共公布了21款遊戲,並且全部9折出售,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經典米奇2:雙重力量(Disney Epic Mickey 2: The Power of Two)這款經典遊戲也在其中。
  • 蔡英文很敢講,臺灣經濟居「亞洲四小龍」第一!
    導讀:日前,民進黨當局又給出了一大「喜訊」,臺灣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位居「亞洲四小龍」第一位。然而,對於蔡英文的興致勃勃,島內很多網友卻潑了一盆冷水。所謂「亞洲四小龍」是20年前的說法,難道民進黨還活在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