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汙染治理,公共機構應該怎麼做?

2021-01-12 澎湃新聞
塑料汙染治理,公共機構應該怎麼做?

2021-01-11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從塑料發明以來,塑料製品的使用日益廣泛,給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方便。但與此同時,塑料汙染問題也日益嚴峻,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如何在方便生活與保護環境之間尋找平衡,成為我們面臨的共同議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為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關於加強公共機構塑料汙染治理的工作部署,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節能降耗的濃厚氛圍,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我們倡議大家這樣做:

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

塑料用品勢在必行

讓我們以實際行動推動「禁塑」實施

能不用的不用,能少用的少用

更不能亂丟亂扔

文明始於心,「禁塑」踐於行

拯救地球,一起加油!

原標題:《塑料汙染治理,公共機構應該怎麼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
    實施塑料垃圾專項清理行動實施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行動實施塑料汙染監管執法行動實施塑料汙染治理政策制度保障行動實施塑料汙染治理宣傳引導和示範引領行動實施塑料汙染治理組織機制強化行動主要目標》《四川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辦法》《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制定本行動方案。
  • 朱兵:塑料汙染治理,中國的行動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深改委高度重視白色汙染的治理。現今塑料的使用量是半個世紀前的20倍,預計未來20年內塑料的生產量和使用量還會再翻一番。人們在享受塑料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塑料汙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海灘第一次報導發現塑膠袋以來,塑料汙染問題便一步步在發酵。世界各國對塑料汙染的認識隨著時間在不斷深化,各種力量交互作用尋求塑料汙染治理共識,思路和模式日漸清晰和豐富,行動力度不斷加強。
  • 塑料汙染治理,淮北這樣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決策部署日前,市生態環境局等多個部門聯合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共同推進我市塑料汙染治理工作 市生態環境部門市生態環境部門在做好日常監管工作的同時,加強對涉塑料汙染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 褚堂街道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宣傳活動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縣塑料汙染治理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2020年11月16日,遂平縣褚堂街道在全街道範圍內集中開展了塑料汙染治理宣傳活動。集中宣傳活動地點選擇在褚堂大街人員密集處進行。
  • 一文讀懂 |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
    一文讀懂 |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 2021-01-07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安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7月1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發布關於印發《泰安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指出,要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制度標準、嚴格執法監督、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強化科技支撐、加強宣傳引導,嚴把塑料製品生產、銷售關口,加強塑料製品使用、流通監管,推廣塑料製品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達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
  • 四川省印發公共機構「禁塑令」通知!2020年底開始!
    11月25日,從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獲悉,該局已印發《關於全省公共機構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塑料汙染治理的工作要求。《通知》按照2020年、2022年兩個時間段,分地區、分時間、分領域提出了四川省公共機構塑料製品禁限目標。
  • 四川省印發公共機構「禁塑令」禁塑目錄、時間表公布
    11月25日,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印發《關於全省公共機構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塑料汙染治理的工作要求。《通知》按照2020年、2022年2個時間段,分地區、分時間、分領域提出了四川省公共機構塑料製品禁限目標。
  • 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關於開展全市星級飯店行業塑料汙染治理...
    ,提高全行業、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和公德意識,根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等十一部門關於聯合開展2020年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文件精神,現就開展全市星級飯店行業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有關工作通知如下:一、專項行動時間2020
  • 倡導綠色生活,啟動塑料汙染治理,規範塑料分類
    # 31省份已發布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塑料,塑料汙染是食品汙染的重要源頭,今天讓我們關注塑料。一、塑料( plastics): 指以合成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增塑劑、穩定劑、抗氧化劑等助劑,在一定的條件下塑化而成高分子材料。合成樹脂:是由大量小分子的單體通過共價鍵聚合成的一類高分子。
  • 山西啟動塑料汙染治理行動
    >21215次閱讀 作者:王若群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1月27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11月20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啟動山西省2020年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
  • 倡導消費者每日少用一個塑膠袋 榆中縣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
    近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塑料汙染治理有關決策部署,榆中縣市場監管局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認真研究謀劃,突出「細、廣、準、嚴」四個 方面,在縣域內紮實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安排部署突出「細」。及時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傳達學習中央、省市縣相關文件及會議精神,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充分認識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上海將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支持可降解替代材料(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24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將推進塑料汙染治理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相結合,推動上海在塑料汙染治理方面率先取得成效。不僅是上海,近期已有多個省份密集發文,有序推進部分塑料製品的禁限工作。例如廣東省提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要帶頭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或者非塑製品。目標到2022年,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到2025年,進一步提高到50萬噸以上。
  • 劍指塑料汙染治本之道:垃圾分類、治理塑料汙染重大改革背景下的塑料回收,深圳4月8-9日
    1、 助力國家重大改革,推動全新政策發展環境;2、 加快建設塑料閉環;3、 促進再生材料使用、回收再生減稅、可回收性設計等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政策出臺;4、 把握垃圾分類、治理塑料汙染,這2個國家重大改革帶來的新產業機遇;5、籌備2020年10月13-15日(寧波)首屆中國國際塑料可持續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新塑料經濟大會
  • 「分類時代」專訪:公共機構年底全覆蓋,「莞版限塑令」即將出臺
    全市有超過1400家公共機構,在今年年底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我們要深刻認識垃圾分類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具體實踐,「減量化」減的是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守護的是綠水青山;「資源化」增的是經濟效益,創造的是金山銀山;「無害化」守護的是環境健康和人體健康,保障的是民生民利。
  • 重慶制定塑料汙染「三步走」治理目標 今年將率先在中心城區禁止...
    重慶制定塑料汙染 9月29日,市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按照國家工作部署和市政府要求,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的《重慶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
  • 市委深改委召開會議,審議《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
    會議審議了《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指出,要把塑料汙染治理作為推動全市綠色發展的重要任務,迎難而上、持續深化。強化塑料汙染治理的科技支撐,聚焦六大重點行業、四類重點場所和四類沿線區域,加強專項治理和協同治理。加大塑料汙染治理領域監督執法力度。黨政機關帶頭抓好落實,示範帶動全社會參與塑料汙染治理。
  • 武漢: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吸管年內告別餐桌
    新華社武漢12月2日電(記者饒饒)武漢市日前正式出臺《武漢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對於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及銷售、快遞包裝禁塑時間表、環保袋推廣應用以及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劃。預計到2025年底,武漢市將基本建立塑料汙染治理的長效機制。
  • 31省份已發布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禁塑令...
    隨著「禁塑令」正式落地,全國各地商超、外賣等塑料使用「大戶」紛紛開始推出減塑舉措和過渡辦法。專家表示,塑料汙染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可降解塑膠袋的回收和處置都要有相應的配套系統,需要一定適應時間,應先抓好重點品類、重點場所,形成一定經驗再進行逐步推廣,才能有序推進塑料汙染治理。
  • 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工作組赴海口檢查了解塑料汙染治理情況
    22日上午,在位於海口金鹿工業園區內的海口誠佳美塑料包裝有限公司廠區內,公司負責人向來訪的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工作組成員們仔細介紹公司產品情況,並表示目前已經與不少餐飲企業、食品公司和酒店等市場主體展開合作,努力推廣無「白色汙染」的可降解產品,為海南全面實施「降塑」工作助力。工作組成員在海口誠佳美公司廠區調研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