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輸液大國」,許多人生病了就會對輸液「情有獨鍾」。那麼,輸液是治療的首選方式嗎?究竟什麼情況下才需要輸液呢?
今天就請「輸液」本人聊聊它的故事~
Q1
你好,輸液!先來個自我介紹吧?
輸液:大家好,很榮幸能跟大家見面。有人喜歡我,說我見效立竿見影;也有人害怕我,說我「扎針疼」。我俗稱「打點滴」或者「吊鹽水」,可以是鹽水(氯化鈉),可以是電解質,可以是營養物質,也可以是膠體,他們各自對人體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我「出生」時,必須做的檢查:微生物、熱原,澄明度,pH值,滲透壓,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劑。
其實我還要澄清一點,有人害怕「吊鹽水」,真的罪不在我,多半還是扎針技術有待提高啦!
Q2
很多人一生病,就喜歡讓醫生請你出來,你真的能打敗所有疾病嗎?
輸液:說來挺慚愧的,雖然我相較其它給藥方式,確實具有劑量精準、快速達到穩態血藥濃度、迅速發揮藥理作用等優點;但也會存在著造成疼痛、組織損傷、引發併發症、迅速出現不良反應等缺點。
有些疾病我真的戰勝不了,因為併發症、不良反應的出現,會讓原本受傷的機體受到更深的傷害,這是我所不願看到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再喜歡我也不要輕易地使用我,除非遇到了以下三種情況:
昏迷不醒或吞咽困難;
出現嚴重吸收障礙,例如反覆嘔吐、嚴重腹瀉;
病情危重,要求藥物在體內迅速達到穩態濃度;
Q3
使用你的時候,輸注的速度有講究嗎?
輸液:這個還真的必須講究!自行加快或調慢滴速,都會影響我發揮療效,或者增大不良反應發生的機率。
滴注的速度是由患者的年齡、病情、藥物性質、輸液量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絕不能隨意調節。
按照患者的年齡舉例:
老年人滴注速度建議控制在每分鐘20~40滴,
成人滴注速度建議控制在40~60滴/分鐘,
學齡兒童控制在15~30滴/分鐘,
1~3歲幼兒為10~15滴/分鐘,
12個月以內的嬰兒為8~10滴/分鐘,
新生兒一般控制在6~8滴/分鐘。
Q4
你還有什麼話想對廣大患者朋友講嗎?
輸液:我是一袋輸液,我很樂於為大家服務,但請記住,我並不希望被「人見人愛」,正確選擇給藥方式至關重要。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輸液風險堪比一次小手術」!請合理使用醫療資源,只有安全、合理用藥才能夠真正地為大家的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