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改」受益面擴大,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

2020-12-22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經歷了近一個月的「連陰雨」天氣後,貴州進入了多雲少雨的時段。貴州省銅仁市國榮鄉建檔立卡殘疾人家庭的周平昌老人表示,現在下雨再也不怕摔跤、上廁所淋雨了。殘聯幫她家修了和城裡一模一樣的無障礙廁所,門口地面換成了水泥地,解決了雨後地面溼滑,容易摔跤的問題。據了解,周平昌是一級殘疾,她的兒媳婦是二級殘疾,行動不便。此前的廁所只是一個用茅草搭起來的簡易圍欄,趕上下雨,上廁所成了她們最頭疼的事情。如今,廁所成為了家裡最嶄新、最便捷的地方。

據統計,我國是世界上殘疾人數佔總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之一,平均每6個家庭就有1個殘疾人,為殘疾人特別是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不僅能方便生活起居,提高生活質量,還可以解放殘疾人的家庭成員,這是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特殊需求群體融合共享社會生活的重要前提條件。「十三五」以來,中國殘聯將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部署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脫貧第一步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基本條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更是維護和保障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的一件大事。

殘疾人對能在家庭生活中無障礙做家務、洗浴、使用衛生間、與他人溝通,有著迫切的需求。為殘疾人特別是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不僅能方便生活起居,提高生活質量,還能解放原本被佔用的家庭勞動力,改善殘疾人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助力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

北京市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主任唐佔鑫認為,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重度殘疾人實現脫貧的第一步。唐佔鑫因脊椎損傷導致下半身癱瘓,她是長江商學院建校以來的第一位輪椅學員,她創辦的「希望之家」幫助很多因後天意外造成脊髓損傷的傷友,進行「生活重建」回歸社會。唐佔鑫表示,對一名重度殘疾人而言,無障礙家庭改造不單是環境的改造,更是自信心的建立。只有家裡的生活能自理、行動自如,才敢走出去;只有走出去了,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才有可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可以進一步進行康復,最終做到自尊、自愛、自強。由此可見,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脫貧路徑中的關鍵一環,相關內容也已納入國家法規、規劃、政策。

2016年,國務院《「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提出「切實加大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力度」。同年,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等26個部門和單位印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有效擴大」,「加大對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扶持力度,在制定和實施搬遷規劃中同步做好家庭無障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加快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實施進度,在危房改造中同步做好無障礙改造」的目標和措施。

2017年,為規範工作程序和內容,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技術指導支持,中國殘聯下發了《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同年9月,中國殘聯張海迪主席在全國政協第22次議政性常委會上作《高度重視解決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問題》的書面發言,提出將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納入精準扶貧目標,加大改造資金投入,提升改造內容和技術水平的建議。

「十三五」期間,中國殘聯向財政部爭取中央彩票公益金補貼資金8.33億元,約為23.8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補助,約為「十二五」的3倍。據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動態更新數據統計,2016-2019年,全國共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435萬人,其中包括55萬貧困重度殘疾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率從2017年的9.6%上升到2019年的40.7%。國務院扶貧辦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綜合評價,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為「好」。

制定實施殘疾人家庭改造標準,讓細節與生活契合

多年來,中國殘聯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社會各方一直致力於推動全國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表示,針對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的改造,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首先,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需求迫切、量大面廣。其次,改造項目和水平不高。由於受資金等客觀條件限制,現有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項目還僅限於修建坡道、加裝扶手等簡易改造,改造標準偏低、水平不高,改造項目與殘疾人的實際需求與期盼差距較大。

唐佔鑫表示,當前仍有大量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因缺少對殘疾人個性特徵的關注、監管施工不嚴等原因,致使有些改造偏離無障礙設計的初衷,有的甚至出現事與願違的情況。

針對這些問題,2017年中國殘聯下發了《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制定實施了《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工作原則、內容和保障措施;組織編寫了《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程服務承接機構準入標準(試行)》《政府購買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服務規範(試行)》《政府購買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服務評價標準(試行)》,為各地開展改造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另外,在《地方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成果及案例》中,還匯集27個省市的成果經驗。其中,南皮縣「量身定製」的家庭無障礙改造,體現了差異化設計以求無障礙輔助效果的最大化。南皮縣潞灌鄉東唐家務村村民小迪在9年前因意外事故造成脊髓損傷,下身癱瘓,常年與輪椅相伴,原本可以一步跨過的水泥臺階變成了走出家門的絆腳石。如今,家門口的兩級臺階改造成長4米、寬2米的水泥坡道,廚房安裝了不鏽鋼移動式低位灶臺以及四排扶手。整個居家環境沒有了障礙,小迪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他最大的感慨是終於不用爬著出家門了。另外,小迪還表示,現在不僅可以坐輪椅去燒水做飯,還能在家焊接小型變壓器,多幹幾份賺錢的零活,日子更有盼頭了。

家庭無障礙改造是細節的優化——住宅改造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與殘疾人的生活保持契合,在細節的處理上用心用情,見微知著,最大化地體現安全、實用、便利,處處彰顯對殘疾人的關懷。

進一步擴大重度殘疾人「家改」受益面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雖然疫情當前,但工作力度未減。2020年3月,中國殘聯下發《關於切實做好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通知》;4月,召開十省區殘聯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視頻督導會,繼續加大對地方督導力度。

7月15日,中國殘聯與民政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衛生健康委、銀保監會、國務院扶貧辦、全國老齡辦8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將殘疾老年人作為家庭無障礙改造重點支持和補助對象,對於擴大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受益面、推動建立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長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按照中國殘聯要求,各省區市出臺了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政策文件,其中河北、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甘肅等24個省區市為省委省政府辦或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或省殘聯與住建、民政、扶貧辦、財政等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文件層級高,實施力度大;一些地方通過將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納入脫貧攻堅大局、爭取財政加大資金投入等多種措施推進,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河南省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累計為21.4萬餘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河南省駐馬店市、信陽市、平頂山市,山東省滕州市,陝西省子長市,江西省興國縣,河北省南皮縣等建檔立卡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也都取得了明顯進展。

當前我國針對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成績斐然,但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針對下一步工作安排,中國殘聯維權部周建主任表示,中國殘聯將進一步指導各地加大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力度。

一是,力爭8月底前完成2020年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任務,切實滿足貧困殘疾人改善家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迫切需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其他有需求的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根據殘疾人的殘疾狀況、需求與居住環境,增加投入,提高改造標準,提升改造水平。

二是各省級殘聯要加大本地改造工作評估檢查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加強督導,發揮監督評估工作的正向激勵作用,既關注評估數量,又關注質量效果,確保改造發揮效益;要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全過程各環節公正透明。

三是要切實落實民政部、中國殘聯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整合資源,形成殘疾人、老年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合力;結合脫貧攻堅普查工作開展,認真總結「十三五」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成效和經驗做法,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探索建立殘聯、民政、老齡、財政等多部門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

新京報記者 曲筱藝

編輯 李錚 校對 李世輝

圖片 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呂世明:推動家庭無障礙改造以解放勞動力 是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
    「十三五」以來,中國殘聯將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部署推進。解放勞動力,是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實現脫貧第一步。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中國殘聯仍將繼續重點推進此方面工作。記者:無障礙建設已納入國家政策,涉及脫貧方面規劃是否也在逐步推進?
  • 【脫貧攻堅(黑龍江篇)】聚力實現殘疾人高質量脫貧 黑土地上繪脫貧...
    記者從黑龍江殘聯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省持證殘疾人數1102366人,其中,建檔立卡持證貧困殘疾人有望在年底前全部脫貧。打好產業組合拳,聚力高質量脫貧就業穩,產業興,收入就能增加,脫貧就有底氣。時至冬季,黑龍江進入了漫長的「貓冬期」。
  • 黑龍江聚力實現殘疾人高質量脫貧 黑土地上繪出脫貧新畫卷
    記者從黑龍江殘聯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省持證殘疾人數1102366人,其中,建檔立卡持證貧困殘疾人有望在年底前全部脫貧。打好產業組合拳,聚力高質量脫貧就業穩,產業興,收入就能增加,脫貧就有底氣。時至冬季,黑龍江進入了漫長的「貓冬期」。
  • 張海迪:殘疾人脫貧 一個也不能少
    中國殘聯主席、康復國際主席張海迪出席大會並發表題為《殘疾人脫貧 一個也不能少》的主旨演講。張海迪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這就意味著有8500萬個痛苦,特別是重度殘疾人和家庭就更加痛苦。殘疾不是哪一個人的痛苦,而是人類的痛苦之一。」
  • 開封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
    1-11月份,為建檔立卡低保對象4.7萬人,發放低保資金9890.6萬元;為建檔立卡特困人員8393人,發放特困資金4368.5萬元;為建檔立卡臨時救助對象988人,發放臨時救助金98.32萬元;為建檔立卡殘疾人2.1萬人,發放「兩項補貼」1349萬元。累計為各類建檔立卡救助對象7.7萬人,發放救助補助資金1.57億元。3.深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
  • 【中國的脫貧智慧】麗江寧蒗這35名殘疾人有了新「家」,住著溫馨...
    家門口的服裝廠,讓寧蒗易地扶貧搬遷的建檔立卡戶不但住進了新房,還有了工作。、顧家兩不誤2019年11月,對於寧蒗縣1506名建檔立卡戶來說,是改變終生的一個月。為更好地帶動進城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寧蒗縣委、縣政府的方針政策響應下,寧蒗縣人社部門與金開生物開發有限公司開設了扶貧車間。金開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的服裝廠吸收了進城安置一二三期貧困戶家庭成員150人就地就業。作為縣級殘疾人就業示範基地,金開生物開發有限公司也積極招錄殘疾人到公司工作。
  • 我市不讓一個殘疾人在小康路上掉隊
    市殘聯把今年定為「殘疾人就業提升年」,拿出專項資金聯合市人社局舉辦了5場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現場籤訂就業協議210餘人,全年新增205名殘疾人就業;出臺安置殘疾人就業企業和殘疾人創業個人獎勵辦法,把殘疾就業列入縣(區)殘聯績校管理考評項目,按規定與殘疾人籤訂用工合同,繳納各種保險。培訓推動。
  • 橫縣:甜玉米喜獲豐收 助力殘疾人增收致富
    11月27日上午,正忙著在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採摘甜玉米的青桐村委貧困殘疾人黃桂芬高興地說。當天,橫縣校椅鎮青桐村委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熱火朝天,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路旁成堆的甜玉米散發著誘人的清甜味,經過3個多月的管理,甜玉米喜迎豐收了。
  • 安徽要求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新華社合肥12月1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近日從安徽省民政廳獲悉,今年以來,安徽全省57423名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納入低保範圍,6368名孤兒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收官階段,安徽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精準落實落細各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即時救助。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安徽健全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群體的保障制度,推出「分類施保」「單人保」「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政策,啟動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
  • 我省部署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對象再排查 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脫貧攻堅已至全面收官的倒計時階段,省民政廳日前作出部署,對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措施再落實、對象再排查、目標再檢索,特別是對易返貧致貧人口等農村低收入群體「回頭看」,全面摸排核查,做到底數清、對象準,嚴格對標對表百分百完成任務,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 「六個精準」助推脫貧攻堅 太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六個精準」脫貧攻堅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路徑。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104戶55992人,已全部脫貧。扶貧對象精準。
  • 【決勝2020】上蔡縣:從產業到家庭,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2016年起,上蔡縣連續4年被評為「駐馬店市脫貧攻堅先進縣」,5年來實現減貧18萬人,17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上蔡縣用5年的時間,在豫南的土地上書寫了脫貧攻堅的美麗華章。  一片園區 致富一方  2018年,上蔡縣規劃建設了上蔡縣狀元紅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而從園區建設開始,劉美蓮就在園區裡務工。
  • 融創助力超過四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
    攝影:周藝暢人民網昆明11月25日電 (符 皓)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為助力精準脫貧,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 )深度參與了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雲南省廣南縣、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紅衛村、貴州省雷山縣龍塘村等13省市21個貧困村的脫貧攻堅,助力超過40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出列。
  • 廣元為152名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
    54歲的張記成,家住青川縣板橋鄉上壩社區,是肢體三級殘疾人,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8月,市假肢站第6次為張記成免費裝配了新的假肢。現在,隨著市假肢站驗配技術越來越成熟,裝上假肢的張記成成了家裡的全勞動力。他說:「振作起來了,就一定能做成事。」
  • 照護一個人 解脫一群人 脫貧一家人
    單縣探索出「四護一保」新模式,切實解決了貧困重度殘疾人「脫貧不解困」難題,有效改善了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環境及質量,實現「照護一個人,解脫一群人,脫貧一家人」。 「以後你就不用趕集理髮了,我一月兩次來你家裡,洗澡、理髮、修剪指甲、換洗衣服及床單被罩、打掃房間衛生。只要您需要,我啥事都能幫您幹。」
  • 安徽精準發力解決「因殘致貧」: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脫貧比例...
    5年來,通過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光伏扶貧、教育扶貧、異地扶貧搬遷等方式,安徽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安徽省累計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63.95萬,佔農村持證殘疾人149.74萬人的42.7%,截至2019年底,61.94萬殘疾人實現了脫貧(其中2019年脫貧殘疾人8.84萬人),脫貧比例達96.9%。
  • 天津日報|掛牌督戰助力于田縣脫貧攻堅——西青區2000萬元資金落實...
    據了解,于田縣共有27個村納入掛牌督戰,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956戶,貧困人口7897人。西青區成立了社會力量助力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掛牌督戰領導小組,下設27個掛牌督戰村工作專班,組建了區、鎮兩級掛牌督戰專員工作組。
  • 益陽大通湖區:11個省級貧困村 980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帽」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徐鋼)「益陽大通湖區11個省級貧困村,3962戶9801人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戶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3.7%下降為0。」12月9日上午,在益陽市大通湖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大通湖區委委員、區辦主任、區委新聞發言人譚鐵軍高興地向媒體記者宣布。新聞發布會現場。大通湖區是國家商品糧、淡水魚類生產基地,也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轄區內有4個鄉鎮和1個辦事處。
  • 「中國創翼」設立創業扶貧專項賽 助力脫貧攻堅收官戰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由人社部等六部門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專門設置了「創業扶貧專項賽」,發現、培養和宣傳帶動扶貧的優質創業項目,為脫貧攻堅收官戰加油鼓勁。隨著賽事的不斷推進,各地湧現出了一大批創新創業助力扶貧的「領頭羊」,講述了一個個不畏艱難矢志扶貧的感人故事。
  • 脫貧路上不落一人—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林 彬)筆者昨日從淮濱縣獲悉,今年以來,該縣把特殊貧困群體兜底保障作為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關鍵舉措,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推進「三級負責、七種模式」兜底保障工作。 為保障特殊貧困群體同步小康,該縣緊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中無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齡獨居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等特殊貧困群體,通過實行縣鄉村「三級負責」,縣級社會福利機構集中託養、兒童福利院集中收養、精神病醫院集中康復、縣級殘疾人託養機構集中照護、鄉鎮殘疾人託養機構集中照護、鄉鎮敬老院供養託養、村級幸福大院集中託管七種模式實施兜底保障,讓他們有尊嚴、更體面地生活,進一步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