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世明:推動家庭無障礙改造以解放勞動力 是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記者王晶)對於殘障人士來說,障礙總在不經意間出現,可能是門口的臺階,也可能是不連續的坡道,或是高出地面幾截的灶臺。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基本條件。為殘疾人特別是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不僅方便他們的生活起居,還能解放原本被佔用的家庭勞動力,是助力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

8年前的今天,國務院頒布我國首部關於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行政法規《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標誌著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步入了法制化軌道。那麼,時至今日,無障礙環境建設將如何惠及脫貧攻堅?我國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的改造,是否還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殘聯副主席、中國殘聯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辦主任呂世明。

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潭柘新區社區6號院,殘疾人及家屬在無障礙坡道上通行(央廣網發 北京市殘聯供圖)

平均每6個家庭有1個殘疾人

——無障礙地使用衛生間、與他人溝通 他們需求迫切

記者:目前來講,殘疾人對於無障礙環境建設有何實際需求?

呂世明:殘疾人對在家庭生活中無障礙地做家務、洗浴、使用衛生間、與他人溝通等方面,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我國是世界上殘疾人數佔總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平均每6個家庭就有1個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特殊需求群體融合共享社會生活的重要前提條件。「十三五」以來,中國殘聯將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部署推進。

解放勞動力,是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實現脫貧第一步。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中國殘聯仍將繼續重點推進此方面工作。

記者:無障礙建設已納入國家政策,涉及脫貧方面規劃是否也在逐步推進?

呂世明: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脫貧路徑中的關鍵一環,政策正在逐步落實。

2016年,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等26個部門和單位印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有效擴大」等目標和措施。

2017年,中國殘聯下發《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技術指導支持;同年9月,張海迪主席在全國政協第22次議政性常委會上作《高度重視解決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問題》的書面發言,提出將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納入精準扶貧目標。

記者:無障礙建設除了惠及殘疾人,還有哪些必要性所在?

呂世明:老年人、兒童也將受益,所以我們要特別關注建立無障礙設計和設施產品認證制度、高度重視老舊小區無障礙改造、農村和特色小鎮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無障礙智能產品的科技研發智造和應用效能等。不應當把無障礙看做是一個高配,而應當是標配,無障礙絕不是小眾群體受益,而是大眾所需。

2016至2019年,全國為435萬人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其中包括55萬貧困重度殘疾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率從2017年的9.6%到2019年的40.7%。

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央廣網發 中國殘聯供圖)

讓殘疾人「行得通、出得去」

——制定「家改」標準 要與殘疾人的生活保持契合

記者:無障礙環境需求日益增多,我國還面臨著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呂世明:當前,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針對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的改造,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首先,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需求迫切、量大面廣。

其次,改造項目和水平不高。由於受資金等客觀條件限制,現有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項目還僅限於修建坡道、加裝扶手等簡易改造,改造標準偏低、水平不高,改造項目與殘疾人的實際需求與期盼差距較大。

記者:家庭無障礙改造是細節的優化,如何體現對殘疾人的關懷?

呂世明:就此,2017年,中國殘聯下發了《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標準,為各地開展改造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實際上,家庭無障礙改造是細節的優化,住宅改造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與殘疾人的生活保持契合,在細節的處理上用心用情,見微知著,最大化地體現安全、實用、便利。

記者:從「配餐」到「點餐」,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如何體現差異化?

呂世明:以河北省滄州南皮縣為例,「量身定製」的家庭無障礙改造,體現了差異化設計以求無障礙輔助效果的最大化。9年前,南皮縣潞灌鄉東唐家務村的小迪因意外事故造成脊髓損傷,下身癱瘓,需常年與輪椅相伴,原本可以一步跨過的水泥臺階變成了走出家門的絆腳石。

如今,家門口的兩級臺階被改造成長4米、寬2米的水泥坡道;廚房安裝了不鏽鋼移動式低位灶臺以及4排扶手。他可以坐輪椅去燒水、做飯,還能在家焊接小型變壓器,多幹幾份賺錢的零活。

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央廣網發 中國殘聯供圖)

逐步擴大「家改」受益面

——8月底前完成2020年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記者:要實現這個「小目標」,如何實現多部門聯動?地方如何具體落實?

呂世明:疫情當前,但推動這項工作的力度未減。

7月15日,中國殘聯與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全國老齡辦等8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將殘疾老年人作為家庭無障礙改造重點支持和補助對象,這對於推動建立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長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河北、遼寧、黑龍江、浙江等24個省區市為省委省政府辦公廳或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或省殘聯與住建、民政、扶貧辦、財政等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文件層級高,實施力度大;一些地方通過將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納入脫貧攻堅大局、爭取財政加大資金投入等多種措施推進。

記者:聚焦脫貧攻堅,下一步還有哪些安排?

呂世明:中國殘聯將要求各省級殘聯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督導,既關注評估數量,又關注質量效果,確保改造發揮效益。

此外,也要切實落實民政部、中國殘聯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整合資源,形成殘疾人、老年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合力,探索建立殘聯、民政、老齡、財政等多部門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

接下來,力爭8月底前完成2020年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任務。

相關焦點

  • 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改」受益面擴大,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
    「十三五」以來,中國殘聯將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部署推進,取得明顯成效。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脫貧第一步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基本條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更是維護和保障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的一件大事。
  • 益陽大通湖區:11個省級貧困村 980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帽」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徐鋼)「益陽大通湖區11個省級貧困村,3962戶9801人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戶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3.7%下降為0。」該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大閘蟹、小龍蝦、大米、小果蔬等特色產業成為扶貧主導產業。目前,全區參與產業扶貧的經濟組織28個,3773戶9412人通過產業帶動增收。該區不斷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2016年來,累計培訓致富帶頭人129人次、貧困勞動力1053人次;支持有意願、有條件的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252萬元。
  • 宿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同時,全市建成6個殘疾人就業創業支持中心,3132名殘疾人穩定參加輔助性就業勞動實現增收。社會保障提升工程的大力實施,讓殘疾人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我市向困難殘疾人發放低保標準25%-100%不等的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擴面至低保家庭外無固定收入三級精神和三級智力殘疾人,共計向10.9萬人次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2.69億元。
  • 永嘉網丨提升服務水平讓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
    提升服務水平讓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今年已經改造完成5家三星級殘疾人之家,為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89戶核心提示:殘疾人一直是社會各界關心關愛的重點群體。在2020年,我縣民生實事項目中提出改造星級「殘疾人之家」4家、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59戶,並為我縣2萬餘名殘疾人提供意外保險等民生實事。記者從縣殘聯了解到,目前這幾項民生實事,我縣均已按時完成。殘疾人一直是社會各界關心關愛的重點群體。
  • 【決勝2020】上蔡縣:從產業到家庭,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李漢章家有4口人,2014年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據李漢章自己介紹,他在這座大棚裡種植平菇已經有4年的時間了,村裡為他配了1100個食用菌棒,他只需要簡單地照料,工作並不很複雜。圖為李漢章在自己的平菇種植大棚中。
  • 宜賓市翠屏區:「量身定製」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送稱心崗位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政府幫我們在家門口找工作,工資待遇也不錯,我一定要在新的崗位上努力工作,憑本領改善家庭生活現狀。」3月13日,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何正強高興地說。求職人員實地參觀企業  為抓好就業扶貧,夯實民生之本,激發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3月13日,宜賓市翠屏區、宜賓臨港經開區聯合開展「春風送崗助脫貧」活動,組織首批272名有意願找工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臨港經開區智能產業園區實地參觀相關企業
  • 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信息無障礙要聞(2020年12月)
    3.對話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做好無障礙環境建設,切口小,意義大推薦理由:在浙江省政協民生協商論壇上,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與設在杭州主會場的參會人員進行了視頻連線,呂世明說,無障礙環境建設事關我們每一個人
  • 改造清單來了!廣東9部門聯合發文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
    《通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進一步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推動全省居家養老服務提質擴容。《通知》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目標任務,今年年底前,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民政部等九部委印發的《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規定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範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以下統稱「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啟動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十四五」期間,繼續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地方可將改造對象範圍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
  • 【脫貧攻堅(黑龍江篇)】聚力實現殘疾人高質量脫貧 黑土地上繪脫貧...
    記者從黑龍江殘聯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省持證殘疾人數1102366人,其中,建檔立卡持證貧困殘疾人有望在年底前全部脫貧。打好產業組合拳,聚力高質量脫貧就業穩,產業興,收入就能增加,脫貧就有底氣。時至冬季,黑龍江進入了漫長的「貓冬期」。
  • 黑龍江聚力實現殘疾人高質量脫貧 黑土地上繪出脫貧新畫卷
    在這一「幹」、一「帶」、一「聯」的系列「組合拳」中,產業發展覆蓋貧困殘疾人63895人、入股入社有28289人。35歲的劉洪霞,家住鶴崗市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家裡人均耕地不足3畝,她因幹活時右手不慎帶入正在旋轉的機器而成了肢體殘疾人,加之公婆年邁、丈夫殘疾、女兒年幼,家裡一度成為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 江蘇3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
    在江蘇,90%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為了讓老人在家也能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對3萬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被列入了省政府民生實事工程。今天(12月10日),記者從江蘇省民政廳獲悉,目前,江蘇省已經完成3萬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在淮安市新苑逸城小區,今年78歲的老人郭琳家裡的適老化改造已經完成。
  • 張海迪:殘疾人脫貧 一個也不能少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他多次強調要把殘疾人作為群體攻堅的重點,完善兜底保障機制。這對貧困殘疾人和家庭是極大的鼓舞,對殘疾人事業發展是鞭策和激勵。今天,現行國家標準下700多萬建檔立卡殘疾人已經實現了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
  • 3年製作出300部無障礙口述電影 「光明影院」讓愛被看見
    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致辭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有殘疾人8500萬,在60歲以上2.5億老年人中,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有4400萬人,無障礙環境建設是對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等有特殊需求群體融合共享社會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共享小康成果的基本內容。
  • 山東細化殘疾人託養國家標準 助力殘疾人最大化融入社會
    兩項標準分別是針對居家和日間照料制定的兩項具體殘疾人託養服務標準,是對託養國家標準的具體細化,主要對象是「處於16—59周歲的智力殘疾人及重度肢體殘疾人」。圖為殘疾人在做康復訓練。(資料圖) 孫宏瑗 攝「在此之前,社會化的託養照料服務主要針對的是16歲以下的孤殘少年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
  • 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補貼提高到5000元/人
    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可享受一般最長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和每人每月200元的一般性崗位補貼;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靈活就業,可享受600元/月、一般最長3年的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補貼標準從3000元/人提高到5000元/人。
  • (萬江)萬江人社分局組織省外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
    為認真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幫助省外建檔立卡戶貧困員工在莞就業穩崗工作,萬江人社分局和街道扶貧辦於9月28、29日在東莞市尼羅河酒店組織省外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來自廣東順聯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金田紙業有限公司、東莞市綠雅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共計300人參加。
  • 2021年後,殘疾人政策7大變化!
    對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應保盡保,靠家庭供養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單獨立戶的,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對納入特困人員供養範圍的殘疾人,逐步改善供養條件。對納入城鄉醫療救助範圍的殘疾人,逐步提高救助標準和封頂線。
  • 我市不讓一個殘疾人在小康路上掉隊
    渝水區博愛園、愛慧特殊兒童早期幹預訓練中心和孤獨症兒童訓練中心的30名困難家庭學前兒童獲得資助;配合相關部門為殘疾高考生提供便利服務。今年全市12名殘疾高考生有9名被錄取到普通院校和高職院校;舉辦國家通用手語和盲文骨幹推廣培訓。殘有所為「促」發展培育助人自助新動能政策撬動。
  • 忻州市2019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中 「三好家庭」名單公示
    忻州市婦聯忻州市2019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三好家庭」名單公示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效破解精神貧困、支出型貧困,激發和培育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主動向貧困告別,積極向富裕看齊」的社會風氣,2019年,市婦聯、市扶貧辦聯合在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開展了「三好家庭」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