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記者王晶)對於殘障人士來說,障礙總在不經意間出現,可能是門口的臺階,也可能是不連續的坡道,或是高出地面幾截的灶臺。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基本條件。為殘疾人特別是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不僅方便他們的生活起居,還能解放原本被佔用的家庭勞動力,是助力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
8年前的今天,國務院頒布我國首部關於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行政法規《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標誌著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步入了法制化軌道。那麼,時至今日,無障礙環境建設將如何惠及脫貧攻堅?我國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的改造,是否還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殘聯副主席、中國殘聯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辦主任呂世明。
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潭柘新區社區6號院,殘疾人及家屬在無障礙坡道上通行(央廣網發 北京市殘聯供圖)
平均每6個家庭有1個殘疾人
——無障礙地使用衛生間、與他人溝通 他們需求迫切
記者:目前來講,殘疾人對於無障礙環境建設有何實際需求?
呂世明:殘疾人對在家庭生活中無障礙地做家務、洗浴、使用衛生間、與他人溝通等方面,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我國是世界上殘疾人數佔總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平均每6個家庭就有1個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特殊需求群體融合共享社會生活的重要前提條件。「十三五」以來,中國殘聯將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部署推進。
解放勞動力,是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實現脫貧第一步。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中國殘聯仍將繼續重點推進此方面工作。
記者:無障礙建設已納入國家政策,涉及脫貧方面規劃是否也在逐步推進?
呂世明: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脫貧路徑中的關鍵一環,政策正在逐步落實。
2016年,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等26個部門和單位印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有效擴大」等目標和措施。
2017年,中國殘聯下發《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技術指導支持;同年9月,張海迪主席在全國政協第22次議政性常委會上作《高度重視解決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問題》的書面發言,提出將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納入精準扶貧目標。
記者:無障礙建設除了惠及殘疾人,還有哪些必要性所在?
呂世明:老年人、兒童也將受益,所以我們要特別關注建立無障礙設計和設施產品認證制度、高度重視老舊小區無障礙改造、農村和特色小鎮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無障礙智能產品的科技研發智造和應用效能等。不應當把無障礙看做是一個高配,而應當是標配,無障礙絕不是小眾群體受益,而是大眾所需。
2016至2019年,全國為435萬人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其中包括55萬貧困重度殘疾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率從2017年的9.6%到2019年的40.7%。
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央廣網發 中國殘聯供圖)
讓殘疾人「行得通、出得去」
——制定「家改」標準 要與殘疾人的生活保持契合
記者:無障礙環境需求日益增多,我國還面臨著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呂世明:當前,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針對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的改造,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首先,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需求迫切、量大面廣。
其次,改造項目和水平不高。由於受資金等客觀條件限制,現有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項目還僅限於修建坡道、加裝扶手等簡易改造,改造標準偏低、水平不高,改造項目與殘疾人的實際需求與期盼差距較大。
記者:家庭無障礙改造是細節的優化,如何體現對殘疾人的關懷?
呂世明:就此,2017年,中國殘聯下發了《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標準,為各地開展改造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實際上,家庭無障礙改造是細節的優化,住宅改造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與殘疾人的生活保持契合,在細節的處理上用心用情,見微知著,最大化地體現安全、實用、便利。
記者:從「配餐」到「點餐」,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如何體現差異化?
呂世明:以河北省滄州南皮縣為例,「量身定製」的家庭無障礙改造,體現了差異化設計以求無障礙輔助效果的最大化。9年前,南皮縣潞灌鄉東唐家務村的小迪因意外事故造成脊髓損傷,下身癱瘓,需常年與輪椅相伴,原本可以一步跨過的水泥臺階變成了走出家門的絆腳石。
如今,家門口的兩級臺階被改造成長4米、寬2米的水泥坡道;廚房安裝了不鏽鋼移動式低位灶臺以及4排扶手。他可以坐輪椅去燒水、做飯,還能在家焊接小型變壓器,多幹幾份賺錢的零活。
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央廣網發 中國殘聯供圖)
逐步擴大「家改」受益面
——8月底前完成2020年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記者:要實現這個「小目標」,如何實現多部門聯動?地方如何具體落實?
呂世明:疫情當前,但推動這項工作的力度未減。
7月15日,中國殘聯與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全國老齡辦等8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將殘疾老年人作為家庭無障礙改造重點支持和補助對象,這對於推動建立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長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河北、遼寧、黑龍江、浙江等24個省區市為省委省政府辦公廳或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或省殘聯與住建、民政、扶貧辦、財政等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文件層級高,實施力度大;一些地方通過將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納入脫貧攻堅大局、爭取財政加大資金投入等多種措施推進。
記者:聚焦脫貧攻堅,下一步還有哪些安排?
呂世明:中國殘聯將要求各省級殘聯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督導,既關注評估數量,又關注質量效果,確保改造發揮效益。
此外,也要切實落實民政部、中國殘聯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整合資源,形成殘疾人、老年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合力,探索建立殘聯、民政、老齡、財政等多部門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
接下來,力爭8月底前完成2020年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