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徐鋼)「益陽大通湖區11個省級貧困村,3962戶9801人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戶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3.7%下降為0。」12月9日上午,在益陽市大通湖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大通湖區委委員、區辦主任、區委新聞發言人譚鐵軍高興地向媒體記者宣布。
新聞發布會現場。
大通湖區是國家商品糧、淡水魚類生產基地,也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轄區內有4個鄉鎮和1個辦事處。近年來,大通湖區委、區管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精神,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書寫了大通湖精準扶貧壯麗篇章。
記者提問。
打造產業扶貧「主渠道」。該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大閘蟹、小龍蝦、大米、小果蔬等特色產業成為扶貧主導產業。目前,全區參與產業扶貧的經濟組織28個,3773戶9412人通過產業帶動增收。該區不斷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2016年來,累計培訓致富帶頭人129人次、貧困勞動力1053人次;支持有意願、有條件的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252萬元。
河壩鎮大力發展臍橙產業 780戶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戶全部脫貧。
把握行業保障「基本線」。該區嚴格按照政策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2016年以來共計發放兜底資金348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479.378萬元。深入開展健康扶貧「三個一批」工程,全區醫療機構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大病專項救治95%以上,慢性病籤約服務管理100%,重病財政兜底100%,貧困人口區內、區外住院個人實際報銷比例分別達85%、70%。落實扶貧助學各項政策,2016年以來向家庭困難幼兒發放資金110.05萬元,對建檔立卡等四類家庭的初中、小學生發放補助247.83萬元。高度關注貧困戶住房安全,實行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檔外四類重點對象住房鑑定與掛牌,對未進行危房改造的貧困戶實行房屋改造差異化補助,對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的貧困戶32戶102人完成了搬遷工作。
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該區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投入,2016年以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達7337.6452萬元。穩步推進安全飲水、電力改造、水利建設、交通建設等,實現全區27個行政村水泥路、公交車、安全飲水「村村通」,以及光纖到村、數位電視到戶等。該區還密切關注涉貧信訪輿情,對群眾重點關心問題及時上門解答,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區」。2020年以來,該區無到省、市、區信訪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