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經赫赫有名的亞洲四小龍,跟韓國、新加坡、香港齊名。不過由於各種原因,真正去過臺灣旅遊的內地人並不多。真正了解臺灣的內地人其實非常少。不過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臺灣人對內地的看法在網上引起了爭議,許多人突然才發現,原來臺灣人是如此看待我們的。
最近幾年臺灣不少綜藝節目都有雷人語錄,比如說內地人吃不起茶葉蛋,內地人最喜歡吃榨菜,榨菜是內地經濟的晴雨表。還有內地教授表示去臺灣,結果臺灣一個大公司的高管指著他們一些高樓問內地有沒有高樓。
過去由於許多信息不通暢,不僅僅我們對臺灣不了解,臺灣的年輕人對內地也不了解。不過許多人可能在想,臺灣人如此自信,他們的經濟到底有多好呢?
臺灣2019年的GDP是4.1萬億。許多人可能對這個數據沒有概念。北京去年的GDP是3.5萬億。當然北京雖然是首都,但是怎麼說都是一個城市而已。如果放在全部省份對比,臺灣的GDP只能是排名第九,僅僅比排名第十的湖南省多2千億。
如果去過湖南的人就知道,湖南的經濟是什麼水平。臺灣目前的GDP連湖北省、四川都不如。廣東目前的GDP已經突破10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目前臺灣的經濟總量的水平如果放在內地可能也就是二線的水平。
不過臺灣也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在經濟質量方面。臺灣的人口只有2360萬,這還不及重慶市的人口。這麼算起來的話,臺灣的人均GDP達到了2.59萬美元。上海的人均GDP是2.28萬美元,北京的人均GDP是2.38萬美元。
歐洲最發達的3個國家德國、英國跟法國的人均GDP分別是4.63萬美元、4.23萬美元、4.04萬美元。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臺灣的人均GDP還是不錯,雖然沒有達到全球的發達水平,但是也算是中遊了。不過這個成績在中國還是不錯的,只有澳門跟香港的人均GDP可以比臺灣高。臺灣跟香港比起來還是差距很大的,香港的人均GDP是4萬多美元。幾乎是臺灣的2倍了。
從著名企業數量來看,其實臺灣也不算太多,過去臺灣的電子工業在全球都非常知名,但是現在真正拿得出來的也只有臺積電一家公司了。最近幾年,臺灣知名的企業家也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老一輩的企業家王永慶等人已經離去,郭臺銘、張忠謀等人也漸入老境,現在中生代的年輕一代的企業家還沒成長起來。
反觀內地現在80後的企業家已經開始搶班奪權了。王興、黃崢、程維、汪滔等企業家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後來更年輕的90後企業家也開始嶄露頭角了。
其實從城市建設方面,臺灣最發達的城市臺北現在在內地就是二流的水平,臺北最高的臺北101曾經是世界第五高樓。不過現在內地五六百米的大樓比比皆是。如果你去過臺北,你就會發現,臺北除了101外,也什麼高樓大廈了。現在單單是廣州的珠江新城就有幾十棟300米以上的高樓群。
其實我們從臺灣年輕人對內地的看法就可以看出一個問題,為何最近幾年臺灣年輕企業家越來越少。當年王永慶等老一輩的臺灣企業家非常具有開拓精神。現在臺灣年輕人卻被一些無良的臺灣媒體給帶跑偏了。
希望未來臺灣跟內地的年輕人可以加強交流,互相學習各自的長處,大家一起成長,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