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馬未都曾表示,世界三大名刀中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日本刀,尤其是日本刀與中國刀中的唐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唐刀沒落,日本刀彎道超車異軍突起。由一斑而窺全豹,中日兩國民族性格的差異有多大,從唐刀沒落日本刀異軍突起彎道超車,就能看出一二。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可謂是一針見血。
依據《唐六典》記載,制式刀有4種,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陌刀,統一被稱之為唐刀。唐刀在歷史上是冷兵器的巔峰之作,無論是砍還是劈,各項性能指標都為歷史之最。唐刀興盛的背後,體現了唐王朝的興盛與科技發達。唐刀製作工藝雖然精湛,卻是複雜無比,並且昂貴之至,僅僅裝備於少量部隊,無法大規模批量裝備。
及至宋朝,火器初步發展,重騎兵重裝甲登上了歷史舞臺。唐刀的砍殺功能雖然漂亮,可已經不能適用於時代發展。加之,唐刀「百鍊鋼」相關工藝失傳。到了宋代,一代名刀唐刀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最終不可避免的走向沒落。到了近代,熱兵器的興起,中國刀發展墮入低谷。
與中國刀發展有所不同,自從唐刀在唐朝流入日本後,就實現了日本本土化生產。日本正倉院所藏金銀細裝唐大刀,正是名副其實的唐刀。日本學術界很是務實,對此刀來源並不否認。令人頗具玩味的是,存世量極少的唐刀,竟有7把存於日本。不僅如此,日本把唐刀進行了改良,最終世人只知日本武士刀而不知唐刀。
日本刀的改良,主要是集中在製作工藝上,比唐刀高處了一個等級,彎道超車異軍突起定局。日本將唐刀由直取曲,令其帶有一定的弧度。除此之外,日本刀製作工藝,尤其是已經失傳的傳統淬火工藝,更是把日本刀的昂貴上升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到了明朝,中國本土刀已經無法抵抗日本刀。最終,還是戚繼光在改良日本武士刀的基礎上研究出了戚家刀,才壓住了日本刀的風頭。
從中國刀的沒落,可以看到中國的民族性格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追求奢華,馬未都所說與中國的文化觀念有一定的關係還是值得考量的。馬未都表示,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格外強調「刀好鋼用在刀刃上」。因而,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中國刀注重刀刃。刀本就是近戰利器,但自從唐刀沒落後,中國出現的一大批制式刀具,基本上都是上層貴族奢華無比,下層士兵使用的相對低廉。所以,中國刀在世界上沒有什麼知名度,反而日本刀異軍突起,位列世界三大名刀。
文化觀念對中國刀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令中國刀的發展進去到了一個誤區。馬未都的解釋,為我們解開了中國刀發展過程中文化觀念起到的消極作用。中國刀過分的注重刀刃的塑造,整體缺乏一種順暢的完美性,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好剛用在刀刃上」的傳統文化掣肘。所以,中國刀文化博大精深卻缺乏特色,最終日本刀異軍突起,成為了世界三大名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