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

2020-12-24 騰訊網

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

戚家刀,這是一款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名刀。但凡能擁有一把戚家刀的人,必然是一個幸運的人。畢竟,中國現存至今的基本上都是明清刀,數量極為稀少。馬未都就是一個幸運的人,他表示「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馬未都收藏,必屬精品,他的戚家刀有何獨特之處?

在人們的印象中,馬未都搞收藏主攻瓷器,兼善古木家具,對於其他雜項略知一二。鮮為人知的是,馬未都也是一個對冷兵器頗感興趣的人。在他的觀復博物館中,不僅有流星錘,還有明代鐵尺,甚至還有為江湖所不齒的傷人暗器袖箭!因而,馬未都收藏戚家刀也不是什麼讓人大驚小怪的事情。

馬未都收藏的這把明代戚家刀,無論是從樣式還是從製作工藝來看,應為明代高級武官所用。馬未都表示,不要看這把戚家刀看著比較短,可長短之間的轉化往往是無形的。因而,長短之間沒有絕對的碾壓式優勢。

馬未都進一步指出,這把戚家刀的刀苗子窄、細、彎。那麼,刀苗子是什麼意思?窄、細、彎又是什麼意思?刀苗子俗稱苗子,屬於古董行鑑定專業術語,大家不必過於細究。此處所說的窄、細、彎是區別於中國傳統刀,追求砍刺能力,可謂是短小精悍。馬未都強調,這把刀神似日本刀。這一點說的沒錯,戚家刀就是由戚繼光借鑑倭寇武士刀打造的,取日本刀之長補中國刀之短。戚家刀還是有一定日本刀血統的,可話說回來,日本刀又脫胎於唐刀。

這等於是什麼呢?等於戚家刀轉了一圈又學唐刀了,無非日本人把唐刀技藝發揮到了極致。令人遺憾的是,儘管中國刀種類繁多,可真正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傳世名刀並沒有,相反倒是日本刀位列世界三大名刀之中。由日本刀可知日本民族性格,這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同樣也值得我們深思。讓人感到扼腕痛惜的是,中國傳統刀製作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日本刀經過千年發展反而形成了一種文化。所以,當今世界的高檔刀並不是出自中國,而是鄰邦日本。

言歸正傳,馬未都的這把戚家刀確實是殺氣騰騰。儘管筆者沒有看到實物,可是通過視頻來看刀光閃閃,確實是有一絲殺氣。當然了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馬未都對刀具保養還是比較精通的。否則,一把流傳數百年的戚家刀,也不會還是那麼有殺氣。當然了,馬未都對於這把刀也是有遺憾的,那就是沒有刀鞘。不過瑕不掩瑜,這把戚家刀依舊是馬未都的心愛之物。

馬未都如何得到這把刀,人家也沒有說。這把刀價值幾何,馬未都也沒有透露。按照馬未都的性格,收藏是一種修養,談錢就俗氣了。值得一提的是,馬未都曾透露自己未來會把畢生所藏捐獻給社會。從這個角度來說,馬未都確實是單純的在體驗收藏戚家刀的樂趣,稱得上是一位有情懷的收藏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馬未都:中國刀客正手出刀,動作就會慢,日本刀客則是反手出刀
    馬未都:中國刀客正手出刀,動作就會慢,日本刀客則是反手出刀馬未都搞收藏也確實是搞出了境界,不僅收藏有大量的瓷器、家具、玉器等,而且也收藏了不少冷兵器。比如大名鼎鼎的戚家刀,馬未都就收藏有。其實,人們不知道的是,戚家刀是以日本刀為原型的。究其根源,戚繼光抗倭時已經認識到了中國刀不如日本刀,並且刀法也不如日本刀。為此,戚繼光吸收日本刀與刀法長處,改良出了戚家刀。因而,馬未都所言「中國刀客正手出刀,動作就會慢,日本刀客則是反手出刀」,也是有一定依據的。那麼,馬未都為何要這麼說?筆者先從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說起,那就是亮劍。
  •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馬未都曾表示,世界三大名刀中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日本刀,尤其是日本刀與中國刀中的唐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唐刀沒落,日本刀彎道超車異軍突起。由一斑而窺全豹,中日兩國民族性格的差異有多大,從唐刀沒落日本刀異軍突起彎道超車,就能看出一二。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可謂是一針見血。依據《唐六典》記載,制式刀有4種,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陌刀,統一被稱之為唐刀。
  • 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是戚繼光從日本偷學來的!
    眾所周知,世界有三大名刀,分別是大馬士革刀,馬來刀和日本刀,這三種刀世界聞名,不管是工藝水準還是傳承都是頂尖的,不過很可惜的是,裡面沒有中國刀,尤其是日本刀,還是脫胎於我國的唐刀,為何我國刀類的歷史如此悠久,卻沒能躋身世界三大名刀呢?
  • 馬未都:刀客不比出刀快,而是比回刀快,回刀不看刀鞘能威懾對方
    馬未都:刀客不比出刀快,而是比回刀快,回刀不看刀鞘能威懾對方刀客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廣義上的刀客,則指使用刀作為的兵器的江湖勇士,他們以行俠仗義為最高行為準則。馬未都語境中的刀客,屬於廣義上的刀客。馬未都指出,刀客不比出刀快,而是比回刀快,回刀不看刀鞘能威懾對方。為何會這樣說呢?回刀快與出刀快,究竟哪個更佔優勢?刀在我國冷兵器歷史上,地位不及劍,在漢代以前由於冶煉技術的滯後,實用性更談不上。
  • 馬未都:世界三大名刀,日本刀名列其中,可惜卻沒有中國刀
    馬未都:世界三大名刀,日本刀名列其中,可惜卻沒有中國刀刀在冷兵器的發展過程中,地位並不如劍。可是,刀在實戰中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劍,這就影響到了刀文化的形成,自然也就引起了收藏家的關注。馬未都作為一名收藏家,對刀文化進行了深刻的解讀。馬未都表示,世界三大名刀,日本刀名列其中,可惜卻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中,為何沒有中國刀?筆者結合馬未都的說法,詳細的為大家分析一下。世界冷兵器發展史,繞不開中國冷兵器發展,尤其是中國的刀文化,在世界冷兵器史上佔據了重要席位。可是,世界公認的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並沒有中國刀的一席之地。
  • 馬未都:中國刀客回勢出刀,日本刀客反手拿刀,順勢就是一刀
    馬未都:中國刀客回勢出刀,日本刀客反手拿刀,順勢就是一刀刀客,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存在。他們往往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滿滿的都是正義的化身。刀客中外有別,刀法大同小異,這一點還是很有講究的。馬未都對於中日刀法非常有研究,他表示中國刀客講究回勢出刀,而日本則是反手拿刀,順勢就是一刀。
  • 馬未都:日本刀客反手出刀,順勢就是一刀,中國刀客出刀講究回勢
    曾幾何時,中國刀獨領風騷,連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都有部分中國刀血統。可無法否認的是,日本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中國刀卻是默默無聞。拋去刀本身的好壞之分外,中日之間刀法的區別也是非常明顯的。對此,馬未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大家可能好奇了,馬未都一個以收藏瓷器、家具見長的收藏大家,為何會對刀法有所了解?
  • 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中國刀為何卻不行?馬未都道出背後隱情
    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中國刀為何卻不行?馬未都道出背後隱情世界三大名刀又稱「世界三大名刃」,分別是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明眼人一看,日本刀與中國刀關係密切,可以說是中國刀的「學生」,可人家躋身世界三大名刀,偏偏沒有中國刀。中國刀在歷史上也是風光無限,開疆拓土離不開它。然而,世界三大名刀就是沒有中國刀。中國刀為何不行?馬未都道出了背後隱情。在這裡需要著重強調一點,世界三大名刀的說法不是外國人說的,而是中國人周緯。周緯何許人也?
  • 馬未都有一把永樂佩劍,純金打造鯊魚皮鞘還開了刃,可惜是複製品
    馬未都有一把永樂佩劍,純金打造鯊魚皮鞘還開了刃,可惜是複製品馬未都對永樂皇帝情有獨鍾,他收藏有永樂大帝的頭盔,並且存世量少極為罕見,堪稱不世之孤品。按照馬未都的說法,首都博物館早年也曾斥巨資收購了一件同款頭盔。
  • 苗刀真的是由日本刀演變而來,它和抗倭利器戚家刀有何淵源?
    而苗刀在明代就有御林軍刀之稱。足以看出其傳承關係。唐刀四制中,儀刀是唯一沒有爭議的!!苗刀苗刀-中國傳統刀劍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其制式源於環首刀類。後由戚繼光將其揚名。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 所以被稱為苗刀。
  • 抗擊倭寇的最強冷兵器——殺傷力驚人的戚家刀
    抗日名將戚繼光:「遭之身多兩斷」,被砍者多被兩斷 明軍手中的兵器常遭精良的日本刀磕折,死傷極重,爾後發展出厚背砍刀相抗,雖不再易斷,但一經正面砍架,刃口常翻卷,甚至不能傷敵,況且器又沉重,遠不如日本刀的靈動沉猛。
  • 日本刀原來源自中國,難怪倭寇刀那麼厲害,還是被中國刀追著砍!
    為了爭搶地盤,大大小小的各路諸侯,成天是你打我,我打你。而那些被打敗了的武士,在陸地上沒有了立足之地,只能流亡到海上,後來跑到了中國東南沿海,當起了倭寇。有強盜本來不可怕,哪朝哪代還能沒有強盜呢?官兵抓強盜,天經地義。可問題是這幫渡海而來的日本強盜,非但不怕大明朝的官兵,而且還經常追著官兵打,到處燒殺搶掠。
  • 苗刀、戚家刀是一回事?
    這種武器具有溫和的曲線沿著刀片,令這柳葉刀減少了逆能力(儘管仍然是有相當效果的),同時增加柳葉刀的削力。相對於日本刀,刀片的寬度也十分廣闊。柳葉刀與雁翎刀的區別:刀身根部開始彎曲的是柳葉刀,刀身根部為直刃三分之二開始向上彎曲的是雁翎刀。柳葉弧度大,刀尖部寬,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翹。
  • 馬未都:大馬士革刀使用烏茲鋼,經反覆鍛造,刀刃鋒利、使用輕快
    馬未都:大馬士革刀使用烏茲鋼,經反覆鍛造,刀刃鋒利、使用輕快大馬士革刀的外形就跟中國刀不一樣,充滿了異域風情,歷史上主要是印度、阿拉伯、伊朗的等國使用的兵器。國人對於大馬士革刀感到很好奇,是怎麼製作而成的?
  • 極具野性和殺傷力的名刀,武士刀遇上它們,也得靠邊站!
    每一個有血性的人內心中都有一個嚮往,而刀則是我們內心中最真實具體的代表。在這個名刀泛濫的時代,如同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一樣。大多的愛刀者追求的不過是外表的奢華和歷史氣息,而單純追求刀具破壞和殺傷力的卻是少之又少。
  • 日本刀到底有多少種,軍刀與武士刀又有什麼不同?
    從外表看,它和其他樣式的將佐軍刀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將此軍刀分解後,其不同之處就顯而易見了。以前出品的日本軍刀在刀柄處刻有鍛造軍刀的時間、地點和鍛造工匠的名字等,而這種軍刀就不同了,雖然刻有時間,但不像以往刻成昭和××年,而刻的是「昭和庚辰年」,地點和工匠的名字全無,而刻有「興亞一心」「滿鐵作之」,或「滿鐵作」字樣。從銘文上看出該刀是昭和年間製造。
  • 我的世界拔刀劍Mod 刀鞘路線介紹
    我的世界拔刀劍Mod 中刀鞘線路總的來說是比白鞘線路長。 無名刀【木偶】,在木偶的基礎上合成無名刀【竹光】不是啥難找的材料,繼承木偶的一切屬性包括名字 (耐久51)。 然後在竹光的基礎上,合成名刀【銀紙竹光】,也不是啥難找的材料,繼承竹光的一切屬性包括名字 (耐久41)(你沒看錯,越合耐久越少)
  • 為何在世界三大名刃中有日本刀,卻沒有中國的兵器?原因讓人嘆息
    但是既然亞洲花紋刃起源於銅器早期時代的中國,為何中國沒有任何兵器列入世界三大名刃中?要知道其實日本刀在早期的時候,是極為普通的,後來在全面唐化後,日本刀才迎來了全面發展,無論是鍛造工藝還是材質的選擇以及鍛造樣式,都與之前的日本刀截然不同。要知道中國古代,名兵器可是不少,如果說先秦時期的「十大名劍」無法考究的話,那如今保存在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呢?
  • 日本刀中的精品冷兵器——太刀
    日本鎌倉時代,武家掌握了實際的政權,武士們以擁有豪邁與腕力為榮,進而可以誇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長大刀身的太刀屢屢出現在戰場上。有許多誇張描述的〈太平記〉一書中,對超過5尺(約150cm)的太刀的記述多處可見。而在文獻上記錄的最長的太刀刀長為9尺3寸。
  • 日本一九式指揮刀只要人民幣1400元?讓刀劍愛好者「肝腸寸斷」
    這把指揮刀的售價為22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404元,是不是覺得價格還可以。這種指揮刀全長約920mm,刀鞘長800mm,由於製作企業不同,尺寸會有微小的差別。 刀鞘末端有片狀突起,以保護刀鞘,上面有兩個小的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