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中的精品冷兵器——太刀

2021-01-07 騰訊網

太刀,具有較大彎曲度,刀身長3尺(1m)以上、5尺(約1.5m)不足的彎刀。其中3尺以下的稱為小太刀,5尺以上的稱為大太刀(或稱野太刀)。折合日本的長度單位,一尺約為29公分,與中國南北朝時期相似。

太刀的分類:

大太刀又稱野太刀,是一種比較長的太刀,在3尺以上。

日本鎌倉時代,武家掌握了實際的政權,武士們以擁有豪邁與腕力為榮,進而可以誇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長大刀身的太刀屢屢出現在戰場上。有許多誇張描述的〈太平記〉一書中,對超過5尺(約150cm)的太刀的記述多處可見。而在文獻上記錄的最長的太刀刀長為9尺3寸。另外,現今尚存的最長野太刀,全長7尺4寸2分(約225cm),彎曲部分長3寸1分(約9.4cm),身幅1寸2分(3.6cm)。此刀現存於新潟県彌彥神社中,為日本的國寶之一。

太刀與同屬刀劍類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區別之一在於刀鞘,太刀刀鞘上有兩個金屬環(稱為「足金物」:靠近鞘口的一個稱「一足」,另一個稱「二足」)用緞帶相互穿插編織成型,使之便於攜帶。緞帶與足金物之間又用一小塊金屬(稱為「革先金物」)連接。刀鞘頭部由金屬包裹(稱為「石突金物」)。拔刀時必須要下壓刀鞘口的條狀金屬物(稱為「口金物」)。

太刀早期作為騎兵用刀,基本單手持太刀。而根據南北朝時期所常見的戰爭方式「一騎討」可見,當時的武士以擁有過人膂力而自豪,而其恰恰表現出了太刀作為單手使用的特點。太刀的刀身彎曲的形狀使揮下斬擊更為有效,這繼承了較早出現的毛抜形太刀的那種彎曲形狀。這類刀劍的出現,使合戰的方式從徒步向騎乘轉變。

太刀的發展:

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被稱為太刀時代,尤其是武士勢力最活躍的「前九年之役」和「後三年之役」時期,武士門第勢力增大,由此日本刀有了大發展。如出產優質鐵礦砂的伯耆國和備前國,還有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山城國,大和國等地,出現了不同流派的刀工,這個時候的日本刀主要被用於馬上決戰,所以多為太刀。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源賴光在大江山斬了「酒吞童子」的「童子切」(伯耆國的安綱制,日本國寶),和傳說讓狐狸幫忙打造過的「小狐丸」(山城國的三條宗近制,二戰時被毀)。除了安綱以外,山城(今京都)的三條小冶宗近,古備前友成等,被認為是現存刻有製作者名字作品的最古的刀工。

平安時代太刀特徵:鎬造,庵棟,小切先,京反,前窄後寬,刀形優美。

鎌倉時代初期日本刀與平安時代末期相似,鎌倉幕府的武家政治體制的確立,使刀劍界十分活躍。後鳥羽上皇甚至設置了御番鍛冶,月月召刀工鍛刀,積極的鼓勵制刀。

鎌倉時代中期,由於重視使用性的結果,刀幅寬,整體寬窄變化小。刀鋒為豬首切先,品質實在刀風剛健。此時短刀製作開始繁榮。

鎌倉時代末期,兩次元軍入侵以及原有政治體制的崩潰帶來的社會大動亂,使得制刀業繁榮。這個時期的日本刀比鎌倉中期風格更加豪放。繼承和發揚了刀幅廣,刀體寬窄變化小的特點,切先也更長了。短刀,刀,太刀都同樣的出現比其他時期更長的特點。

南北朝時代,大量出現了和以往不同的稱為大太刀,野太刀的大型刀。

太刀的用法:

在日本刀法中,握太刀時,掌中不能有空隙,無名指和小指緊握劍柄,拇指和食指輕捏,而中指則不繁不松地搭於柄上。一旦出刀,唯一的想法就是該如何擊倒敵人。當一刀砍向對手時,應保持太刀的握法不變,手不能抖動,也不能有絲毫遲疑猶豫。在你出手攻擊,格擋或壓低對手之刀時,應僅僅使拇指和食指的握法稍作改變;但是,無論何種情況,握刀的目的都是為了擊倒對手,這是不能改變的。

練習太刀

握刀的方式在試刀持相或真正格鬥時都應該是一樣的。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用準備擊倒敵手的心態來握刀。通常,人刀的動向和手握刀的方式不要固定不變。固定就意味著死路,靈動才是活手。這一點需要好好理解。

明曉太刀之道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手中之刀。這樣,即使只用兩指輕握著太刀,也能輕鬆靈活地揮動。以日本刀法快速地掄揮太刀勢必會造成揮刀的困難,不是正確的人刀刀法。要想靈活自如地控制手中之刀,必須以冷靜平緩之勢將其揮出。當你持刀下劈時,應通過最便捷的手法將之上舉,先將其側移,然後順勢收回。正確的人刀使用之法就是在揮劈的時候,盡力伸展手肘,然後強勁一擊。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相關焦點

  • 刀的種類知多少?(圖說冷兵器上期——長柄雙手刀)
    圖:三尖兩刃刀三尖兩刃刀 也叫「二郎刀」,傳說中二郎神楊戩的神兵。三叉刀尖,刀身兩面有刃,小圓鐔,長柄,柄後有樽。苗刀與日本刀區別明顯。首先就是外裝的裝飾風格,苗刀為典型的中國風,雙掛耳,日本刀則為編制的刀緒;苗刀刀尖為平造,日本刀則多為切刃造,有帽子(切先)。苗刀刀身只是稍微帶一點弧度,更接近於直刃,而日本刀則是典型的彎刀。
  • 日本刀文化中的四柄妖刀,第一名太刀長兩米多,被稱為超級刀。
    中國冷兵器時代,刀被譽為「百兵之膽」,中國的刀文化是從黃帝時期開始的,中國第一神刀比中國第一神劍「軒轅劍」還要厲害的「遊鴻刀」,為什麼說他比第一神劍還要厲害呢?因為「遊鴻刀」是自己凝結成刀型的,而且邪凜之氣濃烈,黃帝害怕這把刀會反噬主人,所以用軒轅劍斬斷了它。
  • 閒談冷兵器—海賊王漫畫中日本武士刀的分類(綜合長帖)
    首先,日本美術刀劍保存協會只把我們通常所說的日本刀分為太刀、打扔、脅差、短刀四大類。野太刀,小太刀,小脅差等等,屬於這四大類之下的更細的分類。太刀,即ta-chi,具有較大彎曲度,刀身長3尺(1m)以上、5尺(約1.5m)不足的彎刀。其中3尺以下的稱為小太刀,5尺以上的稱為大太刀(或稱野太刀),即Nodachi。
  • 冷兵器研究所: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小太刀特指長度在兩尺以下的太刀。因為大太刀太長,有長度優勢同時也有很多限制,容易被人近身,而且出入室內來說也不方便。所以大太刀的技法中基本都有一些短兵器的部分作為補充,於是就出現了小太刀。但是這種長短配合的技法在當時還沒有形成規範的體系。一直到後期江戶時代,明確按照刃長分類為刀和脇差。於是小太刀轉變為脇差,並且開始廣泛和打刀一起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作為互補。
  • 為什麼清刀被稱為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巔峰的冷兵器
    清刀就是滿人入關後一系列的打造的刀,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以軍用為主,常見的主要為;順刀、窩刀、札刀、樸刀、斬馬刀等。清刀的形成主要是很大程度上受到當時多國的文化影響,如日本、印度、土耳其、蒙古等各國的特色都會被有所吸收。
  • 全世界各地區的冷兵器之王,還是我國的最好看!
    如今擁有熱武器的戰場雖然武器強悍,威力非常大,場面也相當的殘酷,但是和冷兵器時期的戰爭比起來,多多少少還是缺少了人類的氣息,在古代的戰爭中那才是真的浴血奮戰啊!時至今日,有多少壯士豪傑都非常喜愛古代的冷兵器,它們的身上透露著一股凌厲的氣息,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無畏的感覺,即便現在冷兵器已經很少在戰場上使用,但它仍然是古代文化中的一處不可捨棄的「瑰寶」,今天兵哥給大家介紹一下全世界各地區的冷兵器之王,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
  • 日本刀中的16把名刀,哪把刀最神奇?
    日本刀被稱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有哪些聞名於世的名刀?這些刀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在了解日本名刀之前,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日本刀的小常識。日本刀,這是外國人對日本傳統刀劍的統稱,其全稱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依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脅差(脅指)、短刀等,其中日本人所稱呼的刀,特指打刀這一形制的刀類;廣義上的日本刀還包括長卷、薙刀、劍、槍等。
  • 日本刀收藏指南:中國造成了日本史上兩個名刀匱乏期?
    編者按:日本刀,或者說特指的日本武士刀比如太刀、打刀等等,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精品刀劍的典範。然而,正所謂「蘿蔔快了不洗泥」,質量與數量永遠是對立與統一的矛盾體。日本刀也不能免俗。日本刀在歷史上,有兩個時期平均質量(相對)下降很快,被認為是名刀匱乏。而且,這兩個時期都跟中國有很大的關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從宋代起中國人就格外喜歡日本刀?中國刀真不行嗎?
    編者按:近期,冷兵器研究所通過《過日本刀收藏指南:中國造成了日本史上兩個名刀匱乏期?》和《落後中國1000年的包鋼製刃為何成日本刀主流?而很顯然,中國人對日本刀的喜愛是從宋代開始的。我們就來說說宋遼金中國中日刀劍發展脈絡。宋(960-1279年),對應日本是平安時代(794-1195年)中晚期到鎌倉時代(1185-1333年)中晚期。平安-鎌倉時期的日本刀分期為古刀。鎌倉及日本南北朝時代被稱為太刀的黃金期。公元1596年日本慶長元年進入新刀期、新新刀期和現代刀期。
  • 刀身有脊就是日本刀或仿倭刀?科學辨別鎬造武士刀與平造中國刀
    日本人在歷史上製造和使用過的刀,都是日本刀,而且日本也並非只有雙手持鎬造彎刀。下圖為豐國神社藏日本南北朝時代(李朝初)名劍——骨喰藤四郎,為九州島大名大友氏向幕府將軍所進獻,刀全長74.2cm,刃長58.7cm,從圖上可以看到,該刀刀身起中脊直至刀尖,並非所謂的鎬造彎刀。中國刀被強行定義為仿日本刀的刀型更多為此類。
  • 日本刀以鋒利而聞名於世,面對本國的鎧甲,它有怎樣的效果?
    日本刀是日本傳統刀劍的統稱,通常概念下人們認為的日本刀是太刀、打刀一類的長劍,學名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但實際上廣義的日本刀還包括肋差、槍等冷兵器,不過我們今天討論的是日本武士刀
  • 世界六大名刀(冷兵器)
    豐臣時代,日本名工良匠層出不窮,冶鍛技術日益完善,使武士刀得到大力發展。鍛造過程中,淬火硬化以及融入非金屬(碳),比其他普通刀具更加堅硬,刀身纖細鋒利,非常適合戰場上廝殺。白刃戰中,武士刀一擊皆斬,能夠輕鬆斬斷敵人的手臂和身軀,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冷兵器。
  • 武士道精神的化身:淺談日本刀的前世今生
    日本刀以其華麗的外形與見血封喉的殺傷力,被稱為「世界三大冷兵器之一」;同時作為「武士道精神」的代表,它也承載了更多的象徵意義,詮釋著冷兵器暴力美學的獨特魅力。暴力兵器、工藝精品,這兩種聽起來如同惡魔與天使般對立的屬性合為一體,讓日本刀在冷兵器中散發著格外超凡脫俗的魅力。
  • 受中國漢唐刀具的影響發展而來日本刀
    在日語中,劍道被稱之為「剣道(けんどう)」。說是劍道, 但卻不能顧名思義,因為劍道其實是一種使用日本刀的格鬥技巧。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日本刀的產生和發展。我們常見的日本刀本身的歷史並不是很長。日本古墳時代(公元4 世紀到6 世紀) 出土的刀劍造型略微奇特,跟現在的日本刀大相逕庭。古墳時代出土的日本刀劍刃尖特大而作人足形或半瓣缺口形,柄首有環。
  • 用日本武士刀斬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那麼,宗教、神話、傳說交織的迷霧之下,日本刀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武器呢?  常見的日本刀分為太刀、打刀、脅差、短刀、雉刀五種,凡擁有上述五種刀外形的刃物,都可以稱為日本刀。狹義上來說,只有用日本鐵煉出的鋼材,按照日本傳統方式鍛造和研磨、裝配的刀,才算是日本刀。  我們平時所說的日本刀,一般是指狹義的日本刀中太刀和打刀這兩個種類。
  • 日本刀的鄙視鏈:收藏軍刀的都是「人傻錢多」
    作者:冷兵器研究所如果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的日本刀也存在鄙視鏈,那麼雄踞鄙視鏈頂端的當屬古刀(平安末期987年到公元1596年之前的日本刀),被日本刀族群一直鄙視到死的當屬現代刀(日本軍刀),一般認為後者只能稱之為「鐵棒」。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
  • 死神:殘火太刀稱最古老的斬魄刀,那它究竟是以什麼為原型呢?
    而今天筆者要講述的則並不是故事中的角色們,正確地說應該是角色手裡拿的武器,即斬魄刀,而這把斬魄刀就是護庭十三隊總隊長山本元柳齋重國手裡的流刃若火(殘火太刀),一把號稱尸魂界最古老的斬魄刀。話不多說,接下來就由筆者來帶大家全面考究一下,山本老頭手裡的這把刀其原型究竟是現實世界中的什麼呢?
  • 死神:殘火太刀稱最古老的斬魄刀,那它究竟是以什麼為原型呢?
    眾所周知,98老師筆下的《死神》經常會借鑑一些現實世界中的元素來設定,甚至說對於古日本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古時期都有著某些方面的借鑑,來打造《死神》中令人拍案叫絕的設定。,但我們如果仔細觀察,也不難發現其刀身的形狀應該就是古日本最常見的太刀樣式。
  • 細數遊戲中的刀中天地,亞索拿的原來是太刀,它獨賞唐刀
    說起武器,相信不少人獨愛劍,畢竟其作為百兵之君,自然讓不少人嚮往俠客仗劍天涯的風採,而刀作為百兵之霸,自然也有不少人熱愛,或者說深深刻在骨子中,下面就和大家聊一遊戲世界中的刀,每一把都不簡單。《英雄聯盟》英雄聯盟中的疾風劍豪,是一位近戰爆發的AD刺客,遊戲對於亞索的技能特效,全部都來源他手中的刀。亞索的原型來源於真實歷史上的宮本武藏,雖然在遊戲與現實的歷史中,都描述的宮本武藏是劍聖,實際上早期宮本學習的卻是太刀,自立門派之後更是創下二刀的技法,即《五方之太刀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