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是戚繼光從日本偷學來的!

2020-12-17 騰訊網

眾所周知,世界有三大名刀,分別是大馬士革刀,馬來刀和日本刀,這三種刀世界聞名,不管是工藝水準還是傳承都是頂尖的,不過很可惜的是,裡面沒有中國刀,尤其是日本刀,還是脫胎於我國的唐刀,為何我國刀類的歷史如此悠久,卻沒能躋身世界三大名刀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國的收藏大家馬未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我國的唐刀之所以沒能繼續發展,還是因為唐朝時期一味的閉門造車,過分注重刀刃的整體,忽略技術的繼承和更新,也正是這樣,日本刀才能後來居上,從此成為世界知名的刀刃。

馬未都是有名的收藏家,收藏的物品五花八門,即使是刀類也有所涉及,比如在一期節目之中,馬未都就帶上來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刃,沒有刀鞘,但整體還是很完整的,這把刀有名字,叫做「戚家刀」,是明朝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抗擊倭寇時用的武器,在我國的十八般兵器之中,刀是排名首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順手,好用。

我們現在能夠見到的完整的古代刀類武器,基本都是明清時期的刀,再遠的可能就腐蝕的不像個樣子了,戚家刀跟我們平時所見的刀不一樣,它比普通的刀要長,看著也瘦了不少,如果跟現在的日本刀混在一塊,還真不好辨別,其實這並不是偶然,它的誕生跟日本刀有著分不開的淵源,因為這是戚繼光從日本偷學來的。

明朝末年,沿海倭亂,戚繼光身為將領,自然挺身而出,奮力抗敵,一開始明朝的士兵打不過倭寇,因為明朝時期不注重訓練士兵,導致倭寇設下埋伏後總是能輕易擊潰明軍,縱使戚繼光調兵遣將能力超群,也在倭寇身上吃了不少的虧,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戚繼光也從倭寇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比如武器,日本人那時候使用的刀早已經過改良,既輕又長,再加上日本人的個子小,所以非常靈活,而明朝時期的刀大多厚重,因為古人認為刀越重威力越大,可光威力大也不行,能砍到人才是根本,所以戚繼光就模仿日本刀造出了「戚家刀」,稍加訓練,就把倭寇殺的片甲不留,所以說這把刀看上去普通,但是也見證了曾經的那段歷史。

如今此刀就擺放在觀復博物館內,雖然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霜,依然寒氣逼人,仿佛正在向人們訴說當年的榮光與輝煌。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
    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戚家刀,這是一款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名刀。但凡能擁有一把戚家刀的人,必然是一個幸運的人。畢竟,中國現存至今的基本上都是明清刀,數量極為稀少。馬未都就是一個幸運的人,他表示「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馬未都收藏,必屬精品,他的戚家刀有何獨特之處?在人們的印象中,馬未都搞收藏主攻瓷器,兼善古木家具,對於其他雜項略知一二。鮮為人知的是,馬未都也是一個對冷兵器頗感興趣的人。在他的觀復博物館中,不僅有流星錘,還有明代鐵尺,甚至還有為江湖所不齒的傷人暗器袖箭!
  • 苗刀和戚家刀,是不是同一種刀?
    當前我國比較流行的就是苗刀和戚家刀。但是,苗刀一詞源自民國時期。而戚家刀,則起於明清。兩種刀的款式都和日本刀有相似之處。而日本刀又源自何處呢,據史料記載,日本刀引自中國。歷史上,中日關係曾經出現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當然,那時候日本和中國差的太遠,所以他們是以一種非常謙恭的形象來和中國通商交流。他們難以想像,中國竟然如此先進,也就是在和中國的交流中,中國把自己的刀傳給了它。
  • 馬未都:中國刀客正手出刀,動作就會慢,日本刀客則是反手出刀
    馬未都:中國刀客正手出刀,動作就會慢,日本刀客則是反手出刀馬未都搞收藏也確實是搞出了境界,不僅收藏有大量的瓷器、家具、玉器等,而且也收藏了不少冷兵器。比如大名鼎鼎的戚家刀,馬未都就收藏有。其實,人們不知道的是,戚家刀是以日本刀為原型的。究其根源,戚繼光抗倭時已經認識到了中國刀不如日本刀,並且刀法也不如日本刀。為此,戚繼光吸收日本刀與刀法長處,改良出了戚家刀。因而,馬未都所言「中國刀客正手出刀,動作就會慢,日本刀客則是反手出刀」,也是有一定依據的。那麼,馬未都為何要這麼說?筆者先從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說起,那就是亮劍。
  • 馬未都:日本刀客反手出刀,順勢就是一刀,中國刀客出刀講究回勢
    馬未都:日本刀客反手出刀,順勢就是一刀,中國刀客出刀講究回勢刀在冷兵器時代,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短兵相接的時候,一把稱手的刀可以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在國人心目中,最能夠引起共鳴的兩類刀,就是日本刀和中國刀。
  • 馬未都:刀客不比出刀快,而是比回刀快,回刀不看刀鞘能威懾對方
    漢代滯後的各個時期刀都是制式武器,都是士兵信賴的親密戰友,尤其是唐刀與戚家刀更是聲名顯赫。造刀工藝的發展與刀法進化也是相輔相成的,特別是刀法,也決定了能否將一把刀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刀法之中以出刀和回刀最為重要,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勝負的是出刀速度。
  •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馬未都曾表示,世界三大名刀中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日本刀,尤其是日本刀與中國刀中的唐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唐刀沒落,日本刀彎道超車異軍突起。由一斑而窺全豹,中日兩國民族性格的差異有多大,從唐刀沒落日本刀異軍突起彎道超車,就能看出一二。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可謂是一針見血。依據《唐六典》記載,制式刀有4種,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陌刀,統一被稱之為唐刀。
  • 馬未都:中國刀客回勢出刀,日本刀客反手拿刀,順勢就是一刀
    馬未都:中國刀客回勢出刀,日本刀客反手拿刀,順勢就是一刀刀客,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存在。他們往往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滿滿的都是正義的化身。刀客中外有別,刀法大同小異,這一點還是很有講究的。馬未都對於中日刀法非常有研究,他表示中國刀客講究回勢出刀,而日本則是反手拿刀,順勢就是一刀。
  • 日本武士刀的剋星,可追溯到明朝,為戚繼光改造而來!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刀一度給中國人帶來恐懼,當時日本軍隊裡大都配備了日本武士刀,他們用這把長刀殘害了無數的中國人。雖然日本武士刀非常可怕,但萬物總會有剋星,日本武士刀的剋星就是中國的苗刀。在苗刀面前,武士刀不堪一擊。
  • 苗刀真的是由日本刀演變而來,它和抗倭利器戚家刀有何淵源?
    而苗刀在明代就有御林軍刀之稱。足以看出其傳承關係。唐刀四制中,儀刀是唯一沒有爭議的!!苗刀苗刀-中國傳統刀劍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其制式源於環首刀類。後由戚繼光將其揚名。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 所以被稱為苗刀。
  • 馬未都有一把永樂佩劍,純金打造鯊魚皮鞘還開了刃,可惜是複製品
    馬未都有一把永樂佩劍,純金打造鯊魚皮鞘還開了刃,可惜是複製品馬未都對永樂皇帝情有獨鍾,他收藏有永樂大帝的頭盔,並且存世量少極為罕見,堪稱不世之孤品。按照馬未都的說法,首都博物館早年也曾斥巨資收購了一件同款頭盔。
  • 日本刀原來源自中國,難怪倭寇刀那麼厲害,還是被中國刀追著砍!
    為了爭搶地盤,大大小小的各路諸侯,成天是你打我,我打你。而那些被打敗了的武士,在陸地上沒有了立足之地,只能流亡到海上,後來跑到了中國東南沿海,當起了倭寇。有強盜本來不可怕,哪朝哪代還能沒有強盜呢?官兵抓強盜,天經地義。可問題是這幫渡海而來的日本強盜,非但不怕大明朝的官兵,而且還經常追著官兵打,到處燒殺搶掠。
  • 馬未都:世界三大名刀,日本刀名列其中,可惜卻沒有中國刀
    馬未都作為一名收藏家,對刀文化進行了深刻的解讀。馬未都表示,世界三大名刀,日本刀名列其中,可惜卻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中,為何沒有中國刀?筆者結合馬未都的說法,詳細的為大家分析一下。世界冷兵器發展史,繞不開中國冷兵器發展,尤其是中國的刀文化,在世界冷兵器史上佔據了重要席位。可是,世界公認的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並沒有中國刀的一席之地。
  • 馬未都收藏裡有一把「劍」,長得像三叉戟,而且還沒有開刃
    古代由於生產力不發達,所以常常會因為沒有糧食而導致戰火紛飛,打仗就會生產武器,而中國古代的武器可謂是五花八門,非常豐富,其實除了18般武器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創造性武器,只不過不為人所知而已,因為生產量有限,許多都沒有保存下來,當然有一些卻倖存了下來,到了今天被我們看到,馬未都手裡就是有一把
  • 民族英雄戚繼光:倭寇不僅是日本人,更多的是「漢奸」
    戚繼光是抗倭名將。明朝時期,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抗擊倭寇,奮勇殺敵,狠狠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取得了最終勝利。然而近年來,網絡媒體有人搞噱頭:戚繼光抗擊的倭寇,並非日本人,大部分是中國人。戚繼光是民族英雄,已經說了400年,並且他的光輝事跡,寫入了教科書。
  • 倭刀與戚家刀的淵源——長刀
    中國長刀的發展歷史悠久,苗刀、戚家長、辛酉刀法的來歷在現在看來,更是眾說紛紜,那麼現在的苗刀和戚家刀有什麼關係呢?那日本刀與中國的長刀又有什麼關係呢?在明朝刀劍發展的第二全盛時代,倭刀與中國的長刀關係是怎麼樣的呢?皇甫江老師《中國刀劍》一書中,明朝刀劍中長刀一文有著詳細的介紹,充分的利用歷史知識、教研等不同的方面講太空了明代中國長代的發展與倭刀的關係。
  • 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中國刀為何卻不行?馬未都道出背後隱情
    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中國刀為何卻不行?馬未都道出背後隱情世界三大名刀又稱「世界三大名刃」,分別是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明眼人一看,日本刀與中國刀關係密切,可以說是中國刀的「學生」,可人家躋身世界三大名刀,偏偏沒有中國刀。中國刀在歷史上也是風光無限,開疆拓土離不開它。然而,世界三大名刀就是沒有中國刀。中國刀為何不行?馬未都道出了背後隱情。在這裡需要著重強調一點,世界三大名刀的說法不是外國人說的,而是中國人周緯。周緯何許人也?
  • 從戚繼光到皇太極——國博明清刀劍展陳精品
    一、明代「登州戚氏」軍刀據國博老網站介紹,該刀通長89釐米、柄長16釐米,這把軍刀上部刻有「萬曆十年,登州戚氏」8字,是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官時鑄造的。國博所藏「登州戚氏」軍刀及其銘文戚繼光(公元1528年-1587年),字元敬,山東登州(今蓬萊)人,17歲承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後調浙江都司參將。嘉靖末年,中國東南沿海倭患嚴重,戚繼光奉命前往抗倭。
  • 馬丹林:馬未都之父,打仗衝鋒慢半秒,馬未都:「我爹很聰明」
    馬未都這個名字,想必很多人都有聽過。多數人認識這個名字,應該是在一檔節目當中。他曾經在2008年的時候,加入央視的《百家講壇》拍攝當中,先後一共參與錄製了五十二期節目。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北京這間不算太大,兩層紅頂白樓,最初為工廠而建,馬未都本想用它作文物的庫房。經過多次搬遷和周折,觀復博物館暫時在此落地,雖然這「離博物館的要求相差很遠」。馬未都總是想,如果將來有足夠的資金,一定要有更好的建築,更好的展陳。馬未都收養的三十多隻貓常常慵懶地在館內各處巡遊,它們被喚作「觀復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