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巴巴)旗下的蝦米音樂或已行至盡頭。11月29日,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在微博表示,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隨後,也有消息稱,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可能要解散。對於這一系列傳聞,阿里巴巴表示不予置評。
也曾有「高光時刻」
作為阿里大文娛旗下阿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蝦米音樂也曾有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2013年1月10日,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收購,並於次年啟動尋光計劃,集結了程璧、金玟岐、左安西西、銳豆、邱比、聲音玩具等國內獨立音樂界的音樂人。背靠阿里巴巴,蝦米音樂也依靠著「最全的音樂分類」「最多元的音樂庫」和「小眾音樂收留者」等標籤擁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成為彼時受樂迷與文青喜愛的音樂平臺。
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百舸爭流,經歷了各類播放器重組、集團合併之後,阿里巴巴將天天動聽(後改名為阿里星球)與蝦米音樂組成阿里音樂,騰訊將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合併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百度音樂與太合音樂合併,網易雲音樂憑藉音樂社交屬性異軍突起。在線音樂市場已經形成了騰訊、阿里巴巴、網易雲「三國殺」的格局。
彼時,音樂版權大戰興起,隨著版權戰爭達到巔峰,差異化的版權資源逐漸成為各大在線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經歷連續併購之後,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寡頭化趨勢已經比較明顯。針對版權割據的亂象,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曾就網絡音樂版權有關問題約談了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百度太合音樂主要負責人,要求各大音樂平臺購買音樂版權應當遵循公平合理原則、符合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不得哄抬價格、惡性競價,避免採購獨家版權。隨後,騰訊音樂「牽手」阿里音樂,雙方進行對所擁有的環球、華納、索尼、華研等優質音樂版權的轉授權合作,曲庫量級超百萬。
連年走下坡路
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下,阿里音樂卻率先後勁不足。因為違背用戶使用習慣、強行改版天天動聽的舉動,阿里星球很快「隕落」;獨木難支的蝦米音樂也被其他在線音樂平臺甩在身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迅速失去了原有的優勢,用戶大量流失。
2018年,網易雲音樂與唱片公司華研國際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從蝦米音樂手中「搶走」華研國際旗下所有音樂的播放版權,給予蝦米音樂一記重創。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 mobile數據,2018年QQ音樂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40.7%,位列首位,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和酷我音樂的市佔率分別為25.4%、15.6%和10%,而蝦米音樂僅為4%。
在蝦米音樂連年走下坡路的現狀下,阿里巴巴將音樂夢的希望轉寄給發展勢頭正猛的網易雲音樂上。去年9月,網易雲音樂宣布獲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約7億美元融資。彼時阿里巴巴表示,很高興參與網易雲音樂的發展,希望雙方未來在文化娛樂領域能產生更多化學反應。在目前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處於行業第一陣營的背景下,阿里巴巴的注資也讓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博弈方面增加了底氣。
在線音樂平臺戰爭仍將繼續
在此背景下,蝦米音樂的境遇更顯悲涼。「阿里巴巴當初收購蝦米音樂最主要的戰略目的其實還是看重其背後的用戶規模。電商出身的阿里巴巴在文娛基因方面本就較弱,無論是在投入還是重視程度上都與競爭對手有所差距,這也導致了蝦米音樂開始走下坡路。」艾媒諮詢創始人兼CEO張毅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在線音樂平臺的戰爭不會就此停止。第三方數據公司Fastdata極數發布的《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今年10月,我國在線音樂月活躍用戶數超6.2億,預計今年全年在線音樂產值將超過140億元。隨著獨家授權互授,各大音樂平臺進入「後版權時代」,培育原創音樂人、發展音樂綜藝、拓展音樂風格及布局電臺板塊等成為各大音樂平臺的發展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