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一堂特殊黨課—新聞—科學網

2020-12-12 科學網

 

 

 

 

 

 

「今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我們不僅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還遭遇了近10年來最為嚴重的小麥條銹病。可喜的是,我們不僅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也控制住了小麥條銹病。」

 

5月24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曹新莊農場的小麥試驗田裡,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正在給一群師生大聲講述著。

 

天空有些陰沉,涼風裡夾帶著細細的雨點飄落在麥穗上,飄落在師生們的身上。

 

這裡的麥田是學校多個小麥試驗田的一部分,它們都是專家們用來開展小麥新品種選育和抗病性鑑定的,從這些小麥試驗田裡,先後誕生了「碧螞1號」「豐產3號」「矮豐3號」「西農881」「小偃6號」「陝農7859」「陝農229」「西農979」「西農511」等享譽黃淮麥區的優質高產抗病品種,完成了小麥條銹病發生規律、瘋狂變異的秘密及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等多項重大科學研究,也先後走出了趙洪璋、李振聲、李振岐、王輝等眾多院士專家。

 

這一群師生近40人,主要來自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以返校的研究生為主。這些研究生有該校植保學院的、農學院的,還有林學院的,他們中黨員居多,其餘的是入黨積極分子。康振生是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還是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黨支部書記。

 

康振生是一個有著36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也是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首次擔任黨支部書記他深感責任重大。今天的小麥試驗田就是他作為黨支部書記給大家上黨課的特殊課堂。

 

「小麥條銹病會讓小麥葉子枯死,最終使小麥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它造成的小麥產量損失通常以『億斤』為單位。」康振生俯身從試驗田裡拔出一枝感染了條銹病的麥子,給師生們展示著病麥的「慘狀」。在他的腳下,有著兩塊截然不同的試驗田,右側是受條銹病侵害的麥田,枝葉枯黃、麥穗乾癟,左側是噴施藥劑後的麥田,枝葉泛綠、麥穗飽滿。

 

2019年,全國多地小麥偏早播種,加之秋季多雨,冬季氣溫偏高,給小麥條鏽菌的越冬提供了有利條件。進入2020年春季後,適宜的雨水再度助長條銹病的瘋狂傳播,我國小麥條銹病呈現出發生早、範圍廣、程度重的態勢,為近十年來所罕見。

 

面對小麥生產中出現的特殊氣候條件和條銹病的異常表現,康振生從1月中旬開始,就帶領團隊成員赴陝西寶雞、四川綿陽、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等地,開展小麥病蟲害普查,提前一個月發出條銹病大流行的預警,還向陝西和國家相關部門提交報告,提出「春病冬治,控前保後;控西保東,打點保面」的防治策略並深入一線現場指導。

 

3月10日,陝西省歷史上首次在早春開展小麥條銹病「一噴兩控」行動, 4月20日,全省開展的全面防控行動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在陝西關中,『防控條銹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宣傳氛圍濃厚,自走式噴霧器、無人機等所有的先進設備也利用起來了。」康振生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像我們這樣,通過黨和政府的指導,全面動員起來防控小麥條銹病,這和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一樣,都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陝西省關中灌區和北部旱地麥區是我國小麥條銹病菌東西部菌源交流的「橋梁」地帶,是小麥條銹病菌重要的「越冬區」,直接影響著陝西乃至全國北方麥區糧食安全。康振生比喻說,做好陝西小麥條銹病防控就如同做好武漢新冠肺炎防控,只要陝西條銹病控制好了,全國就能控制住。

 

「陝西防控的效果達到了95%,我可以告訴大家,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小麥主產區豐收已成定局。」康振生高興地說,「我們在西農這塊試驗田裡,實際上是直接或間接的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雨點稀疏了,風也小了,試驗田裡,康振生的聲音舒緩而有力,胸前的黨徽鮮豔奪目。一旁聽講的2018級碩士研究生徐一文抬起了帽簷,眼睛從腳下的試驗田轉向遠方的天空,「我很激動。」她說,作為康老師團隊的一名成員,得知團隊的工作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感覺很自豪,而作為一名黨員,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展現、成效巨大,感覺很驕傲。

 

西農的小麥試驗田,康振生已經走了整整43年。從1977年起在進入該校學習植物保護專業,到跟隨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振岐進行小麥銹病研究,再到留校工作至今,他在導師的引領下走進小麥銹病研究的學術殿堂,加入中國共產黨,小麥試驗田見證了他的汗水與夢想,而「一孔窯洞走出來兩院士」更成為學校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試驗田邊,豎立著一塊紅底黃字的大牌子,上面書寫著「紮根楊凌,胸懷社稷;腳踏黃土、情系三農;甘於吃苦、追求卓越」24個字,這就是康振生及一代又一代廣大科教工作者身上所共有的「西農精神」。

 

支部黨員、應屆博士畢業生郭嘉望著這塊牌子陷入沉思,「康老師是我們的好榜樣。」他說,在這個即將迎來小麥豐收的時節,這堂田間黨課讓自己既真切看到了實驗室之外的小麥條銹病真實狀況,更真切感受到了康老師的人格精神,「康老師永遠都在工作中,老師都那麼努力,我們憑什麼懈怠!」

 

「我們既有立地生產大貢獻,也有頂天理論好文章。」「我們在國際上發出了響亮的西農聲音,小麥條銹病研究的楊凌小組受到國際同行認可。」「我們不僅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碗裡還要盛滿我們自己生產的糧食。」「科學問題從田間來,帶回實驗室研究,再用成果服務大田生產。」

 

在偌大的曹新莊農場裡,康振生帶著師生們從一個試驗田來到另一個試驗田,邊走邊講,時而駐足指點麥苗,時而凝神聽取和回答學生提問。從9點整開始的講課,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1個小時。這個時候,風停了,雨住了,天空逐漸晴朗起來了。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在一片金黃色的麥田裡,康振生右手握拳上舉,帶領黨員師生們重溫入黨誓詞,響亮而堅定的聲音在麥田裡迴蕩。

 

「我感覺熱血上湧。」入黨積極分子、一年級研究生胡澤宇在宣誓的隊伍旁聆聽、觀看,他說,康老師和其他老師、學長學姐們「站在麥田裡,就像站在戰場上一樣」,他們堅守小麥生產一線,與條銹病不斷鬥爭的樣子很美,希望自己儘快成為這個先進集體的一員,為國家作貢獻。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吉林市 五縣(市)黨委負責人開展「一堂黨課」活動
    吉林市 五縣(市)黨委負責人開展「一堂黨課」活動 2021-01-12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史教育】這個「大家庭」,這樣講黨課!
    【四史教育】這個「大家庭」,這樣講黨課!12月22日,在灣谷科技園天域生態黨員活動之家,天域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陳鴻雁給年輕黨員們上了一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黨課,引發了青年黨員們的積極思考……
  • 愛心助力夢想 麥田房產開啟「書聲計劃」公益行動
    近日,麥田房產攜手福建新聞廣播開啟「書聲計劃」公益活動,利用麥田社區門店優勢,通過愛心捐贈的方式,募集近2000份愛心書籍和助學物資,為吳山小學的學生們搭建「愛心書屋」,以書籍傳遞希望,以真情溫暖同心。
  • 【黨課】聽最美逆行者講述「防護服」背後的故事……
    【黨課】聽最美逆行者講述「防護服」背後的故事…… 2020-12-10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都千堂黨課進基層,接地氣,受歡迎!
    宜都千堂黨課進基層,接地氣,受歡迎! 2020-07-10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騰衝:千堂專題黨課進基層
    騰衝市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傳遞到邊疆「神經末梢」,由市級黨員領導幹部、實職科級幹部到掛鈎聯繫的鄉鎮、村(社區)和網格黨支部,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兩個主題,講授一堂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專題黨課。騰衝千堂專題黨課進基層。
  • 清源黨課首次開播 居民坐車還在看
    9月11日一場生動的黨課被傳播到清源的各個角落下午>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祥為大家帶來一堂圍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主題黨課清源街道24個社區黨組織、4個機關黨組織和25個非公企業黨組織成員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學習
  • 開展集中升旗、重溫入黨誓詞……社區裡的一堂生動黨課
    百名黨員重溫一堂最生動黨課當天上午,近百名黨員身著統一制服在文苑社區廣場進行集中升國旗、黨員宣誓活動。黨員們在巨幅黨旗前擺出「99」字樣,迎接黨的生日。「這是文苑社區居民愛祖國、愛家園的表達方式。」社區黨委書記梅愛軍告訴記者,每逢重大節慶,文苑社區的黨員居民都在這裡以升國旗、唱國歌的形式慶祝。這是一堂最生動的黨課。
  • 情景劇、詩朗誦、合唱……這不是文藝演出,而是一堂別出心裁的黨課
    情景劇、詩朗誦、合唱……一堂全部由學校校友、教職工、學生等自行編導並演出的黨課,別出心裁地亮相了!9月29日下午,「紅色基因 商道使命」示範黨課在上海商學院奉浦校區開講。上海商學院黨委書記沈大明在上黨課。
  • 科學家破譯老鼠「語言」—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很長時間裡都在嘗試解釋這些人耳無法察覺的超聲波「吱吱」聲,但卻一直未果。部分原因在於,將一隻老鼠發出的聲音與另一隻老鼠的行為聯繫起來存在技術挑戰。   美國德拉瓦大學心理和腦科學系的Joshua Neunuebel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一種名為DeepSqueak的機器學習軟體,在一個專門的錄音室裡,將超過11.1萬隻老鼠的叫聲,與超過3.2萬隻雄性和雌性小鼠的各種行為進行了比較。雄鼠傾向於發出不同的聲音,這取決於它們是在戰鬥、逃跑、追逐還是從事其他活動。
  • 【洪洞法院】新年第一堂黨課|洪洞縣人民法院開展「學習黨的十九屆...
    【洪洞法院】新年第一堂黨課|洪洞縣人民法院開展「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黨課輔導 2021-01-12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31屆科幻銀河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10月24日,「閱文杯」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在成都少城劇場舉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產業人士和科幻愛好者300餘人齊聚一堂。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臨鐵法院:以專題黨課形式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晨報訊 (通訊員 吳菲菲)9月22日,臨鐵法院以專題黨課的形式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組成員、副院長劉志宏給全院幹警上了一堂題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黨課。 在專題黨課講授中,劉志宏圍繞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取向、真正將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阻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實踐四個方面,深刻闡述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黨課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內涵豐富、條理清晰、分析透徹。
  • 一堂特殊的青年員工入職黨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芳)近日,曾參建火神山、雷神山建設的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華南分公司2020屆新員工入職活動中,參加完一堂特殊的黨課後,近百名95後新員工紛紛表示,在火神山精神的傳承中,自己得到了精神升華和價值觀淬鍊,將以此為動力,忠黨愛國,築者人心,勇於犧牲,使命必達!
  • 脂肪小滴也是抗菌利器—新聞—科學網
    在人體中,被稱為脂肪細胞的特殊細胞以脂滴的形式儲存身體脂肪。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Robert Parton說,多年來,生物學家認為脂滴只是「一種惰性結構、一個儲存場所」。但事實上,它們也含有具備廣泛功能的蛋白質。 當細菌侵入動物細胞時,它通常以脂滴為食。「這是獲得細胞內脂肪的一個很好的來源。」Parton說,但動物細胞似乎找到了扭轉上述局面的方法。
  • 萬億個糾纏的原子在高溫裡熱舞—新聞—科學網
    全球科技新聞服務網站EurekAlert也以「15萬億個「熱舞」原子無序糾纏」為題,對此項研究進行了報導,因為與高靈敏的SERF原子磁力計所採用的傳感介質和工作環境完全相同,從而證明了「糾纏態可用於高溫的量子傳感和精密測量」。
  • 奧斯卡電影院線「2020我的電影黨課」正式啟動!
    10月27日,「向英雄致敬——2020我的電影黨課」活動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影城正式啟動,於11月30日結束。本次活動共組織100家奧斯卡影院作為電影黨課基地,重點覆蓋河南省奧斯卡影城,是奧斯卡院線首次成規模地嘗試運用電影方式開展思想教育的特色主題活動。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0906/1026-2296-2020-27-6-348-352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小小的科學,大大的神奇 —新聞—科學網
    在《科學家VS小小「科學家」》節目中,小小「科學家」們與機器人「小加」「小胖」和「蛋殼」近距離互動,小朋友們充滿智慧的AI十問和智能化幼兒園的暢想等內容讓節目妙趣橫生。 在「雲上幼兒園」活動中,小朋友們通過觀看360全景VR展示、收看幼兒園短視頻和師生線上視頻互動等形式,和老師、小夥伴一起「雲遊」幼兒園。 此外,「小小『科學家』在行動!」活動也吸引了小朋友們的興趣。
  • 《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出版—新聞—科學網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