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協:「攜號轉網」服務各項指標總體評價較好

2020-12-10 通信世界網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11月26 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攜號轉網」服務和5G認知調查報告,本次「攜號轉網」及5G調查包括問卷調查、輿情分析、體驗調查和專家研討四個部分。

通過體驗調查顯示,36個樣本體驗得出三大運營商的綜合評價上,辦理轉出服務的綜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中國聯通93.49分,中國移動92.89分,中國電信89.86分;辦理轉入服務的綜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中國移動93.52分,中國電信93.18分,中國聯通89.14分。

如圖所示,在「攜號轉網」各項指標的綜合評價方面,三大運營商辦理條件、辦理流程和辦理結果3項指標的轉出和轉入服務平均得分均在90分以上,而服務方面的轉出和轉入服務平均得分均在90分以下,分別為89.44分和89.33分。

據調查結果顯示,「攜號轉網」服務各項指標總體評價較好,主要表現在辦理條件規則明確、辦理流程規範且操作比較便利、辦理結果效率較高等方面。但同時反映出「攜號轉網」還有些方面有待提升改進。通過調查,北京消協得出調查結論:

1、超八成受訪者表示知道「攜號轉網」,且對「攜號轉網」服務表示滿意。

2、北京市消費者對於「攜號轉網」的關注度較高。

3、北京市消費者對於5G的認知度較高。

4、網絡信號及資費是消費者辦理「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

5、消費者「攜號轉網」遇到部分困難及阻礙。

6、消費者對各運營商辦理流程的便利性不滿。

7、運營商服務人員攜號轉出時服務意識差。

8、運營商在執行「攜號轉網」的標準上存在細微差異。

9、在對於5G的感受上,專家意見與消費者期望存在一定出入。

10、消費者對於運營商5G服務方面的期待較高。

針對本次「攜號轉網」服務、5G認知調查結果,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通信行業健康發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進一步規範相關工作制度,自查工作落實效果。建議行業主管部門繼續加大對運營商的指導與監管力度,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攜號轉網管理規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最大程度優化流程,減少「攜號轉網」阻礙,為運營商提供方向性指引,規範工作要求;運營商方面,建議在規範基層工作人員工作流程及服務話術的基礎上,針對消費者提出的對於套餐資費、網絡信號、網絡速度等方面的意見建議認真開展自查,合理調整服務策略,提升自身服務質量。

2、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優化業務流程。隨著消費者對於服務品質需求的不斷提高,運營商應定期組織人員培訓與考核,強化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提高業務水平,對於考核不合格的員工進行再培訓再考核。此外,結合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建議運營商不斷探討、開放線上辦理服務的新形式、新方法,提高業務辦理便捷性,不斷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3、持續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消費者認知深度。調查發現,在套餐資費、5G建設等方面,消費者的認知與運營商反饋的實際情況有所差距,建議主管部門和運營商在現有宣傳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可採取公眾號、官方網站、微博和抖音等線上平臺與營業廳宣傳海報及彩頁、小區宣傳欄張貼海報等線下渠道相結合的模式,對5G建設進展、通信套餐資費構成、相關調研實驗結果、「攜號轉網」最新政策等進行廣泛宣傳。

4、努力優化服務內容,提升消費者體驗感。5G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智慧家庭生態體系的形成,智慧家具、智慧電器等智慧終端的出現使消費者對於5G生態網絡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但是現階段消費者還未能很好的感知5G網絡所帶來的便利。建議在加快基站建設、提高覆蓋面的同時,注重促進相關企業在應用程式及軟體上的研發,以激發消費者對於5G的關注度,提升使用率及體驗感。


相關焦點

  • 北京消協:5G攜號轉網體驗中國移動最好、中國電信最差
    眼下正值4G向5G過渡階段,攜號轉網是其中避不開的話題。不過,近日北京市消協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攜號轉網服務中,運營商辦理流程便利性差、攜號轉出時服務意識差,成為普遍的不滿。該調查由北京市消協委託北京中治平安商務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整體來看,人們對「攜號轉網」服務的各項指標總體評價較好,但還有些方面有待提升改進。例如,中國聯通個別工作人員業務不夠熟練,不能清晰明了地介紹「攜號轉網」政策、無法熟練進行「攜號轉網」全流程服務,部分消費者因原套餐合約未到期、涉及違約金等原因,只好放棄「攜號轉網」。
  • 北京市消協:七成受訪者攜號轉網曾遇阻
    北京市消協近日發布「攜號轉網」服務調查報告,七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  調查結果還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51.71%表示由於原運營商信號和網速欠佳,其次有36.99%表示由於轉網後套餐資費和套餐內容更實惠,僅有11.3%的受訪者表示由於運營商服務較差或其他原因而轉網。在「攜號轉網」服務關注點上,超八成受訪者表示更加關注「攜號轉網」後的套餐業務資費和網速。由此可見,網絡信號及套餐資費是促使消費者選擇「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
  • 工信部:已有1700萬用戶攜號轉網,一小時攜轉成功率超99%
    IT之家12月15日消息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12 月 15 日上午,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出席 2021 中國信通院 ICT+ 深度觀察報告會並致辭,截至目前,我國 「攜號轉網」服務已經累計有 1700 萬用戶完成攜轉,一小時攜轉成功率超過 99%。
  • 「攜號轉網」全國施行滿一年,你順利轉網了麼?
    北京市消協日前發布「攜號轉網」服務和5G認知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原本以惠民為目的的一項服務,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遇到諸多阻礙。
  • 工信部:「攜號轉網」已為超過1700萬用戶提供服務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16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近日,工信部組織召開電信服務質量專題座談會,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會上透露,「攜號轉網」已為超過1700萬用戶提供服務,申訴率較去年12月下降78.8%。
  • 把攜號轉網的好事辦得更好
    在12月15日舉行的「2021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透露,全國「攜號轉網」用戶已超過1700萬,1小時「攜號轉網」成功率總體在99%以上。自去年底「攜號轉網」服務正式在全國推開以來,經過一年多的運行,「攜號轉網」服務滿足了不少消費者的訴求,但在運行中也存在一些不順暢的問題,亟待提升服務品質、改善用戶體驗。「攜號轉網」來之不易,也有顯著成果。這項服務從在部分地區試點,到在消費者的千呼萬喚中落地,期間經歷了近10年,付出了很高的經濟和人力成本,是一項重要的電信惠民工程,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
  • 「攜號轉網」全國施行滿一年 七成受訪者在辦理過程中曾受阻
    北京市消協日前發布「攜號轉網」服務和5G認知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原本以惠民為目的的一項服務,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遇到諸多阻礙。記者詢問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得知,在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11月30日期間,深圳市消委會共收到106宗有關攜號轉網問題的投訴。
  • 「攜號轉網」一年了,還是困難重重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2019年12月1日,《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用戶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攜號轉網」施行已滿一年,消費者對於這項便民服務是否滿意?
  • 中國移動攜號轉網「被棄」,拿什麼挽留老用戶?
    根據攜號轉網第三方平臺「要攜號轉網」微信公眾號的調查統計數據,2019年6月至7月調查的全國38793名意向攜號轉網用戶中,中國移動意向攜出用戶最多高達20368人,佔比52.5%。中國聯通意向攜出用戶佔自身總用戶比最高,幾乎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兩倍,用戶滿意度指數是三家運營商中最差的。中國電信則是三家運營商中攜入最大的贏家,53.73%的用戶意向攜號轉網到中國電信。
  • 說好無條件攜號轉網 怎麼超7成受訪者在辦理攜號轉網遇到困難阻礙
    根據《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用戶可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其所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規定施行已滿一年,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70.39%的人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號是解鎖各種應用程式的「金鑰匙」,太多應用程式需要手機號註冊登錄,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更換手機號絕非易事,「攜號轉網」對每個人來說都涉及切身利益。
  • 套餐還有80年才到期,我怎麼攜號轉網?
    「我的套餐還有80年才到期,是不是就別想攜號轉網了?」12日在查詢攜號轉網資格後,市民李女士「吃了一驚」。而記者發現,似乎是害怕用戶「變心」,涉及者基本都是辦理了移動為期2年寬帶贈送業務的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這次攜號轉網系統在北京上線試運行後,她第一時間就進行了查詢。
  • 消費者反映辦理「攜號轉網」遇各種困難阻礙,三大運營商回應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2019年12月1日,《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用戶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攜號轉網」施行已滿一年,消費者對於這項便民服務是否滿意?
  • 媒體:推行「攜號轉網」,須破除運營商的「山頭意識」
    光明日報12月14日消息,根據《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用戶可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其所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規定施行已滿一年,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70.39%的人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 攜號轉網人數公布:1700萬,移動佔比超一半
    由於不滿運行商的信號覆蓋、資費套餐,手機號綁定的東西太多難以更換等問題,多年之前就有網友強烈要求開通攜號轉網功能。去年11月,三大運營終於開始實施攜號轉網政策。近期,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2021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透露了這一年來攜號轉網數據的詳細信息。
  • 日本探討禁止電信服務商收取攜號轉網手續費
    人民網東京7月22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總務省正在探討禁止電信服務商收取攜號轉網手續費。日本政府考慮今年內將會修改相關規定,促進手機用戶可攜號自由變更手機通信運營商,並降低通信費用。目前,日本三大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軟銀、KDDI以及廉價智慧型手機公司等都在收取3000日元(折合195.6人民幣)的攜號轉網手續費。總務省的智囊機構「專家會議」認為,手續費的收取依據不透明,是妨礙用戶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專家會議」近期將整理出會議論點,今年秋季將匯總整理出報告書。
  • 「攜號轉網」變更低價格套餐設限 消費者認為線下辦理不合理
    自2019年工信部印發《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到實施,一年過去了。根據信通院此前發布數據,截至今年7月份,全國「攜號轉網」用戶已經突破1000萬。信通院調查數據顯示,98.3%用戶辦理「攜號轉網」後沒有再次轉網,有1.3%(13萬)用戶經過比較後又攜回了原有運營商,還有0.4%用戶再次轉網到第三家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