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竇唯,相信不少朋友一定聽過他的歌,記得那個讓多少人為之狂熱的「黑豹樂隊」。一首《無地自容》讓他們名聲大噪,《Don't Break My Heart》更是在香港商業電臺排行榜高居榜首。我們不禁要去感嘆,要去回憶,那是一個怎樣的搖滾時代?
可時代在變,音樂在變,人難免也要變。隨著時代的更迭,我們發現竇唯的歌,歌詞越來越少了,歌曲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廣為流行。有人說現在的竇唯落魄了,不如以前了;也有人覺得現在的竇唯已經成"仙"了,過著他想要的生活。"可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高曉松在一檔節目中提到竇唯,他評價竇唯"是一個純粹的音樂家,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音樂家,並且也是整個行業,或者說是整個社會,沒有被時代改變的人之一。"可見一向理性客觀的高曉松,是給予了竇唯極高的評價。
了解竇唯的人都知道竇唯出生於1969年,是個地道純正的北京人。家住北京胡同裡的大雜院,父親是搞民樂的,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的渲染下,竇唯6歲就學會了吹笛子,極具音樂天賦。
竇唯上初中時父母離婚,竇唯和妹妹跟著母親生活。也正是這時竇唯第一次聽到了搖滾。隨後進入職高的竇唯選擇了和音樂沒有什麼關係的精神病護理專業,在此期間他還學習了一點吉他,也許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氛圍之中,能給予竇唯更多常人無法獲取,感受到的靈感。
1988年,黑豹樂隊的主唱丁武離開了,竇唯也就是在這時順勢加入,也正是因為竇唯和後來鍵盤手欒樹的加入,為這個樂隊注入了更為活力湧動的血液。巔峰時期的"黑豹"樂隊成型了。1991年,他們發現了在深圳舉辦的一個叫做"深圳之春"的現代音樂節。四個不假思索收拾好東西立即啟程。當時的竇唯留著一頭隨性的長髮,照他的話說那就是玩搖滾的標誌。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一首《無地自容》讓他們名聲大噪,一夜之間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連Beyond的樂隊的經紀人陳健添在看完他們震撼的演出後立馬決定籤下他們。
剛剛開始在人們視野中大放異彩的"黑豹"樂隊,仿佛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在做好音樂的同時該如何去平衡與外界的交流。因為情感的問題,在媒體的炒作發酵下,同年10月竇唯不得不離開選擇"黑豹"樂隊。離開"黑豹"後竇唯也組建了自己樂隊"做夢樂隊"那段時間,他創作了那首《希望之光》。音樂具有哥德式音樂的風格色彩,新穎且出彩。令人惋惜的是,這次竇唯和樂隊的合作有沒能長久。
雖然屬於竇唯的巔峰時期並沒有那麼長久。但是在此期間竇唯和樂隊合作並創作了非常多堪稱"搖滾經典"的專輯,歌曲,比如《希望之光》《無地自容》《別去糟蹋》。還有那場1994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的"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竇唯開場演唱的《高級動物》《噢,乖》等歌,淡漠的表情,極具爆發力的旋律攪動著人們興奮的神經,在竇唯的演出中熱血澎湃的人們已經無法用理智去思考,在他極具魅力的音樂中沉醉瘋狂。
1995年竇唯發行單飛後的第一張專輯《豔陽天》,這也意味著他音樂創作新階段的開啟。直至今年,2020年疫情肆虐,醫護工作者還有社會各界人士不顧個人安危衝往抗疫一線。在這樣的背景下,竇唯和朋友朝簡一同製作了純音樂《後 疫》,用音樂來記錄這次疫情下世界家國的氛圍,並向那些在疫情中犧牲離去的人表示惜別,悼念。
正如高曉松所說的那樣。竇唯是一個純粹的人,純粹的音樂家。也正如他簡短的個人介紹中寫的那樣,他是中國搖滾樂歌手,實驗音樂人。
在音樂類型膨脹,主流音樂衝擊的時代下,竇唯沒有選擇順遂,他依舊堅持做著自己的小眾音樂,與其說他是一位歌手,音樂人,不如說竇唯更像是一個創作,塑造音樂的藝術家。不需要太過繁雜的歌詞,不需要再跟別人跟世界過多的傾訴什麼,形象上的不修邊幅並不會擾亂內心的想法,可見竇唯擁有了更為遼闊抽象的音樂天地。
在旁人眼裡,無論是覺得竇唯落魄也好,真實自由也好,喜歡他的人無法自拔,不喜歡他的人覺得他是一本難懂的天書,索然無味。其實說白了,這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這麼多年來,一切都在變,而竇唯依舊還是竇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