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我們祭奠祖先緬懷親人的日子

2021-01-12 張華工作室

老家人多少年代多少一輩輩的人都過這個祭奠祖先,燒紙送衣服的節日。這是咱們敬仰祖宗恩德,懷念先人創業艱辛,也是後代人一次大的祭祖活動。講究的人家,子子孫孫一大群,都來墳上敬先人一杯酒,送一把紙錢。後代人,也不再悲傷,反而有說有笑的,有的叔伯兄弟有點小摩擦的,也在這一天,在祖宗面前和解。

侄子給叔叔敬一根香菸,點著。叔叔和侄子說說話。於是,叔叔和父親的關係就這樣形式和解了。

這不是一個人,一個家族的事情,也是本地甚至中原地區的人一致情感,或者按照教科書說法是這就是民族素質。一代代人,一代代情,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老家人喊寒衣節是叫「十月一」的,農曆的十月初一。到了十月,天氣轉寒,北風凜冽,樹木凋零,百花不發,陽間 人知道天冷了,穿厚衣服,那麼我們故去的親人,也會寒冷,也會穿厚衣服,也會缺錢花。於是就有了這個節日。

我是從沒有了奶奶之後才知道有這個節日的。爺爺早於奶奶去世了,那時候我在學校讀書。也沒有人教給我說寒衣節清明節需要怎麼怎麼,奶奶還把我當成一個小孩子來看。每年清明節,七月十五和寒衣節的十月一,早早的奶奶就準備好了。帶著給爺爺的思念就給送去墳上。

那一年我的奶奶也去世了,癌症。躺在病床上十多天水米不進,受盡了痛苦才離去。奶奶小時候家鄉就發生水災旱災兵災,電影《1942》的故事,家鄉經常發生。奶奶說,那時候叫災荒年,大家都出去討飯。奶奶和他的幾個弟弟也多次被人買賣,但是他們都逃回了老家。

小時候,我光屁股坐在奶奶的懷抱裡,奶奶用小被子把我圍起來,拿綁帶捆幾圈,讓我和奶奶不分開。我離開母親的懷抱,就會找奶奶的懷抱,不會找第二個人。

奶奶嘴裡嚼爛的東西,拿手肚子一抹就到了我 的嘴裡。飢餓 的孩子不分人和動物都一樣,眯著眼睛,照著嘴開裂,聞著食物香氣帶來的安全感,伸嘴就去咬。奶奶就這樣一抹,我就這麼一吃。然後我就一天天長大,一天天的強壯起來。

小時候不懂事,經常受到母親的影響。母親和奶奶關係不好,但是母親和姥姥的關係好。母親回姥姥家,就買上東西,歡天喜地回娘家。還給我說一路的兒歌。到了奶奶家,就沒有話說,也不買東西。於是,我心裡就覺得奶奶不親,奶奶不如姥姥親。

如今,奶奶和姥姥都過世好多年了,姥姥也是苦命的人,奶奶也是苦命人。但是要說起來我的歸屬,這裡是我的家,但是我在姥姥家是親戚。這是我會了獨立思考以後才明白的道理。

奶奶不識字,見識也不好,也有這樣的那樣的毛病。但是她依然是我的奶奶。但是也懂得我是他的孫子。即使她在內心依然把我的父親當成了養子,但是我覺得我在她心裡就是親孫子。

爺爺奶奶偷偷給我錢,爺爺生病了不捨得吃燒雞要讓給我我,奶奶想吃什麼,我當時也沒有能力去掙錢,也沒有能力去買。最後的日子裡,我能給奶奶買東西吃了,能買好衣服穿了,但是她已經不需要了。她躺在床上,一聲不吭,動也不動,水米不進,只有微弱的呼吸還在, 我已經不清楚奶奶最後的時光裡,想一些什麼,是不是還留戀我們人世間,還能不能聽得到我對她說過的那些話。

但是奶奶,我真的很尊敬你,也很愛你,只是你已經很老,我還小,我照顧不了你。等我有能力了,但是你又不在了。

悄悄的打下這些話,瞬間我淚流滿面。這些年奶奶你去了哪裡,我真的很想你。

生死兩茫茫,前生舊事。

寒衣節明天就要到了,那日在夢裡,我夢見了我的奶奶。夢見她的棺材還在墳墓裡,似乎要移動地方,壽材高大雄偉,木料厚重,黑漆明亮。我在夢裡對著您棺材叩拜,然後再雙手抬起棺材,讓您搬家。

不記得什麼時候醒來,枕頭溼了一大片。這是奶奶寒衣節牽掛我了嗎?這是奶奶擔心我不去看她嗎?

相關焦點

  • 庚子年清明,我們該如何祭奠?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又到了祭奠親人的日子。百善孝為先,祭奠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庚子年清明,我們拿什麼祭奠?如何祭奠?林業局發來信息告知大眾說天氣晴朗,嚴禁野外用火;衛健委和疾控中心發信息說預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取消清明祭拜活動!
  • 清明節祭奠親人寄語大全 祭奠老人去世的一句話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祭奠親人寄語大全 祭奠老人去世的一句話 誰的思念,風兒載著;誰的叮嚀,雲兒傳遞;清明時節,萬物甦醒,細雨綿綿,春寒料峭。2017年傳統清明節就要到了,今天,wed114結婚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清明節祭奠親人寄語大全,分享祭奠老人去世的一句話。
  • 2020清明節祭奠親人的說說短句 祈禱天堂的親人們幸福快樂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清明節祭奠親人的說說短句 祈禱天堂的親人們幸福快樂 1.遠在天堂的親人們,你們在那邊還好吧?我很想念你們,願你們在那邊一切安好天堂會很溫暖。。。 2.細雨紛紛,路斷魂。思念,懷念,卻是永遠的想念!外公,婆婆,爺爺,希望你們在那邊好好的!兒孫兒敬上!
  • 清明:環保文明寄哀思 鮮花祭奠已故親人的越來越多
    清明:環保文明寄哀思 鮮花祭奠已故親人的越來越多     又近清明。在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怎樣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更有意義?該怎樣為清明節注入時代內涵?
  • 2018年清明節掃墓祭奠親人話語有哪些?清明節祭奠父母長輩寄語
    清明節來臨,又是一年一度緬懷逝去親人的日子,清明時節雨紛紛就好像老天都知道是一個不好的日子,很多人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那麼清明節掃墓祭奠親人的話語有哪些呢?1、祭拜亡靈淚兩行,蒼天有情雨也茫。敬叩祖先灑濁酒,清風拂面情亦綿。煙雲花綻滿山崗,猶如仙境故人享。子孫不忘根之源,年年焚香燒紙錢。願清明文化永傳揚!
  • 【烈士紀念日】緬懷革命先烈,祭奠不朽英魂
    【烈士紀念日】緬懷革命先烈,祭奠不朽英魂 2020-09-30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節來了,我們在家如何祭拜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祭拜祖先是中國傳統清明文化不可缺少的活動。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我們開始思念已故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無法翻山越嶺祭拜祖先,也無法到公墓陵園祭拜先烈,網上祭拜又顯得孤單和冷清。很多人選擇在家裡祭拜先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祭奠祖先故人的日子,也是春耕春忙的時節
    我們送走三月的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用四月的陽光和芬芳來迎接的新的一切到來。回顧2020年這段時間,從開始武漢的疫情爆發全國人民在家自覺減少外出大家紛紛支援武漢的,接著是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取消一切娛樂場所聚會,再到全球疫情的大爆發。感染人數每天都在不斷增加,受疫情的影響美股還在在短短的十來天時間裡熔斷四次,京東奧運會延遲等等…似乎在警告我們要與大自然和平相處愛護環境,不要破壞生態平衡不吃野味。
  • 在這個日子,祭奠逝去的愛情
    愛情,總有值得紀念的時候,總有一個日子,來祭奠逝去的愛情。愛情,值不值得祭奠,這是一個人的對上一份愛情的態度。很多逝去的愛情,都還殘留著影子,我們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這個影子,也常常看到這個影子後面人,儘管ta還在這世間,但是,ta已經消失在你的生活中了。
  • 倡導網上祭奠 福建推出「清明雲上祭」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福州4月1日電(餘杉芳)清明節祭奠祖先、緬懷故人是一項傳統習俗。&nbsp&nbsp&nbsp&nbsp用戶實名登錄閩政通APP,進入「清明雲上祭」專題後,頁面包含創建祭奠、我要祭拜、公墓連結、文明倡議和防護指南等五個模塊。
  • 2020清明節哀思親人的寄語大全 清明節適合發朋友圈說說的句子
    遙想親人在世時,其樂融融人相親。但願天國無疾病,快快樂樂每一春。保佑家人都安康,幸福快樂笑聲聞!2、焚香在墓前,縷縷都是難言的痛;酹酒在墳頭,滴滴都是傷心的淚;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離別的情;叩首在墳頭,次次都是難捨的愁。清明節到了,願逝者永安息!3、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
  • 雲端祭掃、鮮花寄思...這個清明,我們這樣緬懷先人和英烈...
    「祭祀不應該拘泥於某一種形式,只要心誠,任何方式都可以表達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市民邱曉媚告訴記者,今年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她家換了個祭祀的地點,依舊買了奶奶愛吃的東西,一家人在家裡陽臺上遙拜,表達對奶奶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也有不少市民通過網絡平臺「雲祭掃」。
  • 文明祭祀 是最好的緬懷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寄託哀思、緬懷先輩、祭奠英烈的傳統節日。2020年清明節即將來臨,疫情猶在,安全至上。祭掃在心不在形,別樣清明一樣情,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倡導文明祭祀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時代風尚所趨。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們工會人做起,從家庭做起,為奪取疫情防控全面勝利貢獻力量。文明祭祀,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具體體現。
  • 祭奠親人是良俗 他人不能剝奪
    一年一度清明節,又到了人們祭奠親朋的日子,所謂祭奠是指活著的人對死去的親朋表示悼念和敬意的活動。近兩年,開始出現一些以「祭奠權」受到侵害為由提起的訴訟。房山法院民二庭的盧濤法官稱,在這些糾紛中,如果當事人能證明祭奠權被侵犯,除可要求賠償實際損失外,還可要求一定數額精神損害賠償。
  • 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 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2019年的清明節到了,對於已故的親人總有一些話想要表達,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 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1、又是一年清明至,在這特別的節日裡,腦海裡盤旋的字眼,儘是些傷感,別離和後會無期,說也悽涼,讀也孤單,細雨砸傷了眼,思念觸疼了心,任冷風悽雨將自己澆透,從上到下透著寒涼,由內而外訴著感傷。
  • 祭奠失去的牙齒
    原標題:祭奠失去的牙齒 林明傑 文/畫   清明節那天,在微信裡看到朋友寫道,這個日子,不僅僅「祭奠親人,祭奠烈士」,還「祭奠一份工作,祭奠一間房子,祭奠辜負過的一雙眼睛,祭奠不負責任的一段日子,祭奠曾滿懷期待的一個個清晨
  • 來講「故事」吧今年用回憶祭奠親人
    本報訊(記者孟楠)清明,是寄託哀思的時刻,是思念亡親的日子。逝者已矣,但在生者心裡,卻可以依靠著一份記憶、一些「故事」,與其相遇相聚。日前,網友「@英國報姐」發出一條微博,將一些國外網友與故去家人的點滴故事分享出來,引發了網絡上眾多網友的共鳴。網友「@英國報姐」在微博中寫道:「一位網友po出一張自己買啤酒的照片,『這是我爸爸留下的錢。
  •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日子。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   又,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