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不捲刃的「鋼刀」——記武警雲南總隊某支隊機動一中隊
武警雲南總隊某支隊機動一中隊榮譽室裡,最高處的一面旗幟上,三個大字格外醒目:「鋼刀連」。
這個以「鋼刀」命名的中隊,榮譽室裡並沒有鋼刀。
「鋼刀」的鋒芒,藏在歷史深處——
這支隊伍誕生於烽火年代,歷經139次戰鬥洗禮,榮立集體大功2次、特等功2次、一等功2次。那年,他們參加重大作戰任務,攻堅克難,不怕犧牲,被中央軍委授予「鋼刀連」榮譽稱號。
「鋼刀」的鋒芒,閃現在年輕官兵身上——
跨過83載激情歲月,一茬又一茬的青春面孔,在這支隊伍裡百鍊成鋼,闖高原、駐海疆、守邊關、護國門,無論戰鬥在哪裡,始終是人民放心的忠誠衛士。
「要把『鋼刀』打磨得更加鋒利,就不能搞假把式」
正午,太陽直射滇西大地。哨位周邊一片靜謐。
突然,哨位前竄出幾名不明身份的男子,從身後掏出武器……接到情況通報後,一隊官兵奔襲而出。他們左手持盾格擋,右手持棍快速進攻,迅速將所有「暴徒」制伏。
戰鬥結束,官兵們一把拉起「暴徒」,輕輕拍去他們身上的塵土。原來,這是中隊組織的一次日常戰備演練。儘管不是實戰,但官兵的攻防卻是實打實。
「要把『鋼刀』打磨得更加鋒利,就不能搞假把式。」中隊長王學海快人快語。
一天,中隊官兵剛結束夜間戰鬥射擊訓練,突然接到上級下達的緊急拉動命令。隊伍一出營地,就遭「敵」襲擊。王學海一聲令下,官兵迅速多路前出,與「敵」展開激烈交火。短短10分鐘,王學海帶領官兵殺出重圍。
「我們是『鋼刀』傳人,必須時刻保持永不捲刃的狀態。」中隊指導員戴東傑說。
2017年底,中隊接到改革調整命令。面對全新的訓練課目,他們從頭學起、練起。憑著夜以繼日的拼勁,中隊戰鬥力建設再上新臺階,2019年榮獲武警部隊「基層建設標兵中隊」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
近年來,這個中隊轉戰多個任務一線,官兵們時刻緊繃備戰打仗之弦,創造並保持所在部隊9項訓練紀錄,43人次被表彰為「軍事訓練標兵」。
該中隊每個班的門口,都有一塊「凝聚著班魂的石頭」。官兵們在野外訓練時撿回來的石頭上,刻下自己所在班的名字——「勇猛穿插班」「狙擊英雄班」……
這些名字,源於每個班的光榮歷史。說起自己班的榮譽,戰士們都如數家珍。
「我們是『鋼刀』傳人,眼裡沒有『退卻』二字」
「鋼刀」永不捲刃的秘密,藏在兩件血跡斑斑的軍裝裡——
那一年,戰士鍾盛國參加上級比武。穿越障礙時,他的後背被鐵絲網劃出一道很深的口子。劇痛和鮮血,沒有擋住他衝鋒的腳步。鍾盛國咬緊牙關,奮力拼搏,最終奪得桂冠。
表彰會上,上級首長特別表揚了鍾盛國:「訓練標兵就應該這樣!」如今,這件血跡斑斑的破損軍裝,被收藏在中隊榮譽室裡。
今年1月,中隊執行任務。班長李世軍為完成任務,奮不顧身縱身一躍,在懸崖邊抓住了警衛目標的保護裝置……事後大家發現,李世軍的軍裝被磨破,上面還有劃傷後沾染的血跡。
「我們是『鋼刀』傳人,眼裡沒有『退卻』二字。」王學海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某次任務中,時任排長羅志強、通信員餘築軍遭到敵人襲擊。餘築軍不幸壯烈犧牲,羅志強左臂中彈。上級安排羅志強返回後方醫院治療,他卻堅決請戰:「我們排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我不能走。」說罷,他又端起槍衝了上去。隨後的戰鬥中,羅志強靠一隻手端著衝鋒鎗,帶領全排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榮立一等功。
「前輩們憑藉有我無敵的血性膽氣,把勝利寫在了戰旗上。」王學海說,「如今戰旗交到了我們手上,我們就要把這種精神化作完成任務的實際行動。」
每一次執勤,都是一場戰鬥。
那次,班長楊虎林和戰友在緝毒一線查驗可疑車輛。拉開車門瞬間,毒販手持匕首出現在眼前。楊虎林和戰友毫無懼色,協力出擊,制伏毒販。
一次臨機行動,官兵們發現一間平房下面居然是一個隱藏的地下賭場。官兵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制伏不法分子後,在保險箱裡發現了兩支槍和大量子彈。
「『鋼刀』的旗幟插在哪裡,我們就紮根在哪裡」
2020年7月,王學海帶隊踏進營門。站在營房前,他眼眶一熱。
從排長到中隊長,王學海在這個中隊任職7年。這些年,中隊官兵登莽莽雪山、渡滔滔江河,轉戰四方,始終沒有一座長久駐守的固定營房。
「不知道多少回,新兵問我,中隊的營房在哪裡?野戰帳篷還要住多久?」王學海說,「我告訴他們,『鋼刀』的旗幟插在哪裡,我們就紮根在哪裡。」
戰旗所指,就是中隊官兵心之所向。
2017年12月31日上午8時,一紙命令明確了每名官兵的分配去向,並明確要求12時前調整到位。
離開老單位,許多官兵心裡滿是不舍。緊接著,主官找骨幹談心,支委與戰士談心……11時55分,一支40餘人的隊伍整齊帶出,揮別熟悉的戰友、熟悉的戰位,跑步進入新的序列。
戰旗無言,見證忠誠。王學海指著戰旗說:「戰爭年代,聽黨話、跟黨走,『鋼刀連』衝鋒不止、戰績不凡。如今面對改革強軍大潮,我們依然是黨叫幹啥就幹啥的隊伍。」
那一年,駐地發生森林大火,數千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中隊官兵聞令而動,經過4天4夜連續奮戰,共扑打火線40餘公裡,挽回經濟損失5000餘萬元。
那一年,駐訓地發生泥石流災害,中隊第一時間奔赴搶險一線,救群眾、清淤泥,轉戰3個任務點,連續奮戰8天8夜,使群眾和河堤均轉危為安。
近年來,中隊先後參加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森林滅火等急難險重任務10餘次。中隊官兵將自己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化作了一次次服務人民的模範行動。
短評
勇當時代新銳
武警雲南總隊某支隊機動一中隊官兵始終把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在祖國大地。跨越83載,這把「鋼刀」鋒芒不減,不斷書寫強軍徵程上新的輝煌。
鋒芒不減,源自絕對忠誠。新時代「鋼刀」傳人的戰績與榮譽,是強軍思想哺育的結果,是紅色血脈賡續的證明。面對一個又一個新高地,中隊官兵始終保持聽黨話、跟黨走的絕對忠誠,錘鍊能打仗、打勝仗的過硬本領,鍛造紀律嚴、作風硬的鋼鐵隊伍。
鋒芒不減,源自不斷磨礪。面對複雜的任務環境、全新的使命要求,中隊官兵在訓練執勤一線創造新戰法、挑戰新課題,不斷提高能力標準,苦練過硬本領。他們以「鋼刀在握、堅不可摧,鋼刀出鞘、銳不可當」的精氣神,勇於自我「加鋼淬火」,為「鋼刀」精神注入時代內涵。
新徵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在前方。我們應學習機動一中隊官兵的拼搏精神,不斷磨礪自己,勇當時代新銳,在火熱軍營書寫絢麗無悔的奮鬥詩篇!(■ 吳 敏 賀逸舒 特約記者 羅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