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便利店 7-Eleven 在日本測試一種新的便利店概念,據悉, 7-Eleven 便利店的一小部分,將使用面部識別來驗證顧客的身份並完成購物結帳。
之前,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推出了無人便利店,這也給便利店行業帶來競爭壓力,而7-11在亞馬遜推出亞馬遜Go商店(AmazonGo Stores)後推出無收銀機商店,目前看,無人收銀、自助付款,將會是連鎖零售企業在近期需要變革的一個主要手段,將改變傳統的便利店概念。
目前投入實驗的自助收銀方案大致分為三種:條形碼自助收銀方案、RFID 無線射頻識別自助收銀方案、視覺識別自助收銀方案。
沃爾瑪Scan&Go——條形碼自助收銀方案
2014年,零售巨頭沃爾瑪開始測試「Scan & Go」項目,讓消費者在超市裡直 接掃描想要購買商品的條形碼,然後直接在智慧型手機上就可以付款,付款結束之後,只需要向超市工作人員出示手機上的電子收據即可。如果消費者沒有智慧型手機,還可以使用沃爾瑪提供的手持掃描儀。今年1 月,沃爾瑪決定增加一百家可使用Scan&Go的門店,但在擴大應用範圍四個月後,沃爾瑪決定關閉這個支付應用。對此沃爾瑪方回應關閉應用的原因:參與度很低。
目前國內的大多數超市自助收銀系統採用的都是利用機器讀取商品條碼的模式,讀取速度可秒級響應,讀取出的商品名稱、數量及價格同步顯示在收銀機屏幕上供顧客對照,「Scan & Go」則是對傳統收銀臺的簡單升級。
然而讓消費者自助掃碼購物可能是省去了排隊付款的繁瑣,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把收銀員的一部分工作量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站在消費者立場上反而並未簡化購物流程。試想去超市購物還需要自己掃碼結算,加上一般超市內部建築結構問題,智慧型手機的網絡狀況並不理想,掃碼結算過程中時常會因網絡原因而中止。由此可見,參與度低是有情可原的。
日本羅森(Lawson)便利店——RFID 無線射頻識別自助收銀方案
射頻識別技術(RFID)又稱無線射頻識別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這種技術適用於短距離識別通信。目前RFID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圖書館、門禁系統、食品安全溯源等領域。
Lawson 便利店首先在每個商品身上貼上「電子標籤」,然後藉助射頻識別技術,收銀機能瞬間讀取商品信息並完成結算,還能自動裝袋。支付也是全自助的,顧客向收銀機投入紙幣,系統能自動找零,收銀機還支持信用卡支付和積分卡支付。從顧客將購物筐放上收銀臺到帶著商品離開,整個過程只需30至40秒時間。日本面臨勞動力短缺,這一系統如能實際應用,將大大縮短結帳時間並減輕店員的工作量,節省大量勞動力。
目前,RFID技術上已經成熟,隨著無人零售這股東風越刮越猛,RFID終於開闢了一條新的應用領域。目前國內大部分的無人零售門店採用的是RFID自助收銀系統,但RFID仍存在一些缺點,阻礙其進一步的發展,比如信號遇到液體、金屬易衰減屏蔽,黏貼麻煩易被撕毀,尺寸和感應距離難協調等,但對於利潤比較微薄的商超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高。
Amazon Go——視覺識別自助收銀方案
2016年12月,亞馬遜在西雅圖開張了一家革命性的線下便利店——Amazon Go。Amazon Go 徹底拋棄了傳統超市的收銀結帳過程,顧客們不再需要提著購物籃等待結帳,只需拿起你想要的東西,然後走出商店。據亞馬遜官方介紹,Amazon go依靠的是傳感器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直接將顧客拿走的商品與他們的亞馬遜帳戶連接,自動完成扣款。而前段時間,亞馬遜宣布,計劃在「大蘋果市」紐約開設其無人收銀商店Amazon Go,繼續向大本營西雅圖以外擴張。
視覺識別自助收銀方案實現的方法是識別動作、商品和人,通過位置或姿勢進行關聯,來判斷是否有購買行為,Amazon Go是全球首家推出視覺識別自助收銀的商家。Amazon Go的完全開放式的無人零售堪稱完美,讓無人零售這個概念被大家注意。Amazon Go集成了大量傳感器,可以識別人的動作、商品以及商品位置,從而完成無人收銀的整個過程。在亞馬遜Go商店,沒有收銀員使用收款機,他們都被監控客戶流量和購物的技術所取代,新技術能確保消費者為所購商品支付所有費用。亞馬遜Go商店正結算速度快、降低勞動力等當面成為7-11商店的強大競爭對手。
然而亞馬遜的Amazon Go體驗店在試運營過程中已經發現現階段的識別技術局限性,如果品類巨大,那麼建模、訓練的工作量會超出想像,其系統的複雜令其很難在普通商店得到應用,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同一時間,新商店可處理的顧客人數不能超過20人,相信這也是視覺識別自助收銀方案後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目前也僅對亞馬遜員工開放,市面上選擇的更多是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的無人零售。
人工+無人技術的折中方案
當資本市場普遍認為人工智慧商業前景廣闊,但短期內商業化效果並不顯著的同時,事實上,日趨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正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而新零售無人店的走紅,也意味著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帶來另外一個新風口——無人場景正在快速形成。
從長遠來看,無人場景的確充滿誘惑力和發展空間,但目前因過度地追求無人化,弱化人工的必要性,便會暴露出種種弊端,反而卻難以做到真正的「無人」,但傳統的零售店因其人工成本高、人員流動性大等弊端急需無人化等新型營業模式的融入,小編認為,就目前來看,真正實現「無人化」還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何利用較低的人工成本與無人技術結合起來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發展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