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文化引領,科技創新」為主題,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主辦,凱撒集團承辦。
在2020年這樣的特殊年份,旅遊行業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犧牲。第三季度,旅遊經濟全面恢復,日益趕超去年同期水平。「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局,舉辦如此盛會,各行業專家、頭部企業家共同研討發展形勢,共商發展大計,深入學習交流現代化新徵程戰略部署,研討「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集團高質量發展。
形成堅實強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旅遊行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廣大旅遊企業特別是作為國家旅遊業第一方陣的旅遊集團,按照中央的部署,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工作要求,制定防控預案,果斷採取行動,遏制疫情通過文化和旅遊途徑擴散蔓延,打贏一場疫情的防控阻擊戰。
「遊業已經走出最為艱苦的時刻,正在步入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面復工復產的新階段。目前,旅遊消費的信心正在復甦,旅遊產業的動能正在積聚。」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代表主辦方致辭中表示。「旅遊集團是國家旅遊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社會影響力的市場主體是產業組織、政府智庫、科研機構的共同責任。」
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致辭
在大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也表示:「無論是發展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還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都要求我們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大眾旅遊大發展,小康旅遊新發展,進而形成支撐旅遊集團發展的堅實而強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戴斌表示,堅持轉型升級,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強大的旅遊市場主體。沒有強大的旅遊市場主體,就沒有旅遊強國的未來,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現代服務業體系就會失去重要支撐。
他指出,過去四十年,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國際投資和管理品牌引進、房地產和資源型企業轉型進入、「網際網路+旅遊」的創業創新,初步建成了與大眾旅遊市場相適應的產業組織體系。以旅遊集團20強和上市公司為代表的領導企業,以旅遊飯店集團60強為代表的旅遊住宿業,以旅行社100強為代表的旅行服務業,以5A級旅遊景區和主題公園為代表的旅遊娛樂業,加上免稅、餐飲、目的地交通、文化創意等新型業態,共同構成了現代旅遊業的生態體系。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致辭
堅持文化引領 推進融合發展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新時代新徵程,旅遊業該如何奮勇向前?
戴斌認為,堅持科技創新,升級智慧旅遊,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小康時代的旅遊,將面臨旅遊需求個性彰顯、組織方式日漸離散、產業供給更加多元的全新挑戰,融合化和數位化正在成為包括旅遊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雙重特徵。推進智慧旅遊,加強關鍵技術應用,營造外來遊客和城鄉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間和消費場景,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未來。
關於如何進一步謀劃新發展階段旅遊業的重點任務,戴斌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來自一線的數據表明,持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的真融合、深融合和廣融合,仍然是任重道遠的現實課題。
二是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如黃石國家公園、大英博物館、環球影城、海洋世界等世界級旅遊景區與夏威夷、普吉島、迪士尼等世界級旅遊度假區,每年能夠吸引大量世界各地的遊客到訪,在於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遊客在口口相傳中匯集而成「世界級」,或者說「世界級」的口碑。這就要求我們以多元發展、包容共享的心態來借鑑國際旅遊發展經驗。
三是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城市具有旅遊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多重特徵,街區、商圈、文化中心、市民公園、郊野公園則是旅遊供給體系創新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支撐。
四是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建構國家記憶,承載家國情懷,保護好蘊含偉大革命精神的遺址、遺存、遺蹟,把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融入紅色旅遊全過程、各環節。
五是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加強對外文化宣傳和旅遊推廣,擴大旅遊服務貿易出口的任務,更要面對面的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當代的中國故事。
來源:文旅中國
【來源: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