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的三種「假聰明」,會影響性格形成,後一種會惹人厭

2020-12-24 養娃女神Miss劉

「文/養娃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大人看孩子往往只能看表面,孩子小時候表現得活潑伶俐一些,常常會收穫一堆誇獎,可是「真聰明」和「假聰明」其實有很大區別,你能分辨出來嗎?

同事小馮有一個5歲的女兒穀穀,因為長得漂亮愛表現,一直被媽媽帶去參加各種唱歌跳舞類的比賽,是小區裡出名的「小童星」。

小馮也把教育女兒當成頭等大事,總在家裡教女兒怎麼表現才能吸引別人注意,告訴她一定要把表演儘量做好、做完美才能拿到高分。

孩子在大賽上,幾次為自己的失誤找藉口,評委的好感斷崖式下跌

有一次小馮帶著女兒參加一個舞蹈比賽,穀穀因為表現大方、口齒清晰,外加敢於表現,一直被誇贊聰明有天賦、是吃這行飯的,很被評委們看好。

直到比賽中間出了一個互動環節,評委讓幾個孩子模仿一段T臺走秀,大家都沒準備過,也不知道在哪裡定點擺姿勢,走的時候還會撞到,惹得評委和觀眾哈哈大笑。

其他小朋友們看到這種情況只覺得好玩,都無所謂,唯有穀穀覺得沒表現好很著急,她問主持人能不能再來一遍,因為剛才是另一個小孩沒走好撞到她了,不是她的錯。

主持人乾脆讓所有人重新走了一遍,結果穀穀因為走得快,踩到了別人鞋子,又沒走好,她再次問主持人能重走嗎?主持人有些不解,問她為什麼?穀穀說是前面的人走得太慢,擋住了她,她才踩了別人鞋子沒走好。

聽了這話的評委們面面相覷,其中一個評委忍不住問穀穀:「穀穀,剛才不是你走得太著急,踩了別人的鞋子嗎?」穀穀轉著一雙大眼睛,脆生生地說:「我沒有走快,是前面的人走太慢了,她走不好連累了我。」

大人們自然看得清清楚楚,兩次都是穀穀走得有問題,可是這孩子卻把聰明勁用在為自己找藉口上,次次都能推脫,這種行為讓大家都喜歡不起來。

最後比賽的冠軍也不是穀穀,而是另一個率真自然的小朋友。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假聰明」,會影響性格形成,後一種會惹人厭

很多孩子小時候聰明,長大卻越來越讓人失望,完全沒有遵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老話,其實不是老話有問題,可能是孩子小時候只是假聰明。

第一種:從不反省自己,喜歡找藉口

這類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不覺得自己有錯。孩子小時候天生帶著可愛,童言童語就算說一些推脫的藉口,也能被家裡大人笑著誇「真聰明

而且小孩潛意識裡都害怕犯錯,如果能找到一個藉口證明自己沒錯,那肯定會費盡腦汁,這種時候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也是動了腦子了,外人更會覺得這孩子真機靈。

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犯錯就為自己找藉口,甚至想偷懶也為自己找藉口,長此以往,很容易養成不負責任、愛拖延的性格缺點。

第二種:「腦子跟不上嘴」,能言巧語

這一類是最容易迷惑家長的,能說會道的孩子往往會被誇為聰明、大方、會表現,殊不知這一類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不如沉默的「笨」孩子好。

如今網上調侃嘴比腦子快的人,往往用「嘴在前面跑,腦子在後面追」來形容,能說會道的孩子語速很快,因為他們急於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出來,思維還沒有周全的時候,就說出了一堆話。

小的時候,大人並不計較孩子的言語漏洞,就覺得一個小孩能利利落落說那麼多話,是真聰明,實則真正聰明的孩子,會思考完全之後才簡短說話,這樣能養成良好的思考和表達習慣,反觀那些話多的「假聰明」孩子,上學之後往往專注度不高,學習成績受影響。

第三種: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喜歡惡作劇

喜歡惡作劇的小孩,往往被某些家長錯誤地認為是腦子轉得快,聰明的表現。小鹿的兒子就很喜歡惡作劇,每次都能想出新奇的點子整蠱家人,爺爺奶奶被整了之後不止不生氣,還直誇孩子聰明、點子多

受到誇獎的孩子就變本加厲,導致上學的時候時常被叫家長,小鹿回家生氣地談起這些事情,誰知兒子滿不在乎的說:「他們被整是他們笨,我能整人說明我聰明。」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假聰明」其實很好發現,家長們一定要在發現之後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可以使用專業書籍裡的方法,也可以諮詢專業育兒人士,儘早糾正孩子的「假聰明」,就能更早讓孩子真的聰明起來。

留言板話題:你家老人會不會誇獎孩子的「假聰明」行為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假機靈不是真聰明,孩子「心機」的3大特徵,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
    面對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父母需要及時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如果不及時教育,他們的假機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想像的影響。前不久,去朋友家做客,在餐桌上發現了朋友的孩子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喜歡跟別人耍心眼,耍手段有的孩子,性格上會比較好大喜功,喜歡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但是又不想被其他人發現。可能就會耍手段、耍心眼,用自己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 這2種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了
    這時肯定會有人要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3-6歲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形成,這個時候從他們自己的行為習慣和種種表現之中其實就是可以看出來這個孩子以後會長成什麼樣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說3-6歲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時期如果沒有抓住機會好好培養,那麼孩子一旦養成不好的性格和習慣,將來以後是很不好改正的,基本上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假聰明」你發現了嗎?
  • 心理學:小時候父親太嚴厲,孩子長大後容易有這4種性格缺陷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己的父親過於軟弱,沒有力量,這不利於和孩子之間形成競爭,孩子會覺得自己的父親過於軟弱,自己會傷害到父親,所以會收斂自己的力量,變得謹小慎微。當然今天我們重點論述的是父親太過於嚴厲,使得孩子性格軟弱,不敢和別人競爭的情況,在這篇文章的背景下,我們著重去理解這一種情況。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小時候看似特別聰明有靈性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有出息,就像鄰居家孩子太精明,兒時都誇獎有腦子,父母也為孩子感到驕傲。可是過於精明,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了阻礙。以下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第一, 小聰明、自私有的孩子看起來很聰明,其實都是小聰明,例如和別人小朋友在一起玩卡片,看到人家有兩套不一樣的,就動腦筋說一起先玩你的,等你的玩過之後再來玩我的,結果輪到自己的時候,就找藉口說丟了。
  • 小時候好看長大變醜的孩子,通常會有這些特徵,發現一個就要糾正
    執筆:張蒙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雖然說孩子剛出生時一般都看不出長相,但隨著年齡增長,小時候不起眼的娃,長大後反而成了帥哥美女,而有的孩子從小看著漂亮可愛,卻越長越「殘」,讓人大跌眼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說過:其實有3種類型的孩子,在家長眼裡看似非常聰明,但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會沒出息,希望家長們能夠引起重視。 李教授所指的三類孩子, 都是什麼情況呢?
  • 竇文濤:農村的孩子老實,幹部子弟會來事,知識分子的孩子惹人厭
    公平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現實中實行起來難上加難,只能說是現代社會每個人盡力維持一種公平的狀態。更何況很多時候,在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不同的出生,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人們看世界的眼界和方式,為人處世都會帶著出生背景的烙印,這都是客觀形成的、潛移默化的。
  • 不要給孩子「亂扣帽子」,家長應該知道,貼標籤會影響孩子性格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學會了把很多話藏在心裡,不跟父母說話。如果大人想知道孩子們的煩惱,他們就得繞圈子把孩子的心聲問出來!其實有時候大人的話很有殺傷力的時候,雖然我心裡知道是為了孩子好,孩子還是會有選擇地屏蔽一些內容。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暗示智商高,尤其是第一種!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專家也對此做了一項研究,得出了「愛笑的孩子通常都很聰明」的結論。聰明的孩子一般笑得更早、更頻繁。這個時候需要多跟孩子互動,感知到媽媽溫柔氣息的孩子,會更加願意展露笑容。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有名的實驗,叫做:靜止臉。
  • 軍訓最「惹人厭」的3類女生,最後一種忍無可忍,教官都稱辣眼睛?
    軍訓最「惹人厭」的3類女生,最後一種忍無可忍,教官都稱辣眼睛? 2.總是頂嘴的學生 學生時期也是叛逆時期,很多的學生性格可能比較剛一些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改還不晚
    孩子在我們眼中是天真無邪的,但是我們在生活中有時也會看到一些惹人厭的孩子,他們不懂得尊重他人,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任父母哄勸也不為所動。而有些孩子卻恰恰相反,他們在父母面前才會表現得這樣蠻橫無理,面對外人則是懦弱膽小,這樣「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不是一種好現象,出現這樣的情況多半是因為孩子有個這樣的父親,現在糾正還不晚。
  • 夫妻相處模式會影響孩子性格,四種相處方式,最後一種對孩子最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的夫妻覺得,雙方只要不經常吵架,怎麼相處和孩子沒什麼關係,更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了,夫妻的相處模式就是雙方的日常交流模式,這種交流模式不僅關係著夫妻的關係,平日裡更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氛圍,進而對孩子的性格都有不小的影響
  • 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在本該學習的年紀,努力奮鬥,那些在書本上揮灑過的汗水與淚水,總有一天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的決定不一定都是對的,但唯獨讓孩子努力讀書這件事上是沒錯的。
  • 孩子偏愛一種顏色,是否會患上抑鬱症?家長別著急揠苗助長
    隨著時代發展,玩具玩偶甚至遊樂場成了孩子們日常主要的消遣,大多數孩子再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一家兄弟姐妹幾個相互陪伴玩耍,他們獨處和沒有固定玩伴的日子很長很多的,在性格的養成中已經是偏向孤單的了吧。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有觀摩了一些,比如說孩子喜歡什麼顏色潛意識裡有什麼樣的性格。說實話,一直覺得孩子應該接觸多種多色,自己定義每個顏色的象徵和意義應該是更歡樂的。大人還有自己執著的顏色,更何況眼界本來不夠寬的寶寶們呢,順其自然,他們會有自己的審美,家長們在必要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就好。
  • 【專家特供】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因此,如果孩子的不良習慣顯現出了行為問題,這就說明他已經有了相當長的不良的過程。 也就是說,孩子偷拿東西、沉迷遊戲並不是現在才形成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儘可能多地去了解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心理變化,現在所做的努力會給以後減少很多麻煩。
  • 性格影響成長,這4種類型的孩子,將來容易吃虧,尤其是第3種
    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外界影響而逐漸形成的。1歲左右是兒童性格的萌芽期,2~3歲是兒童性格的形成期,3歲左右是兒童性格的穩定期。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性格好,討人喜歡,孩子去到一個新環境,也會很容易被新朋友所接受,工作和生活也會更加順利。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會有這4大差距,不止是性格
    有些孩子小時候好像總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不肯在家裡安靜呆著,總想著到外面撒歡兒。面對孩子過盛的精力,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老老實實地宅在家裡,聽話、省心又懂事。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鄰居家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男孩,很小的時候活潑可愛,但鄰居總希望他能安靜一點。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科學實驗證明:孩子的血型會影響性格和智商,父母要懂得培養
    大概是講,帶孩子的過程中,到了三歲,大概就能看出這個孩子成年後是怎樣的脾氣秉性,到了七歲,大致就能分析出這個孩子一生能否有所作為。當然,這個說法有些許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孩子的基因、血型等因素確實能影響其智商和情商。
  • 小時候要不到糖的孩子長大後不要了,那麼你會給孩子買糖嗎?
    文丨木棉媽媽吃零食對身體不好,尤其是不要給孩子吃糖果,會讓孩子腦子變笨。那些小時候要不到糖的孩子,長大後不要了!讓孩子吃零食擔心傷身體,不給孩子吃零食,又擔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這屆老媽真是太為難了,那麼究竟要不要給孩子買零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