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作為父母,大家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機靈、聰明。機靈懂事的孩子總是很討人喜歡的。
但是,現在很多孩子都出現了假機靈的問題,顯得十分地有「心機」。
面對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父母需要及時去教育和引導孩子。
如果不及時教育,他們的假機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想像的影響。
前不久,去朋友家做客,在餐桌上發現了朋友的孩子一個不太好的習慣。
當時,大家都吃完飯了,只剩下朋友孩子自己的飯還沒吃完,為了讓他趕緊把飯吃完,朋友就對孩子說:你趕緊吃,吃完我們帶你去遊樂園玩。
聽到這話,孩子開始裝作要大口吃飯的樣子,等到朋友轉身去廚房的時候,孩子立馬把飯倒在了地上。
地上的飯被小狗一掃而光,孩子拿著碗高興地去廚房了,還大聲說:媽媽,我吃完了,帶我去遊樂園。
朋友滿臉高興地答應了孩子,還誇孩子聽話。
不得不承認,孩子是很有頭腦,很聰明,但是這份機智沒有用對地方。
一、孩子「心機」行為的3個特徵,家長要注意
很多父母對於辨認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機靈,還是比較迷茫的,不知道該如何區分孩子的行為。
如果父母發現你的孩子有以下三個行為特徵,那麼就需要及時重視起來了。
1.經常耍小聰明
有的孩子,確實是很聰明,但是往往用不到對的地方,經常耍小聰明,去糊弄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
比如說,當父母讓他們獨立完成作業,他們可能並不會聽,反而可能會從網上百度一下答案,或者抄同學的作業。
2.喜歡跟別人耍心眼,耍手段
有的孩子,性格上會比較好大喜功,喜歡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但是又不想被其他人發現。
可能就會耍手段、耍心眼,用自己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比如說,當孩子看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偷偷地把玩具塞進書包帶回家。
如果被發現了, 他們也不會承認,只會說是誣陷自己。
3.喜歡用哭泣來逼迫父母妥協
大多數父母,都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哭,只要孩子的眼淚一出來,父母就心軟了,立馬答應孩子的要求。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孩子看上了一輛玩具車的模型,便讓媽媽給他買,起初媽媽是不答應的,但是,孩子立馬就大聲哭了起來。
無奈之下,媽媽只好妥協,給孩子買了那個玩具車的模型。
二、孩子耍「小心機」,當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1.孩子擅長糖衣炮彈,缺乏實際執行力
有的孩子嘴比較甜,說話比較惹人開心,所以大人對這樣的孩子也比較心軟,不願意去強迫他們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但是,如果長時間這樣,孩子就會喜歡上這種動動嘴皮子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感覺,而失去了實際的執行力。
老話說得好,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踏踏實實幹,孩子的糖衣炮彈,會讓他們變得懶散。
2.孩子跟父母耍手段,最後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可能是比較嚴格的,做不好可能就要受到懲罰。
而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就會跟自己的父母耍手段,這樣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等到步入社會的時候,難免會吃虧。
比如說,孩子為了逃避寫作業,就會騙父母作業在學校寫完了,慢慢地,他們就會越來越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成績也會一落千丈。
等到想要好好學習的時候,只會發現一切都晚了,給自己人生留下很多的遺憾。
3.投機取巧,難以成大事
有的孩子比較自私和懶惰,經常抱著僥倖心理,用自己的小聰明佔別人的便宜。
在這種投機取巧心理的作用下,他們難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也難以融入別人的圈子中,是難以成大事的。
三、面對孩子的「假機靈」行為,父母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引導?
1.該懲罰就懲罰,決不能放縱孩子
當父母第一次發現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的時候,就要及時處理這個問題,不能夠假裝沒看到。
如果父母不嚴肅處理這個問題,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也沒有怪我,我這樣做沒什麼不好的,會讓他們變得變本加厲。
因此,對於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父母應當做到該懲罰就懲罰,不能夠放縱他們。
2.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行為,起帶頭作用
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從父母那裡學會了耍小聰明,而大多數父母也抱有這樣的想法。
孩子不會模仿我的行為,自己做一些事情,不會影響到他們。
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孩子總會在無形中學習著父母的言行舉止。
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糾正自己的假機靈行為,當孩子的領頭羊,起到帶頭的作用。
3.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對孩子足夠耐心
想要改掉孩子假機靈的行為,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父母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給孩子足夠多的耐心,讓他們自己慢慢地改掉這個假機靈的習慣,把聰明用到正確的地方。
四、總結
孩子有假機靈的行為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短暫現象,不可以永遠假機靈。
因此,需要父母及時擔起責任,教育孩子不要把假機靈當作真聰明,要把自己的聰明機智用到實處。
育兒問題洛芸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芸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