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機靈不是真聰明,孩子「心機」的3大特徵,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

2020-12-06 洛芸媽咪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作為父母,大家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機靈、聰明。機靈懂事的孩子總是很討人喜歡的。

但是,現在很多孩子都出現了假機靈的問題,顯得十分地有「心機」。

面對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父母需要及時去教育和引導孩子。

如果不及時教育,他們的假機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想像的影響。

前不久,去朋友家做客,在餐桌上發現了朋友的孩子一個不太好的習慣。

當時,大家都吃完飯了,只剩下朋友孩子自己的飯還沒吃完,為了讓他趕緊把飯吃完,朋友就對孩子說:你趕緊吃,吃完我們帶你去遊樂園玩。

聽到這話,孩子開始裝作要大口吃飯的樣子,等到朋友轉身去廚房的時候,孩子立馬把飯倒在了地上。

地上的飯被小狗一掃而光,孩子拿著碗高興地去廚房了,還大聲說:媽媽,我吃完了,帶我去遊樂園。

朋友滿臉高興地答應了孩子,還誇孩子聽話。

不得不承認,孩子是很有頭腦,很聰明,但是這份機智沒有用對地方。

一、孩子「心機」行為的3個特徵,家長要注意

很多父母對於辨認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機靈,還是比較迷茫的,不知道該如何區分孩子的行為。

如果父母發現你的孩子有以下三個行為特徵,那麼就需要及時重視起來了。

1.經常耍小聰明

有的孩子,確實是很聰明,但是往往用不到對的地方,經常耍小聰明,去糊弄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

比如說,當父母讓他們獨立完成作業,他們可能並不會聽,反而可能會從網上百度一下答案,或者抄同學的作業。

2.喜歡跟別人耍心眼,耍手段

有的孩子,性格上會比較好大喜功,喜歡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但是又不想被其他人發現。

可能就會耍手段、耍心眼,用自己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比如說,當孩子看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偷偷地把玩具塞進書包帶回家。

如果被發現了, 他們也不會承認,只會說是誣陷自己。

3.喜歡用哭泣來逼迫父母妥協

大多數父母,都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哭,只要孩子的眼淚一出來,父母就心軟了,立馬答應孩子的要求。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孩子看上了一輛玩具車的模型,便讓媽媽給他買,起初媽媽是不答應的,但是,孩子立馬就大聲哭了起來。

無奈之下,媽媽只好妥協,給孩子買了那個玩具車的模型。

二、孩子耍「小心機」,當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1.孩子擅長糖衣炮彈,缺乏實際執行力

有的孩子嘴比較甜,說話比較惹人開心,所以大人對這樣的孩子也比較心軟,不願意去強迫他們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但是,如果長時間這樣,孩子就會喜歡上這種動動嘴皮子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感覺,而失去了實際的執行力。

老話說得好,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踏踏實實幹,孩子的糖衣炮彈,會讓他們變得懶散。

2.孩子跟父母耍手段,最後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可能是比較嚴格的,做不好可能就要受到懲罰。

而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就會跟自己的父母耍手段,這樣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等到步入社會的時候,難免會吃虧。

比如說,孩子為了逃避寫作業,就會騙父母作業在學校寫完了,慢慢地,他們就會越來越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成績也會一落千丈。

等到想要好好學習的時候,只會發現一切都晚了,給自己人生留下很多的遺憾。

3.投機取巧,難以成大事

有的孩子比較自私和懶惰,經常抱著僥倖心理,用自己的小聰明佔別人的便宜。

在這種投機取巧心理的作用下,他們難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也難以融入別人的圈子中,是難以成大事的。

三、面對孩子的「假機靈」行為,父母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引導?

1.該懲罰就懲罰,決不能放縱孩子

當父母第一次發現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的時候,就要及時處理這個問題,不能夠假裝沒看到。

如果父母不嚴肅處理這個問題,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也沒有怪我,我這樣做沒什麼不好的,會讓他們變得變本加厲。

因此,對於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父母應當做到該懲罰就懲罰,不能夠放縱他們。

2.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行為,起帶頭作用

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從父母那裡學會了耍小聰明,而大多數父母也抱有這樣的想法。

孩子不會模仿我的行為,自己做一些事情,不會影響到他們。

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孩子總會在無形中學習著父母的言行舉止。

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糾正自己的假機靈行為,當孩子的領頭羊,起到帶頭的作用。

3.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對孩子足夠耐心

想要改掉孩子假機靈的行為,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父母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給孩子足夠多的耐心,讓他們自己慢慢地改掉這個假機靈的習慣,把聰明用到正確的地方。

四、總結

孩子有假機靈的行為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短暫現象,不可以永遠假機靈。

因此,需要父母及時擔起責任,教育孩子不要把假機靈當作真聰明,要把自己的聰明機智用到實處。

育兒問題洛芸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芸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這3種「不聽話」孩子,正確引導更容易成才,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
    聰明的父母,不會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而是要學會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欣賞孩子,根據孩子的性格特質,和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調整自己的管教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有這三種行為特質的孩子,有的時候會比較難帶,但是只要父母正確認知,並進行合理的引導,長大以後一定會大放異彩。
  • 「聰明相」被科學證實存在,面部有這4種特徵的孩子,往往更聰明
    「一臉聰明相」是有科學證實的,一般有這4種特徵的孩子都很聰明1、額頭大額頭大首先要排除特殊的疾病,其實,額頭大和人類智商有關係,在很早之前有人就開始研究了,德國解剖學家弗雷德裡克泰德曼曾說:「一個人頭腦的大小與他所能擁有的精神能量大小之間有一定關係。」科學家們經過了大量的研究,表示:腦容量大的人比較聰明,但是腦袋小的也不代表不聰明。
  • 孩子聰不聰明在胎兒時就有特徵,父母后天常說3類話,孩子更聰明
    導語:父母是啟迪孩子智慧的啟明星。男寶的智力來自媽媽,女寶的智力父母各佔一半,有關孩子聰明的話題在小區寶媽間也會成為樂此不彼的話題。一般來說,孕媽在懷孕的時候有這3個特徵,生出來的孩子多半很聰明。1、孕媽長期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如果孕媽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度自律,作息規律,不熬夜玩手機、愛好聽音樂、看書,閒暇時間看書充電,處事人情練達、平易近人。
  • 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材料,在於父母的思想深度,以及能否正確引導
    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善於教導,也會變成和常人無異,而一個先天資質一般,但是卻得到良好引導的孩子,在後天會爆發出與常人不同的特質。怎麼去引導教育孩子呢?父母的思想怎麼傳達給孩子呢?四川的張家已經42歲了,張家是個高齡產婦,她的孩子只有7歲。
  • 這五種孩子看似很「機靈」,但將來很難有出息,希望你家娃沒中
    機靈一直都是個褒義詞,如果家中寶寶從小就有一股機靈勁,那麼家長肯定會非常開心,覺得孩子日後肯定能有所成就。但事實是,很多孩子雖然小時候機靈無比,但長大後都泯然眾人,所以家長要學會分辨,孩子是真的機靈,還是只有一些鬼機靈!
  • 孩子喜歡說謊怎麼辦?父母不要一味打罵,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
    其實孩子之所以喜歡說謊,有三大原因:生活閱歷的增加小時候由於孩子的閱歷不是很豐富,所以父母跟孩子在溝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是當父母知道孩子說謊之後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不要一味打罵,而是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不要說謊。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小聰明」是假聰明,家長別得意 專家:娃有這3種智力才是真聰明
    「小聰明」是一種假聰明,孩子並不一定在智力方面有獨到之處,而是在佔小便宜、甩伎倆上,技能點完全升到滿級!這一天,俊明跟父母去姑媽家,路上要倒兩段車。公交站等車時,俊明就對爸爸說道。「爸爸,一會我坐車時,弓著點腰,這樣身高就不會超過1米3,你們就不用買票了,省下來的錢要給我買冰激凌!」爸爸聽到這話後,默默點頭,「行,孩子長大了,變聰明了!」這真的是聰明嗎?
  • 孩子拖拉,應從這些方面入手,父母正確引導,讓孩子改掉拖拉毛病
    文/育兒全明白孩子做事情很喜歡拖拉,父母應當從心理和生理及能力方面來考慮,更需要父母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改掉拖拉毛病。小高脾氣很急躁,而小高家的孩子卻是一個慢性子,刷牙都要小高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去。3、親子之間界限不清父母不僅對孩子的大小事務悉數了解,還進行掌控,導致親子之間的界限不清。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分辨不清哪些事情應該是自己要做的,哪些事情需要向父母尋求幫助來完成。而父母則會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當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下屬去指揮。
  •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假聰明」,會影響性格形成,後一種會惹人厭
    「文/養娃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大人看孩子往往只能看表面,孩子小時候表現得活潑伶俐一些,常常會收穫一堆誇獎,可是「真聰明」和「假聰明」其實有很大區別,你能分辨出來嗎?孩子小時候的三種「假聰明」,會影響性格形成,後一種會惹人厭很多孩子小時候聰明,長大卻越來越讓人失望,完全沒有遵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老話,其實不是老話有問題,可能是孩子小時候只是假聰明。
  • 兒童教育專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
    不少人當了父母后,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手段,有的父母便是放縱……不學習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情感引導式教育。1.
  • 聰明孩子獨有的兩個特質,都與思維有關,父母不妨這樣訓練
    說到孩子聰明與否,很多父母會想到智力測驗,還有所謂的智商指數如何如何。當然,還有不少的家長帶孩子到過不同的機構做過智力測驗和諮詢,通過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那麼,就有可能使大約70%左右的具有高度獨創能力的孩子落選。父母必須懂得:孩子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父母更應強調培養「多元聰明」的孩子,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使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
  • 「媽媽,我不要了」,孩子的「假懂事」,實際上是父母的不理解
    可這個語境的背後,代表著孩子要壓抑自己的需求,把別人的需求和想法視作左右自己行為的準則,這種懂事不是孩子理解大人、不是孩子沒有需求,而是「假懂事 家長要讓孩子告別「假懂事」,學會正確表達,重回快樂童年 一、父母要學會聆聽,慢慢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
  • 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和孩子正確相處
    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這是父母需要不斷去學習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而作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提到了不同類型媽媽的特點,不妨一起看看你是哪一種類型的媽媽。1.
  • 孩子臉上有四個特徵的,說明是「聰明相」,家長用心培養成學霸
    當那個孩子擁有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時,給人的影響就是又靈活又有神,看著就非常的聰明,眼睛大的孩子不一定是擁有高智商的,如果眼睛大又沒有神的話,還整天發呆,就會顯得這個孩子的智商可能會略低了一些,但是有一些孩子的眼睛比較小,但是眼睛非常的有神,還會經常的轉動自己的眼珠子,那這樣的孩子善於思考,智商也會高一些,頭腦的運轉速度也比較快,觀察能力也很強,家長們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眼睛哦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會成為典型的生活白痴雖然有些孩子天生畢竟聰明,但在生活上過於依賴父母,只會導致他成為生活中的白痴,比較常見的表現就是:吃飯要等著大人來伺候,洗衣穿衣需要大人來幫忙,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從來不會主動去解決,只會向父母或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2.
  • 當孩子在學習時感到太累,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七句話可激勵孩子
    當孩子感到學習累時,父母並沒有幫孩子做出調整,而孩子在長期疲勞下學習,最終,孩子承受不住壓力,開始胡言亂語…… 其實,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挺大,小學生們每天的課程並不是很多,下午4點左右都已經放學。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恰如其分的讚賞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徑。要相信任何人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要相信孩子會有進步。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和教育,就像使孩子成長的崎嶇山麓的扶梯,有了它的支持,孩子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峰。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讓大腦發育的好方法就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產生新的突觸,突觸越多孩子越聰明。
  • 這2種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3-6歲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時期如果沒有抓住機會好好培養,那麼孩子一旦養成不好的性格和習慣,將來以後是很不好改正的,基本上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假聰明」你發現了嗎?
  • 這幾種從小機靈的孩子,長大之後更危險!看看你的孩子中沒中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焦點,是掌上明珠。如果誰家有一個機靈的孩子,肯定被家長引以為傲,在街坊鄰居聊天的時候帶出來炫耀。但家長們要注意,有這樣一些」假機靈「的孩子,稍不注意就可能誤入歧途,家長們要更加細心。貪財的孩子愛錢的孩子,自覺自己很聰明,認為自己這麼小,就能跟大人一樣,將金錢看得很重要,特別的超前。可是,愛錢貪錢的孩子,機靈歸機靈,卻也十分沒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