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材料,在於父母的思想深度,以及能否正確引導

2020-12-12 懷上了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天生就是學習的好料。但是孩子的智商和父母的智商其實是分不開的,父母的智力水平很多時候決定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而父母的培養方式更是決定了孩子智力的上限。

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善於教導,也會變成和常人無異,而一個先天資質一般,但是卻得到良好引導的孩子,在後天會爆發出與常人不同的特質。怎麼去引導教育孩子呢?父母的思想怎麼傳達給孩子呢?

四川的張家已經42歲了,張家是個高齡產婦,她的孩子只有7歲。張家還是一名厲害的老師,她知道怎麼教育別人孩子,她卻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張家讀書的時候非常用功,學習刻苦,成績總是在班裡面的前幾名從來沒掉下來過,從小到大做事如此。而張家的孩子卻總是班裡的倒數第幾名,也一直穩定著沒有前進過。

張家就不明白了,自己和老公都是塊讀書的好料子,為什麼到了女兒這裡就成績平平,還吊車尾呢?張家的公公告訴張家,因為在日常教育當中。

張家和張家的老公雖然給了孩子學習教育的引導,卻沒有好好給孩子生活教育以及愛的教育的引導,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父母的思想也沒有傳達給孩子。

怎麼在生活當中,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和感受到父母對於他的引導呢?這幾個小妙招用起來。

怎麼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引導孩子

1.生活能力的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的首先是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當代的家長有一些過分的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的教育,反而忽略了對於孩子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實一個能把自己照顧好的人學習上才不會差,而一個只會學習的人很可能只是小時候學習好,等到長大自己獨立了,其他方方面面就不行了。

從小給孩子進行生活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該讓孩子自己吃飯拿筷子的年紀,就讓孩子自己吃飯,不要喂。該讓孩子自己學會洗衣服整理被褥的年紀就讓孩子自己去洗,父母不要代勞。

2.愛的教育

孩子的學習更多的是由學校進行引導的,家長要做好的反而是愛的教育的工作。我從小給孩子做好愛的教育的工作,讓孩子學會怎麼愛人怎麼愛自己。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幫助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讓孩子在學習生活當中更加遊刃有餘。人際關係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在後天取得比較大的成就,更容易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嶄露頭角。

3.感情教育

除了給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感情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幾年名校女生自殺,為情所困的事件屢見不鮮,這其實就是他們的父母疏忽了感情教育的緣故。告訴孩子什麼樣的異性是值得他去愛的,告訴孩子要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地點遇到愛,不要讓孩子因為當前的小愛而放棄了以後的大愛,更不要放棄去愛自己。

有著良好的感情教育觀念的孩子,以後在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才會處理得遊刃有餘,不至於為情所困,更不至於為感情放棄自我。

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1.培養孩子不分心的能力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定是專注力驚人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從小在吃飯或者是睡覺,玩遊戲,或者是學習的過程當中,家長都不會去打擾他,孩子能保持高度的專注。

有些家長一邊讓孩子寫作業,一邊有事情做的時候又要叫孩子,吵著讓孩子去幫忙做家務,這樣孩子怎麼能保持好的專注力呢?所以千萬不要怪孩子輸在了起跑線,很多時候是家長的不作為,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

2.給孩子提供學習資源

從小帶孩子去書店逛一逛,去圖書館看一看,去名校走一走,感受一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就是給孩子提供學習資源的最好方法,一個從小受到良好學風薰陶的孩子,在得到學習資源之後會更加珍惜,好好學習。

而學習資源帶來的學習氛圍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很寶貴的財富。比如孩子在圖書館看到那麼多人喜歡閱讀,自己也會跟著閱讀起來發現讀書的快樂。

想要培養出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贏在起跑線,用自己有思想深度的教育方式去引導孩子,除了學習教育,愛的教育,生活能力的教育,以及感情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相關焦點

  • 怎麼引導孩子喜歡正確的卡通人物
    喜歡模仿這些人物的語言、行為的孩子也很多。但是,這些卡通人物除了可愛,也有不少缺點。日前,幼教專家指出,模仿是幼兒的一種正常表現,也是激發他們想像力的一種動力。但如果不能幫助孩子分辨各種形象和人物的優劣,那麼就可能使孩子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慣。因此,孩子模仿卡通人物,家長應該加強正確引導。
  • 當孩子在學習時感到太累,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七句話可激勵孩子
    當孩子感到學習累時,父母並沒有幫孩子做出調整,而孩子在長期疲勞下學習,最終,孩子承受不住壓力,開始胡言亂語…… 其實,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挺大,小學生們每天的課程並不是很多,下午4點左右都已經放學。
  • 孩子拖拉,應從這些方面入手,父母正確引導,讓孩子改掉拖拉毛病
    文/育兒全明白孩子做事情很喜歡拖拉,父母應當從心理和生理及能力方面來考慮,更需要父母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改掉拖拉毛病。小高脾氣很急躁,而小高家的孩子卻是一個慢性子,刷牙都要小高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去。2、心理同時,孩子喜歡拖拉的毛病也會受到孩子心理因素的影響。如經常不能夠陪伴孩子的父母,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做事很容易慢吞吞的,並且,在見到父母后都會變得很黏人,總是拖拉著不願離開父母,去寫作業和洗漱。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的心思很細膩,很敏感,不願意被冷落,而依靠拖拉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 孩子喜歡說謊怎麼辦?父母不要一味打罵,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喜歡說謊其實原因也是家庭,有些父母對孩子管束比較嚴格,因此孩子就很畏懼父母的責罰打罵,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想要用說謊來躲避父母的責罰。說謊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好處,反而會讓孩子的價值觀受到扭曲。
  • 這3種「不聽話」孩子,正確引導更容易成才,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
    很多家長都很喜歡用「聽話」來誇獎孩子,有一個聽話順從的孩子,會讓家長感覺到很驕傲,在大人的眼中,評判一個孩子是不是好孩子,除了學習成績以外,還有一個標準就是這個孩子是不是聽話,聽話的孩子,確實會讓父母很省心,但是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很難有出息,因為,從小到大無條件的順從父母,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做選擇,不懂得為自己負責,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他離開家的時候
  •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其實,孩子沉迷手機、網絡已經成為現在的一種普遍現象,可以說是最讓父母們頭疼的問題之一。 為什麼青少年會沉迷網絡? 3、家庭環境的影響 由於父母缺少對青少年的陪伴和交流,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孤獨,那麼,孩子便會在網絡中尋找可歸依的群體,迷戀於網上的互動生活。 4、教育環境的影響 由於青少年學習壓力較大,經常在學習上面遭受挫折,如果得不到家人、老師和同學的理解。
  •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
  • 兒童教育專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
    「情感引導式教育」是由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提出的。布雷恩不僅是兒童教育專家,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網絡教育電視臺的創始人、雅虎的節目製作人。布雷恩所提出的「情感引導式教育」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少人當了父母后,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手段,有的父母便是放縱……不學習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情感引導式教育。1.
  • 奧斯卡影片《鷸》:做「腳手架父母」,正確幫助孩子直面困難
    這個概念強調的是幫助和幹預孩子學習生活的尺度,要合理分配教育孩子輔助孩子的時間,劃定清晰的界限,做到既能給孩子清晰的指引,又不傷害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動手能力的培養。以生活中父母教孩子如何騎自行車來做例子,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 假機靈不是真聰明,孩子「心機」的3大特徵,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
    面對孩子假機靈的行為,父母需要及時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如果不及時教育,他們的假機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想像的影響。前不久,去朋友家做客,在餐桌上發現了朋友的孩子一個不太好的習慣。等到想要好好學習的時候,只會發現一切都晚了,給自己人生留下很多的遺憾。3.投機取巧,難以成大事有的孩子比較自私和懶惰,經常抱著僥倖心理,用自己的小聰明佔別人的便宜。
  • 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和孩子正確相處
    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這是父母需要不斷去學習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而作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提到了不同類型媽媽的特點,不妨一起看看你是哪一種類型的媽媽。1.
  • 【家庭教育——小學2年級1-3-1】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孩子文明用語
    編輯:靜靜的雙魚往期學習資料請點擊下面藍色連結第三章引導孩子正確做事有一本書中曾這樣寫道「教育是做的學問」。的確,身為父母應該善於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做事的技能和枝巧。,而對孩子能否與他人溝通、交往、合作沒有足夠的認識。
  • 有遠見的父母,知道給孩子灌輸這6句話,孩子以後懂得孝順父母
    孩子能否成才,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但在育兒路上,並沒有100%合格的父母。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會從小給孩子灌輸一些思想,讓孩子人生路上少走彎路。案例小哲從小就很膽小,也比較愛哭。孩子的優秀成長,不僅需要孩子自身付出努力,還離不開父母的栽培。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體現在孩子生活和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有遠見的父母,會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孩子人生的基石才更牢固。
  • 父母用獎勵督促孩子學習?得當心「德西效應」,別讓孩子為獎而學
    孩子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怎麼辦?大多數父母能想到的辦法中,肯定有用物質獎勵來督促孩子學習,提升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這誠然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並且很多父母都在使用,但也不能忽視這個辦法的弊端。父母用獎勵督促孩子學習?
  • 孩子過度玩手機電腦,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家長朋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因為管教不當,沒有採取科學的引導方式,不少家庭由此產生了很多親子矛盾,造成孩子與父母關係緊張。那麼,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減少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呢?下面潤仁教育專家老師給各位家長朋友分享一些好方法和建議。
  • 孩子喜歡惡作劇,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正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
    大多數孩子性格是外向,喜歡通過惡作劇的方式製造出樂趣。但因為思想不是特別成熟,對於惡作劇掌握的尺度拿捏不對,就會引起相反的效果。不僅惹惱別人,還造成很大的麻煩。最後,惡作劇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體現。孩子喜歡惡作劇,並不能單純的說這個孩子沒有教養。因為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尋找刺激好玩的事情。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惡作劇是需要孩子開動腦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若腦子較為呆板的孩子往往就做不出惡作劇的行為。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父母可用三種方法引他走進知識殿堂
    三、可塑性平時,經常會聽到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對什麼都感興趣,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其實,父母不用擔心,孩子的興趣,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父母使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引導,孩子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和改變。父母只要想辦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那麼,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自覺克服困難,活躍思維,認真地學習了。因此,父母可以在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
  • 孩子不愛學習,原因竟然在父母!後悔沒有早知道
    自我評價低,自信心不足 影響學習動力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學習的材料太無趣嗎? 的確,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家裡有個厭學的娃了,對他們來說,上學之路難於上青天。於是,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試圖通過有趣生動的課程、材料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試圖讓他們對學習能提起哪怕一丁點兒的興致。
  •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玩遊戲?玩我的世界就完全不用擔心
    家長沒有必要阻止孩子玩這樣的遊戲,因為孩子只有五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充滿求知慾,他們玩兒結婚或者生寶寶的過家家遊戲。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好處的。首先能通過過家家,讓孩子知道作為,父親在家庭的職責,以及作為媽媽的角色特徵,和爸媽在家庭中要擔任什麼事情。
  • 《墊底辣妹》主人公的成功逆襲,離不開父母與老師的鼓勵和引導
    在善於引導學生的坪田老師的教育下,工藤沙耶加漸漸有了改變,她開始認真學習,並立下想要考取慶應大學的願望。後來,在工藤沙耶加的刻苦努力,以及媽媽和坪田老師的共同引導下,她最終成功考上了慶應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在這期間,她認真學習,從不放棄的態度,也打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