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都說人老了會「老掉牙」,60多歲的老王(化名)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當他出現第一顆牙齒鬆動時,毫不為意,甚至想著再熬幾年,等牙掉得差不多了再換全口假牙。
但他的主治醫生、浙江醫院口腔科副主任張建興不贊同:「已經明確有牙周病、存在牙齒鬆動,這不但會影響咀嚼功能,不利於消化吸收,限制營養攝入,而且會對全身健康造成重大隱患。等牙周病到了晚期,牙齒自動脫落,牙槽骨嚴重吸收後,即使想做種植牙,效果也會遠遠低於預期。」
牙周病是導致成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齲齒以及牙齒缺失是張建興在門診中碰到最多的口腔健康問題。
牙周病是發生在牙周組織的疾病,主要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牙周病的根本病因是牙菌斑,侵犯牙齒支持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徵為牙齦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和移位,是導致成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
「上述病例老王就是典型的牙周病,當時就診時口腔很糟糕,多顆牙齒鬆動、出血,但病人非常不以為然,總覺得自己可以等到牙齒掉得差不多了再來換全口種植牙。」他表示,在老王「等待牙齒掉光」的時候,他的牙槽骨逐漸在萎縮,這就導致種植牙沒有一個穩定的打樁地基,種植牙成功與否、使用效果好差都會很難預料。
他進一步提醒,牙周病早期治療相對容易,一旦拖延到嚴重的牙周病,特別是破壞了牙槽骨和牙周韌帶時,治療可就非常麻煩,甚至需要手術治療。因此,一旦查出牙周病,應及時給予認真徹底的治療,並且它的治療需要患者長期的配合,根據醫生指導做好定期複查。
牙齒矯治不能等乳恆牙替換完成才開始
牙周病帶來的不良後果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錯牙合畸形,簡單理解就是牙齒排列不齊。導致錯牙合畸形的因素還有很多,包括外傷、替牙障礙、習慣吮吸大拇指等後天原因,也有部分是由於遺傳因素或先天原因導致的。
錯牙合畸形的表現程度不一。有的人只是個別牙齒的位置歪斜,有的人是牙齒之間的縫隙比較大,吃東西容易卡牙縫,有的人表現為下頜反過來包住了上頜,也就是俗稱的「地包天」現象,還有人出現一側的頜骨歪斜。
「錯牙合畸形不僅會影響面部的美觀,還可能會導致一些全身疾病的發生,如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腸疾病等。因此,一旦發現錯牙合頜畸形,應儘早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張建興說,
一般來說,牙齒矯正沒有年齡的限制,可根據牙列畸形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時機。需要強調的是,矯治並不全部需要等到乳恆牙替換完成才開始,某些可能影響頜骨發育的錯牙合畸形需要儘早介入,及時阻斷畸形的進一步發展。不要等到孩子的頜面骨骼都發育完成(通常為18歲)再來考慮,此時往往難度高效果差,甚至醫生也無能為力。
不推薦過多使用漱口水
特別是含抗菌成分的
雖然社會大眾近年來對口腔健康的關注比過去提高不少,但張建興發現門診中持有錯誤觀點的患者也不少。
「比如乳牙遲早要換掉,出現齲齒也不用管,這是錯誤的想法;再比如洗牙會傷牙,實際上,洗牙指的是』齦上潔治術』,是指用潔治器械去除齦上結石、菌斑、色素沉著等,這些是我們日常刷牙做不到的事情。建議若無禁忌證(如心臟起搏器患者等),可每半年到一年一次洗牙。」
另外,他也想提醒大家,目前市面上流行護牙產品,比如電動牙刷、水牙線、漱口水等,均應理性看待。
「如果你是健康的牙齒,那麼建議每天刷兩次牙,並使用牙線;如果牙齒排列已有縫隙,要增加縫隙刷;如果是老年人、牙齒情況不佳,可在醫生指導下增加衝牙器。」他表示,電動牙刷和水牙線都可列入日常護牙方法中,但不建議過多使用漱口水。
這是因為漱口水可能有一定殺菌作用,但不能代替刷牙來清除牙齒上的殘餘細菌或汙垢。倘若漱口水中含有抗菌成分,長期使用會破壞口腔菌群平衡,反而不利口腔健康。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