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17日消息(記者楊靜)2020年9月20日是第32個「全國愛牙日」,今年宣傳活動的主題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均衡飲食限糖減酸?潔白牙齒燦爛微笑」.......近幾個月,上海仁愛醫院口腔科迎來小高峰,各個年齡階段的牙病患者擠滿了牙科診室,受疫情影響,口腔門診暫停數月,患者的治療周期被迫延長。蛀牙拔牙、口腔正畸、牙齒種植,平日裡看似細小的口腔問題開始逐漸影響我們的生活。
上海仁愛口腔科主任王穎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大部分患者的口腔治療都受到了影響。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狀態,口腔科門診也開始「熱鬧」起來。牙齦疼痛、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牙齒鬆動.....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的困擾。那麼,該如何預防或者延緩牙齒問題?多長時間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如何選擇正確的時間進行牙齒矯正?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王穎主任給我們一一作答。
後疫情時代,醫院口腔科迎來就診高峰
「與去年同期相比,口腔科門診量多了50%。」,王穎主任指出,疫情期間,大家天天待在家裡,相比之前生活作息不太規律,每天的進食次數增多,食物類別也隨之增多。另一方面,大家對於口腔衛生的關注也會比較懈怠,可能不像之前早晚有規律地清潔口腔,現在疫情趨於穩定,在各項防控措施做好的前提下,牙齒疾病患者要根據自身牙齒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免耽誤了牙齒的最佳治療時期。
「過了一個春節,把牙齒吃壞了。牙齒從兩三月份的時候就一直隱隱作痛,冷的熱的都不敢吃,一直靠止痛藥和消炎藥續命,沒想到牙齒越來越嚴重,不見好轉,疫情期間,口腔門診都關著...........,現在疫情穩定了很多,就趕緊來到醫院看牙」,患者王女士表示,這場疫情, 讓她久久不敢來院就醫,對牙齒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來到仁愛口腔科,發現大家都帶著口罩,患者與患者之間相隔一米,大家分區候診,雖然來看牙的人很多,但就醫秩序井井有條,疫情期間,我們這些患者很放心」,患者告訴記者,之前一直擔心來口腔科就診很不安全,看到醫院這麼嚴格的防疫,自己很後悔沒有早點來就診。
現在隨著疫情的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醫院的口腔科還有一些口腔診都在逐步的有序的恢復接診同時,對於疫情防控的工作也是毫不鬆懈。「預約就診」、「測體溫」、「出示健康碼」、「詢問並登記可疑接觸史」、「手部消毒」、「分區候診」、「一米安全距離」.........面對各大醫院口腔科就診患者增多的現象,牙科醫生表示,為了防止交叉感染,這些防控措施依然一步不能少。
預防是關鍵:中秋節吃月餅、吃牛腩、吃螃蟹……你的牙齒準備好嚼嚼嚼了嗎?
「疼,牙齒疼,頭疼,整夜整夜的睡不著」,在口腔科診室裡面,李爺爺捂著半邊臉在向醫生講述這幾天的經歷。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對於牙齒不好的患者來說,吃螃蟹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李爺爺已經退休了好幾年了,平日閒下來最大的愛好就是吃了,前幾天約著朋友一起吃螃蟹,沒想到一不小心把牙齒給吃壞了,還流了很多血。
牙齒一直都很好,怎麼吃個螃蟹會把牙齒吃壞呢?醫生詢問後得知,李爺爺一直有把牙齒當工具的習慣,咬核桃,開啤酒,吃螃蟹.......時間長了之後,就會造成牙齒隱裂的狀況。檢查之後發現,李爺爺牙齒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裂紋,有些需要修補,有些還需要裝牙冠。
上海仁愛口腔科主任王穎提醒,老年人由於生理增齡的變化,身體各部分組織漸趨老化,器官功能日趨低下。口腔也不例外,老年人的口腔常會發生各種口腔疾病。特別是牙齒,由於幾十年的咀嚼,牙面的釉質被大量磨耗,生理的牙尖磨平,牙齦退縮,更易引起各種牙病。
「口腔健康,預防是關鍵。特別是疫情期間,要注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控制糖的攝入、定期檢查牙齒健康等」,王主任再三叮囑李爺爺一定要重視牙齒疾病的預防。
專家支招
如何選擇矯正牙齒的最佳時間?8020標準:關於種牙你了解多少?
隨著疫情趨於穩定,各個年齡階段的牙齒疾病患者湧入口腔科「扎堆」看牙。「種牙」、「牙齒矯正」等成為很多家長普遍關注的事情,那麼如何選擇矯正牙齒的最佳時間?關於種牙你了解多少?來聽聽上海仁愛醫院口腔科主任王穎怎麼說。
如何選擇矯正牙齒的最佳時間?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到各大醫院口腔門診諮詢牙齒矯正。如何選擇矯正牙齒的最佳時間?成為很多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
醫生表示,確定牙齒矯治的最佳時間不是絕對的,最好選擇在兒童快速生長期之前或期間,女孩10歲至12歲,男孩11歲至13歲,正畸醫生把這段年齡稱為「黃金時期」。但是,對於患有骨骼畸形的孩子尤其是患有「地包天」或上頜前突的孩子,應該及早治療。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兒童應每半年到有關醫院進行諮詢、檢查。
同時專家提醒:牙齒矯正既要抓住最佳時間,但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治療,一定要到專業的口腔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治療。
8020標準:關於種牙你了解多少?
「讓80歲的老人擁有20顆功能牙」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8020標準」。但實際上,根據丁香醫生上的數據顯示,65~74 歲的老年人平均缺失 9.86 顆牙齒。60 歲以上的老人中,有 12.63% 的人全口無牙,如果把年齡放大到 80 歲,近三分之一的老人嘴裡沒有一顆牙齒。不僅是老年人有牙齒缺失的困擾,在我國,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加入了「缺牙」大軍。據調查顯示:25-44歲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在23%-25%左右,而修復率只有30%左右。
什麼是種植牙?種植牙齒能用多久?張女士滿心疑惑的走進了口腔科。今年25歲的張小姐已經缺失了兩顆牙了。「牙齒缺失給我帶來了很多困擾,吃飯不方便,說話有時候會漏風,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為缺牙問題,張小姐的性格一度陷入自卑,生怕讓別人看到自己漏風的牙齒。在口腔門診,醫生告訴張小姐,種植牙就是通過手術將與人體骨質兼容性高的純鈦人工牙根植入缺牙區的牙槽骨內,經過3-6個月人工牙根與牙槽骨形成骨結合,再在人工牙根上製作烤瓷或全瓷牙冠的一種修複方法,在使用得當的情況下,種植牙能使用20年、40年,甚至更久。
王穎主任提醒大家,種植牙的使用時間,由牙醫和患者共同決定,醫生的技術,種植體品牌、患者的身體狀況,對牙齒的維護、生活飲食習慣等都會影響種植牙的壽命。因此牙科醫生建議患者要「定期複查,及時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