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端午用槍頂住換好衣服準備逃跑的老算盤:「你要敢跑,我一槍打死你」。。。。。。
看著張譯飾演的老算盤顫抖著問:「兄弟,你有家嗎?你家裡有地嗎?你有沒有討老婆?。。。。。。仗怎麼都要打完的,人是怎麼樣都要活下去的。。。。。。」
黑暗中,眼淚潮水一樣蒙住了我的眼睛,時代雖然變遷,但人性依舊,是啊,仗要有人打,電影要有人拍,該做的事情還是要有人做,有人做了就會有人誇也有人罵,理由很簡單,電影就是個永遠留有遺憾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人前赴後繼走在不留遺憾的路上。
電影是需要你坐在影院裡去看去聽去感受的,那麼我們聊聊看什麼聽什麼感受什麼,以及這電影為什麼可以被稱為中國電影的極致之作。
首先,《八佰》做了20萬平米的實景搭建,68棟建築,200米長的蘇州河,就是為了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最接近1:1的真實還原度,在這個場景下所有的服化道演每個構成元素合在一起共同呈現出的就是大家都稱讚不已的臨場感,看到這裡你會覺得果然是大製作,大場景,然而這才是後續一系列大招的最開始。
你一定知道了這部電影全片使用數字IMAX攝影機拍攝,這種頂級設備全世界就那麼幾臺直租不賣,羅列一堆數據比較很多人肯定看不懂,那咱換個比較直觀的你能看明白的說法吧,《復聯4》用的就是同款設備,在色彩、清晰度、成像比例和明暗對比度等各個指標上,大概是其他普通攝影機的5-10倍,更大更鮮豔無論光明還是黑暗都可以看到最清晰細節,如果後期放映是在IMAX銀幕上的話,快要接近人的眼睛在現場的那種視覺體驗了,這樣的影像拍攝就會給服裝、化妝、道具、特效、演員提出了高出以往電影拍攝數倍的要求標準,舉個例子,從歐豪飾演的端午身邊看蘇州河對面賭場二樓唱歌的小姐姐,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連她身上旗袍的繡花絲線都無比清晰,那麼如果服裝做的不夠好,道具做的不夠真,煙火炸點做的不夠精準,群演主演表演中任何一絲不到位等等等等,都會成倍的被放大和凸顯,中國電影能幹到這種程度的質感就已經是和《復仇者聯盟》、《星際穿越》等等這種世界頂級拍攝製作同樣級別了,我看了絕大部分關於《八佰》的評論,無論褒貶無論專業還是外行,都有個共同點就是稱讚和肯定了這部電影的視聽效果和製作水準,所以被稱為行業最氪金項目的《八佰》已經在硬體和技術支持上達到了目前中國電影能達到的極致,但這還沒完,接下來是最具爭議的關於故事和觀感,因為其實很多人包括某些大V們都根本沒能正確理解為什麼導演要這麼呈現故事和人物。
前面提到了數字IMAX攝影機的特點,用這種攝影機的拍攝方式其實很獨特,無論是預告片還是正片,假如仔細看都會發現和以往電影完全不同的東西,比如傳統電影的兩軍交戰會是一方開火,然後會有對方反擊或者反應的畫面和鏡頭,觀眾會獲得上帝視角一樣的全面觀感,會知道雙方陣地和後方都發生了什麼,然而這一次《八佰》完全摒棄了以往的呈現和敘事方式,把觀眾直接扔進了四行倉庫的現場,和那些中國軍人一起上了一線,或者置身蘇州河南岸租界裡看著對岸的戰火紛飛,無論是在北岸還是在南岸,你都不知道敵人正在做什麼,將會做什麼,他們到底怎麼想的準備怎麼進攻,你只能看到你的戰友,你身邊的百姓,飛機在你頭上掠過,子彈在你耳畔呼嘯,你可以看到敵人正向你面前推進,這一切都以接近你自己眼睛的視覺體驗,把你從影院的座椅上帶進了蘇州河的兩岸,讓你穿越時空感受戰爭,這就是前所未有的體驗,上一次我有這種感受還是因為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
至於人物和故事,看到很多人都在問《八佰》誰是主角啊,而且怎麼讓人看的不嗨啊,還有念叨看來管虎導演沒玩好,電影故事搞砸了之類的,但凡發表這種評論的就兩種人,不是傻就是壞,原因很簡單啊,因為電影不叫《拯救大兵歐豪》也不叫《鐵血戰士王千源》,這電影叫啥?《八佰》所以主角就是那些以身許國慷慨赴死的中國軍人, 那些和你我一樣看著他們的普通中國人,這些人的靈魂深處都有個身騎白馬走三關 血染徵袍透甲紅的身影,因為這個身影我們沒有被徵服沒有變成奴隸,有的人要麼就是沒看懂要麼就是故意沒看懂,至於電影的結局和劇情為什麼不嗨,其實我也特別想看見眼前的軍人能血戰侵略者,最好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可是《八佰》不是《巴霍巴利王》,也不是《八佰鋼鐵俠》他們是和我們的鄰居、親戚、朋友、同學等等一樣的普通人,會流血會疼會死會懦弱會哭泣,可是在戰場上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死掉要麼活下去,戰爭很殘酷戰爭也很可怕,戰爭和天災人禍會把所有人間最美好的一切吞噬,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不要戰爭,無論多麼艱難,依然會堅持,這才是《八佰》沒讓你看爽但是要讓你記住的,因為管虎導演從來沒想過把這部電影拍成戰爭娛樂大片。
借用電影《八佰》主題歌的歌詞:無憾與你相遙 幸而留下微笑,與時代如是,與疫情衝擊下的正在復甦的中國電影產業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