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一次觀影,在前天給了《八佰》。
該片講述了1937 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其實,世界音樂菌之前看預告片時,就已經被那英和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繹的主題曲《蘇州河》深深打動。
《蘇州河》改編自傳唱廣泛的愛爾蘭民間小調 ——「倫敦德裡小調」,由安德烈·波切利的御用製作人Bob Erzin與著名影視音樂人於飛,聯合金牌製作團隊及國際頂級管弦樂隊共同完成。
預告片由一段士兵吹的口琴曲引入,立刻把觀眾帶回了1937年的蘇州河兩岸,那場硝煙瀰漫的戰爭中。
這是那英和安德烈·波切利的首度合作。
一個是華語樂壇天后,一個是享譽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一個代表東方話語,一個代表西方話語;一個總能唱出情感戚戚,一個總能用歌聲撫慰人心……
選擇他們來詮釋全世界永恆的主題——「和平」顯然再合適不過了。
儘管早就已經想像到《八佰》會是多麼壯烈悲愴的故事,但正式觀影的時候還是哭溼了一包紙巾。
幾百個士兵對戰30萬日軍,明明是一場力量懸殊毫無勝算的戰爭。
可是,為了不讓上海繼東北華北之後再度淪陷,為了不讓敵人踏進我們的領土,為了讓河對岸的同胞們增強信心,為了讓世界看見中華民族強大的意志,他們依舊死守著最後一片陣地。
國難面前,每一個為了「大家」而犧牲「小我」的普通人都是英雄。
當戰士們背著炸藥跳下,喊著自己的家鄉和名字,喊著「娘,我先走了」的時候;當鮮血淋漓的他們,堆成一道肉牆立起那面倒下的紅旗時;我好幾次老淚縱橫,埋怨自己為什麼要看這部虐戲。
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心臟就像在坐過山車,很多次難過到攥起拳頭,直到片尾的主題曲響起,我才更加體會到這首歌的用意,心情也終於隨之平靜下來。
如果說置景攝影美術剪輯,是為了讓後人直面歷史並且深刻反思戰爭帶來的傷害,那麼那英和波切利的娓娓道來更像是一劑強心劑,它唱出了對和平的美好期盼,也給予了我們直面未來的勇氣。
置身當下的全球局面與全人類的心境來看,歌詞依舊無比妥帖。
「硝煙將盡 塵未遠餘音縈繞
隔岸相顧 盼願再無喧囂
暮色將至 輕吟唱心愛歌謠
待到破曉 奔赴家鄉懷抱
化作古風 背負青山人未老
摯友已故 精氣終究未倒
故土燃燒 守衛者湧向風暴
無憾與你相遙 幸而留下微笑」
從前覺得作為一個渺小的人類,過好自己的生活已屬不易,世界之事與自己並無太大直接關聯。
而這半年經歷了新冠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以及每天在新聞上看到世界發生的各種魔幻現實主義事件,才愈發體會到人類都是命運共同體,和平無恙便是最大的願望。
以《蘇州河》兩位歌手最後用中文唱的那句「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做結尾,希望世上每個人都能帶著微笑遙遙相望。